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1、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子路
(1)、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爱读经 ” , 设为星标 ★
(2)、颜回不是也不会成为犬儒主义者,颜回是能够安贫乐道的君子,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来追求美德,但颜回是儒家,不会舍弃自己的社会担当和家庭责任的。
(3)、因为敏而好学,能闻一知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在众多弟子中,颜回最能理解孔子。
(4)、颜回, 闵损, 冉耕, 冉雍, 宰予, 仲由, 冉求, 言偃, 卜商,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高柴, 樊须, 有若, 原宪, 颜高, 商瞿,
(5)、孔子门徒众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还有著名的孔门十哲。所谓孔门十哲,就是孔子的十大弟子。
(6)、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据史书记载其与枚皋多有辞赋,然而存世的却很少。桓谭曾经说过:人皆谓朔大智,后贤莫之及。相传他智力超群,被称作“智圣”。
(7)、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得到特别的尊重。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8)、五圣四书,精魂显世。孔子为至圣,颜回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中华五方,前后百年共有五圣临世救度世人,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天下大同。也便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经典流传于天下,成为万民走出幽暗之本铎,解除苦痛之船筏。此为精魂之用。
(9)、这四姓为贵姓,在答别人问时,不须道“免贵”。
(10)、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为孔子六世先祖,历任宋穆公、宋殇公两朝大司马,主持国政。
(11)、鲁庆父也曾是孟子的先人,连杀两君,扰乱朝纲,为时人所垢。孟子是庆父第12代传人。至战国时期,鲁国的孟孙氏衰落,孟子先人便从鲁国迁徙到了邹国。到了邹国后,这一支还是不断的衰败,而清贫的生活却造就了伟大的孟子。
(12)、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13)、鲁哀公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14)、四弟子曾参,得意等级:一颗星。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
(15)、(本文参考书籍:《孔子世家谱》《阙里文献考》及李冠云先生等有关文章)
(16)、“一阳生”,就是复卦。所以复卦的初爻,是这一卦的精神所在。在《易经》复卦初爻的爻辞说:“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不远复”的意思就是说幸好还没有离得很远,它就回复了;“无祗悔”没有造成很大的悔恨;“元吉”,这是大吉大利的情况。因为天地都不能保证不会有差错,何况是人生?所以人生难免有昏昧,但是你的昏昧不可以走得太远,不可以绕出圈子,脱离轨道。如果太过离谱,恐怕你就会闯祸了,甚至就永远回不来了;所以要“不远复”,才能“无祗悔”。天地自然如此,如果人生也能如此,真是大吉大利,可喜可贺。在《易经》系辞传里面,就特别有一章引孔子的话,来解释这个复卦的初爻:“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整部《易经》里面提到的人物是很少的,但是在这里提到颜氏之子,颜渊,“其殆庶几乎”大概差不多是可以代表这个爻了吧;所以这个复卦的初爻就以颜回做代表,颜回就是冬至,冬至就是人类的希望。在群阴之中,一阳不死,时刻跃动,真如海底涌红轮,借用新诗人郑愁予的话说:“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了不起啊!如果没有颜回这种人格,你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孔子为什么以颜回代表复卦初爻呢?因为“有不善未尝不知”,他心中有一点不善,“未尝不知”,马上就知道;“知之,未尝复行也”,知道了就不会再继续下去,心灵马上恢复它原本的纯净。所以刚才说颜回的心灵为什么那么清明,他不是生来就是清明的,他就算是禀赋比较高,比较清明,他也不可能保证随时都那么清明。只有孔子善于形容,形容他为什么清明,因为“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这不是不远就复吗?他的不远是真的不远,甚至比天地还不远,因为人心可以随时不远即复,所以颜渊的生命是和风煦日,生机盎然,一片吉祥,幸福满溢。颜渊的生命代表了人类永恒的希望,而且可以是“四季如春”永不凋零的希望!
