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文案精选6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4-28 11:17:47 浏览59

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1、陶行知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

(1)、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2)、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不堪造就指没有培养前途。

(3)、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6)、教育者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8)、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0)、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2)、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13)、※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14)、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16)、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8)、人能习于勤,亦能习于惰。人之有惰念,不难芟除之;所可惧者,既由惰而因循,复由因循而长惰。

(19)、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0)、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陶行知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3)、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4)、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6)、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儿童科学丛书》

(7)、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8)、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教师必须灵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0)、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12)、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3)、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4)、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15)、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而博习不与焉。

(16)、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17)、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18)、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9)、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0)、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陶行知

3、陶行知 素材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4)、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第斯多惠

(5)、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6)、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7)、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举例论证)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假设论证)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分析事例,总结回归论点)

(8)、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9)、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数学的发现》

(10)、※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

(11)、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3)、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14)、                             ——陶行知  

(1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6)、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7)、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18)、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19)、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20)、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钱少推诿。

4、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例子名人

(1)、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lDquo;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rDquo;。

(2)、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