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语录解析(文案精选8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5-21 09:14:39 浏览59

道德经经典语录

1、道德经经典语录摘抄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7)、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名句赏析):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10)、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那是因为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名句赏析):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大意:不自我称赞,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简单来理解,就是我们如果不将别人当成敌人,与他相争的话,那么天下便没有人能够跟我们相争了。

(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子》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  

(17)、10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

(18)、(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2、道德经经典语录解析

(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我希望同学们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要振作起来;在学习压力过大时要能自我解脱,使自己不至于失常。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每个人都会失落,都会感到迷茫,但决不应低头,决不能倒下。因为只有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人才会真正取得成功。平坦大道上决不会发生奇迹,只有在泥泞坎坷中前行才会留下我们深刻的印迹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9)、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3)、地址:北京南中轴路甲8号福音红木文化博物馆

(14)、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成功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人,而是在困难面前撑住并熬过来的人。只要相信自己,没有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15)、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16)、(名句赏析):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9)、老子名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0)、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3、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1)、老子名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名句赏析):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3)、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4)、10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5)、译文:解决难事要从容易处先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有成就的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易经》

(8)、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楚辞》

(9)、老子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1)、译文:天地所以能亘古而存、长久存在,是因为其演化万物,以万物为生机,而非是为了一己之生,所以能够长久而存。

(1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4)、治理大国就象煎小鱼。大家都知道小鱼的身体还没有长成,骨弱肉薄,一不小心就会将小鱼弄碎,因此烹煎小鱼所忌者就是不断翻动,如不断翻动,势必将小鱼煎碎。治理国家要像烹饪小鱼一样,要多加小心才能烹饪出美味的小鱼来。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6)、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足以影响人一生!

(17)、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

(20)、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道德经经典语录 名句集锦

(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译文:上善的本质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10)、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11)、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2)、老子名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16)、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17)、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0)、(名句赏析):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5、道德经经典语录及译文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3)、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