(17)、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18)、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19)、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是孔门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言偃以文学著名。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赞,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又被誉“南方夫子”。
(20)、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一名疾,字季疵,道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写了世界山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2、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颜回
(1)、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
(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论语》(编集者之一)。
(3)、伯牛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4)、孔子的先祖从微子启到正考父,都以“子”为姓。自孔父嘉之后,开始以“孔”为姓,是为后世孔姓之始。
(5)、孔子看到冉求一天比一天强大,很是欣慰,感觉自己马上就能够被鲁国召唤回去了。当然,冉求也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他向季氏请求把孔子召唤回鲁国。季氏看在冉求的面子上同意了,就这样孔子被召唤回来了。
(6)、犬儒主义者,是以真理和至善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追求,是要抛下世俗财富与权势的。而儒家追求的是最高真理与世俗生活的圆融快乐,不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舍弃家庭责任和社会担当。
(7)、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最为后人乐道的,有以下数端:
(8)、冉求:(前522-?),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9)、“天要下雨”为何要扯上“娘要嫁人”原来这里有典故,涨知识啦!!
(10)、这一说法出自《论语·先进》,孔子曾列举了十位弟子的修养和成就:德行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子贡;通晓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制度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11)、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颜回本质是儒家。而儒家的安贫乐道是有前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过来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第七)。
(12)、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画史尊称其“画圣”。
(13)、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孔门十哲”之“二十四孝”之“孔门七十二贤”之受儒家祭祀。
(14)、他是历史上最可怜的帝王之一!被俘虏47年,最后还被迫出家!
(15)、颜回的一些特点与犬儒学派类似,但颜回不是犬儒主义者,也不会成为犬儒主义者。
(16)、宋华督杀了孔父嘉后,将孔父嘉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父。自此,孔氏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地位,成为没落的贵族。
(17)、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18)、叔梁纥仕鲁,为陬邑大夫,有勇力,是当时鲁国著名的武士。叔梁纥先娶鲁施氏女,生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跛”之意)。按照当时礼制,身体残疾者无法参与祭祀,不能承香火,于是叔梁纥再求婚于颜氏。
(19)、孔忠, 颜哙, 申枨, 邬单, 荣旗, 悬成, 燕伋, 原亢, 封巽, 秦非, (句并)疆,
(20)、二弟子---子路,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
3、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故事
(1)、子夏,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后世儒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有《诗序》、《易传》。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2)、闵子骞: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鲁国青州宿国(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3)、孟子的先祖亦为黄帝,传世为玄嚣——蟜极——帝喾——后稷……古公父——周文王……周公旦——鲁伯禽……鲁桓公……孟孙氏……孟激(孟子父)——孟子,孟轲,字子车,娶田氏。子孟仲子,宋政和三年(1113年)追封新泰伯。
(4)、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5)、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6)、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7)、"陪臣"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8)、第二个就是子贡,子贡在当时可以说全方面发展,他不但有学问并且非常的会赚钱,并且孔子死去时,他因为没有及时赶去,别人在孔子墓碑前待了三年,他整整待了6年,由此也可以看他对孔子的敬佩,并且他也确实没有让孔子失望,他的口才也非常的好,在配合他为人诚信,待人谦逊的态度,他的经商也运作的非常好,当时非常的有钱,可以说在全国能排到前几。
(9)、幸亏有颜回,才使得孔子与儒家之仁不至于过于堕落。孔子弟子真得其精髓者不过二三子,颜回第却早逝,否则,中国大概也可以有与古希腊师徒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相媲美的机会,可惜颜回早逝!其余弟子皆不肖,真得其传之二三子,曾点死于孔子之前,唯余詹台,却不得孔子赏识,此后孔子一脉式微。
(10)、大乱出至圣,大圣有文宗,文宗传族运。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由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再到后世的集权专制、民主共和,其间有盛世宏图,也有乱世涂炭。特别是由大统大繁荣之周王朝转而为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君民无序,礼乐崩溃,道德沦丧,世间便特遣出五圣来救赎,匡正邪恶,平纷乱于大同。虽曰实效微弱,却诞生了一整套至高思想学说于后,方使得中华文明之薪火能代代相传,没有湮灭,至今屹立人类文化之巅。这是华夏之族最根本之精脉,纵有万世相传,仍不得有一丝的中断。此为强大之基。
(1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12)、颜子: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13)、冉求欣然同意了,临走之前,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贡的告诉冉求:“老师也是想回鲁国的,所以你要帮帮他。”他记住了子贡的嘱托。
(14)、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15)、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16)、康熙在位61年,一共娶了四对姐妹花,创下历史之最!是政治阴谋还是真实爱情呢?
