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1、100篇经典诵读篇目名称
(1)、《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2)、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3)、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4)、(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7)、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说苑·正谏》
(8)、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9)、好读书,读好书《劝学》(唐·颜真卿)《书院》(宋·刘过)《读书》(宋·陆九渊)《劝学诗》(唐·韩愈)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1)、(荀子)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3)、陶侃(kǎn)尝(1)出游,见人持(2)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3)?”人云(4):“行道所见,聊(5)取之耳”侃大怒诘⒃(jié)曰:“汝(7)既不田而戏贼(9)人稻!”执(10)而鞭(11)之。是以(12)百姓勤于农植家给(14)人足——《晋书·陶侃传》
(14)、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1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16)、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7)、“学xué而ér不bù思sī则zé罔wǎnɡ,
(1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19)、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2、经典诵读100首目录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7)、(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0)、马的世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紫骝马》(唐·李白)《骢马》(唐·沈佺期)《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1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14)、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15)、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16)、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17)、①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②学步:学习走路。步:行走,走路。③昔:从前,过去。 ④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⑤仿佛:大略、大概。⑥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⑦遂:于是 ⑧匍匐——爬行。⑨归:回来
(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0)、尽我所能,感动你心!快乐语言总部感动服务月正式启动!给大家分享《经典诵读100篇素材》,源文件已发布盟校钉钉群,敬请查收,大家可以下载使用!
3、经典诵读30首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5)、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6)、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⑤请:请求。⑥说:同“悦”。⑦廪食以数百人: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⑧立:继承了王位。⑨好:喜欢。
(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10)、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11)、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2)、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4)、楚有祠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舍人相谓(weì)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15)、(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18)、我分享的这几篇配图诗词,文字录入本身容易,难点在于配图选图,有些诗词要找一张小朋友一看就产生感觉的图片还是很耗费精力的,累积叠加十几个不眠之夜大概也是有的吧,唠唠叨叨说这些话,纯粹表达来历之周折,而非诉苦之辞也。
(19)、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20)、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100篇经典诵读篇目大全
(1)、缺陷是不容易朗诵出感情来。或是一些较长的诗词,像是《琵琶行》、《长恨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兵车行》之类的。
(2)、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ú愠yùn,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配乐的话一定要传统古典音乐,最好是古筝,比较通用,什么朗诵都可以以之配乐,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这些,用古筝配乐绝对有韵味,我们以前朗诵都是有人现场弹奏古筝的,用得最多的也是《渔舟唱晚》。此外根据阅读的篇目情感特点可有选择相近的音乐,像是悲凉的可以用二胡《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这些,边塞战场激昂的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将军令》或古琴曲《阳关三叠》这些,此外笛子曲《梅花三弄》琵琶《春江花月夜》等等也是经常用于配乐的。
(5)、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6)、(道理):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8)、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9)、我爱我家《人日思归》(南北朝·薛道衡)《秋思》(唐·张籍)《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12)、昔③(xī)有学步于邯郸者,曾④(céng)未得其仿佛⑤,又复失其故步⑥,遂⑦(suì)匍匐⑧(púfú)而归⑨耳。——《汉书·叙传上》
(13)、莲文化的魅力《莲花》(唐·郭震)《鄂州南楼书事》(北宋·黄庭坚)《湖上寓居杂咏》(南宋·姜夔)《临平道中》(北宋·道潜)
(14)、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15)、人有亡斧①者,意②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③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列子·说符》
(16)、(寓意):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20)、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5、经典诵读40篇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7)、“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8)、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9)、 席慕容:《青春》 《抉择》 《回眸》 《与你同行》
(10)、(寓意):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2)、⑴选自《晋书》。⑵尝:曾经。⑶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⑷久阔:久别不见。⑸广:即乐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⑹蒙:承受。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⑺意甚恶之:心里非常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⑻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⑼于时:在当时。 ⑽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⑾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⑿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⒀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⒁意:意料,想。 ⒂不:同“否”。 ⒃所以:因由,原因。 ⒄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⒅沈疴: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13)、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的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 ②.寓:居。③.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 ④.辄:总是。⑤执:拿着。⑥.就:依靠。⑦.明:光 ⑧.如是者:像这样。是:这样 ⑨.洎:及,到 ⑩趺:足迹。?.犹:还。
(1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6)、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8)、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0)、《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1)、(1)选自《欧阳公事迹》。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4)资:财物,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6)荻(dí):芦苇杆。 (7)以:用,用来 (8)书:写。 (9)就:靠近 (10)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11)士人家:读书人家 (12)或:有时。(13)因:趁机。 (14)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是,指代读书。务:致力于,从事。 (15)文字:文章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4)、《赠汪伦》唐代: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5)、⑦引——伸,展。这里指伸展翅膀。⑧陨——从高处掉下来。
(6)、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8)、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张僧繇在南京安乐寺,在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睛,常常说,点上眼睛就飞了,人认为他说狂诞的话,于是他就点了其中的一条,一会儿,?雷电打破墙,一条龙乘云飞走了,没有点睛的都还在。
(12)、青春随想《劝学》(唐·孟郊)《送友人》(唐·杜牧)《为人题》(唐·郑谷)《游南亭》(南北朝·谢灵运)
(13)、根据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
(14)、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刚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微弱的晨光读书。他就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存有。
(15)、(百花争艳)《梅花》(北宋·林逋)《兰花》(明·薛网)《菊花》(唐·元稹)《北陂杏花》(北宋·王安石)《海棠》(北宋·苏轼)《桃花溪》(唐·张旭)
(16)、(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7)、① 纣:商纣王 ②皇:通“惶”,害怕。③定:安定④召:召见 ⑤胥余:奴隶或刑徒,指下人
(18)、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1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3)、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4)、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pí),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xiá)者①曰:"你真是囫囵②(húlún)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