(17)、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元朝时,他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18)、犬儒主义(cynicism)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他们认为,“美德是自足的”,“无欲是神圣的”,外在的物质利益(比如什么财富名誉之类)和传统的文化、道德规范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东西。人要顺从自然,抛弃名誉、财富,藐视传统,克服欲望才是美德。要摒弃舒适的生活,忍受饥饿和侮辱,最终才能达到美德的最高境界。”到了后期,犬儒主义者在藐视传统和文化的同时,也不以道德为参照,变得玩世不恭了。
(19)、颜氏(颜回及唐颜真卿之祖)有三女,其小曰徵(zhēng)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20)、仲弓: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出生于菏泽市冉贤集。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4、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哪一个
(1)、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2)、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3)、一宗五分,正统不断,绵绵相传。五圣诞生时代不同,国地有别,命运各异,却有一条无形之纲旨将其紧紧相连,不离不弃,这便是中华从天地那里承袭而来的正统道性。他们虽有师徒、父孙之传承,却又互有依存,各有所长,五足鼎立,在一百多个春秋间,共同书写尽了天地万物之情之理之宗。此为五方之助。
(4)、颜子生活的时代,由于文化下移,私学日多,没落贵族子弟及自由民都把私学视为步人官场的途径之就连当权贵族也有把子女送人私学的,如鲁大夫孟嘻子令孟懿子及南宫敬叔师事孔子。颜回作为孔门弟子之冠,当时欲求其为师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从当时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常常向颜回请教一事即可得知。如仲孙何忌请教颜回:"一言而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颜回以"豫"、"恕"告之(《孔子家语。颜回》)。叔孙武叔多攻击别人的过失,他求教颜回时,颜回引用孔子的话告诫叔孙武叔,并说:"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礼记。檀弓下》)
(5)、曾皙:或称曾点,是宗圣曾子的父亲,字子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
(6)、孔父嘉因拥立殇公有功,遭到戴公之孙司马华父督的嫉妒,便杀死了孔父嘉并夺其美艳之妻,后又弑殇公,迎公子冯回宋,立为庄公。
(7)、微子启封宋后,颇有德政。因长子早亡,故将王位传给弟仲思衍(又称微仲衍),微仲衍后世传子稽——子申——公共(湣公),湣公将君位传给其弟熙(炀公)。湣公的次子鲋祀不服,杀死叔父炀公,让其兄弗父何继位,弗父何不受,于是鲋祀自立,是为厉公。
(8)、子路,即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因而后人尊称其为子路。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子路出生在鲁国卞地(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汴桥村)的一户贫苦农家。生在这样一个终日为温饱而挣扎的家庭,子路从小就不得不参与劳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9)、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10)、子贡生就异相,山庭斗口,仪表不凡,天性至孝,资禀颖慧,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11)、大弟子颜回,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
(12)、昔黄帝有25子,得其姓者14人。玄嚣为其得姓己氏。其孙颛顼,其孙帝喾而承有天下,名为高辛氏。子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命为司徒敷五教,封于商,赐姓子氏。其子昭明,后代代而立,是为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天乙伐夏而有天下,国号商,是为成汤。
(13)、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幼时遭后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将后妻赶走,闵损反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因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后母若被赶走了,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时人咸称其孝,后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很高。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你们再来强邀,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14)、 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15)、圣人之出,本自有源。此源皆为上古中华之黄帝始祖,后世虽有分支,却同为一姓,相同的血脉。故而才有五千年中华本一家之亲情血脉之代代传承。此DNA遗传结构纯正又高贵,因得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精华,故能为人世之根本。此为遗传之德。
(16)、子贡,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子贡善经商,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大吃货)。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被后人誉为“词圣”。
(18)、这一章介绍了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颜回、闵字骞、冉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19)、公西赤:(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20)、冉求:(前522-?),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
5、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谁先死
(1)、颜路是颜徵在的侄儿,如此一来,颜孔两家是近亲,依辈份算,孔子与颜路同辈,高于颜回。颜路也是孔子早期的学生。颜回13岁时,被父亲送到孔老师那里求学,学成后却不愿为官,甘心教授世人,一生清贫,后为一代复圣。
(2)、三弟子---子贡,得意等级:三颗星。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孔子评价:任劳任怨
(3)、一圣享四配,共居至尊位。人间存正道,天地成沧海。
(4)、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5)、顾 问: 何其三主 编: 王井珍副 主 编: 崮山居士、玉露凝香、佛来迎、 新月
(6)、而他最得意的几位弟子是谁呢?第一个他最喜欢也是最为得意的弟子就是颜回。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因为他为人谦逊,并且知识渊博,深得孔子的真传,论语也是他根据孔子的话编著的,所以说颜回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了,如果没有他用心的编著论语的话,那么这些文化精髓可能就此流失了,这些背后默默无闻的编著者也值得敬佩。
(7)、这一句“才动即觉,才觉即化”,说得很美。“才动即觉”,心里一有所动,人心本自纯净的,而难免有所遍失波动,一有不恰当的“动”,马上就警醒觉察;而“才觉即化”,一察觉,便警醒,就立即化除,而回归纯净;这才可以“其心三月不违仁”,乃至于三个月根本不动其心。孔子说:“过,则勿惮改。”现在是在还没有过之前,就化掉了,那更不得了了。不论是“不远复,无祗悔”,还是“才动即觉,才觉即化”,还是“其心三月不违仁”这种句子,都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形象一个纯良雍容温恭好学的颜渊的形象。古人善于形容,你用什么言语能够比这些文辞更精确呢?怎么可以说古文不精确呢!是我们读书读得太不用心了。好好体会像这样的话,每一句都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不尽,也让我们知道这种生命的难得,而产生一种敬意。
(8)、孔子活着的时候,名声虽然大,地位并不高。这个时候,子贡的名声和地位都超过了孔子,别人都夸赞他。然而子贡非常谦虚,逢人就说老师孔子的厉害,说自己只是一个小矮墙,老师才是高楼,“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在子贡的不懈努力下,孔子的名声越传越广,逐渐成为经典。
(9)、端木赐(前520~?),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据说子贡出生之时,其母梦神赐以宝玉,因取名曰赐。子贡生就异相,山庭斗口,仪表不凡,天性至孝,资禀颖慧,三岁既知人善恶。十八岁时,游于鲁,闻孔子在阙里授徒,心窃景仰,遂执贽往见而受业。他谦逊好学,通达敏辩,深得孔子赞赏,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以言语著名,利口巧辞,长于外交。齐相田常伐鲁,他奉命出使,游说诸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举而动五国之政。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子贡毅然使楚,引来救兵,终解陈蔡之围。子贡还精于理财,经商有道,“货殖焉,臆则屡中”,家累千金。每出使则结驷连骑,车仆之盛,拟于王侯,所到之处,直可与国君分庭抗礼。时鲁国大夫孙武赞曰:“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谦道:“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视孔子有如日月,自谓不能超过。孔子逝世,子贡独守墓六年,哀丧至极。
(10)、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嗜酒如命,每次喝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这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11)、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12)、孔子一生凄凄惶惶,累累若丧家之犬,常陪伴在身边的就是子路。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为人剽悍勇猛,年轻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街头混混。自从跟了孔子,就处处维护老师,没人敢当着孔子的面嘲讽孔子。而当孔子周游世界时,就是子路在保护孔子。
(13)、这一说法出自《论语·先进》,孔子曾列举了十位弟子的修养和成就:德行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子贡;通晓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制度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14)、 三 感悟有五
(15)、那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之中,有一位名叫冉求(也被称作为冉有)的非常有才,孔子曾把“冉求之艺”做为全才的榜样予以推崇。但就是这样一位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最终却被逐出师门,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6)、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因而,鲁班被称为“木圣”。
(17)、背诵是孩子的第一等功力(大师们小时候是如何背诵的)
(18)、颜回随孔子在郑国考察了大夫子产的政绩,考察了乡校,拜祭了子产。在位的郑国君臣无意留用孔子,孔子一行只好离开郑国赴陈国。陈是南方妫姓小国,相传是舜的后裔,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不久,颜回又随孔子赴晋国。晋是春秋时颇有影响的大国。能在晋国从政,推行孔子的治国之道,其影响所及远非他国所比。行至黄河东岸,听说赵鞍杀害了贤臣窦鸣犊及舜华,孔子一行不能西行,再回到卫国,不久由卫国再次入陈。此时颜回已是而立之年,按周礼,颜回应独立讲学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只是他在孔门中处于首要地位,不得不以"回不愿仕"放弃了出仕做官的机会。
(19)、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厚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20)、子夏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
(1)、因恶疾早逝,冉耕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执其手而叹:“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2)、颜回跟普通的学生不一样,他尊重孔子,甚至把孔子当作自己的父亲来看待。颜回曾经说过,自己跟着老师学习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老师的知识渊博,越觉得老师的哲学思想非常深奥。
(3)、子游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吴国人。是孔门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
(4)、冉有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5)、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6)、宰我(前522-458),与子贡大抵同年辈,鲁人,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7)、由于孔子的弟子众多,所以在颜回进入师门的很多年里,孔子都没有发现这个学生的特殊之处。直到有一回,他当面考教自己的学生。
(8)、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受业身通”的弟子之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9)、商祚至帝乙,为殷商第30任君主,亦是商朝最后第二位君主。帝乙崩,少子帝辛(纣)立,后为周武王所灭。武王令管叔、蔡叔、霍叔三臣监视纣子武庚。后武庚与三叔共同叛乱,周公诛之。命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微子启即孔氏先世。
(10)、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11)、冉雍(仲弓,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12)、圣人之生,天地使命。圣人之出,必有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考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自然不会令其生存于锦衣华屋之中,但也不可能出身于三代草民之家。由天子而诸侯,再大夫,再士,再人。五层分级,由高而低,这是道德沦丧之结果,也是社会退化之表现,更是圣贤考验之必然。在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再有素王、圣贤之尊,由贱而尊,岁月就是如此颠倒,人生就是如此轮转,生命也是如此回归正道。此为奋斗之功。
(13)、《易经》有一个卦叫复卦,地雷复:上面是坤卦,坤卦三个爻都是阴爻,代表地;下面是震卦,震卦下面一画阳爻,上面两画阴爻,代表雷。震卦在下、坤卦在上叠起来。这个卦体我们一看就可以立即记住,除了乾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之外,最容易认的就是这个复卦了,它只有一个阳爻在最下,上面全部是阴爻。奇特的卦体,常有奇特的卦义。所以你要读《易经》,可以从那些比较容易记住的几个卦读进去。稍有易学观念,懂得卦象的人,一看到这个复卦,就会升起一种很特别的感受。有什么感受呢?易经的六十四卦,每卦不就是六个笔画吗?会有什么特别感受呢?但如果知道那些笔画的象征意义,就会有感受了。古人把一实画称为阳,一虚画称为阴。阳代表刚健、光明、积极等;阴代表柔顺、黑暗、消极等。复卦只有最下一画是阳,其他都是阴,这不很怪吗?那它象征什么呢?在群阴之中,有“一阳生”。什么叫生?原来卦爻的画法,是从下面画上去的,所以最下面叫作“生”;它有态势,有力量,会从下面慢慢生长上去。群阴之中有一阳生,就叫复卦。
(14)、杜康,又名少康,夏朝国君,今洛阳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是中国古代传说的“酿酒始祖”。被后人尊为“酒圣”、“酒祖”。
(15)、今日小雪|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16)、秦商, 颜刻, 琴牢, 冉孺, 颜辛, 伯虔, 曹恤, 陈亢, 秦祖, 奚藏, 廉洁, 冉季, 石处, 左郢, 狄黑, 商泽, 任常, 郑邦, 乐欣,
(17)、冉求(少孔子29岁)鲁人,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18)、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孔悝,被孔悝之父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19)、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良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他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20)、颜回随孔子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也不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
(1)、曾氏也是黄帝、颛顼、鲧、禹之后,夏王少康的次子曲烈封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终地为山东临沂),曾姓自此发源。鄫国在春秋前567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武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曾子即其玄孙。
(2)、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3)、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4)、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这十个人被后人称为“孔门十哲”。
(5)、子贡:(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端木赐。 东周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受业身通”的弟子之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6)、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7)、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8)、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
(9)、孔子得意门生,春秋末鲁国卞(今平邑县仲村镇)人,其后胤因避战事迁往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孔门十哲之小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10)、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人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
(11)、孔子3岁丧父,17岁去母。19岁取宋人亓(qí)官氏为妻(亓官乃专门掌管笄礼的礼仪官,非姓氏。孔子66岁时,亓官氏离世),第二年生孔鲤,鲤生思,思著《中庸》,后世称为述圣。
(12)、颜子卿、马绥明两人都是三国东吴著名棋手,一起被后人尊为“棋圣”。《抱朴子》:“围棋莫与敌者,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
(13)、颜回与子路随孔子进入卫国后,二人先至卫都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颜浊邹家。颜回与颜浊邹同为小邾子颜友的后人,子路则是颜浊邹的妹夫,彼此一向有往来。颜回与子路告知孔子到卫国来的真实情况,并希望颜浊邹能把孔子一行推荐给卫君。
(14)、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晚孔子三辈,被后人称为亚圣。后代学者评论,说孔子雅,孟子烈,看看历代先祖表现,原因自明。
(15)、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16)、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因此有“书圣”之称。
(17)、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其父冉离不肖,“贱而恶”。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虽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即说冉雍有帝王之才,这是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极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一百二十篇。又独著六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
(18)、颜回"年人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
(19)、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之时,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20)、所以一个人想要自己的人生吉祥幸福啊,要从这里去参透,不可以去怪你的命运。你怪命运也没有用,只有怪自己为什么离那么远才后悔,你的心灵为什么染污到那么严重了才觉醒,乃至于一辈子不觉醒,那不是太离谱了吗?所以,刚才说修养,“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这就是大修养啊!王阳明弟子王龙溪说:“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未尝复行,正是德性之知,孔门致知之学,所谓不学不虑之良知也。才动即觉,才觉即化,未尝有一毫凝滞之迹。”这是以王阳明的良知之教来说致知之效,良知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它是随时清明随事可致的,本来没有一丝凝滞,顺良知之本性而发,便可以“才动即觉,才觉即化”。
(1)、孔门十哲之小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2)、也曾因昼寝(白天睡觉)而被骂道:“朽木不可雕也。”虽然孔子对宰予这个刁钻的学生颇多不满,但仍毫不迟疑地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位居言语科之首席,犹在大名鼎鼎的子贡之上。
(3)、这一说法出自《论语·先进》,孔子曾列举了十位弟子的修养和成就:德行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子贡;通晓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制度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4)、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孔门十哲”之“二十四孝”之“孔门七十二贤”之受儒家祭祀。
(5)、子游: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6)、而颜回的做法跟杨修正好相反,他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与其把时间用在炫耀自己的才学上面,不如勤奋学习。
(7)、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