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美丽诗句(文案精选8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4-24 08:43:14 浏览59

中秋节美丽的诗句和古诗

1、中秋节最美古诗词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5)、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南内环那·

(6)、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9)、(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就在这个地方,白居易还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苦难对诗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却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最美的诗歌,也使诗人从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你说诗人的苦难,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10)、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11)、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中秋》

(12)、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3)、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4)、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15)、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6)、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17)、最清冷的中秋诗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8)、译文: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19)、《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0)、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关于中秋节的美丽诗句

(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2)、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5)、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清冷、寂寥的中秋之夜图。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清幽,哀而不伤,韵味无穷。

(6)、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7)、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8)、20致敬一下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1)、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未追良友玩,安用玉轮盈。此意人谁喻,裁诗穿禁城。《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作者:孙纬

(12)、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1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4)、联系古人用“蟾宫折桂”来比喻应考得中的说法,再读此诗,便觉诗人别有情味。桂花的飘落非但不令人伤怀,而另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轻松,或许也暗藏了作者未曾言明的志得意满。那犹待露水的桂花,似乎也芬芳了读者的齿颊。

(15)、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1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17)、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8)、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1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中秋》(宋)戴石屏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3、中秋节美妙的诗句

(1)、译文:不管是世俗中的还是超然世外的,都在期待中秋月明。一年中只有这一次,所以唯恐这天有云遮月。露水洗净了尘埃,月光照亮了万物。正适合高声吟诵诗篇,可惜月亮又西沉,只给人们留下满腹惆怅。

(2)、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3)、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古诗。内容大致如诗题所言,是中秋夜间赏月之作。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惆怅之情。

(4)、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5)、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7)、乱山深处过中秋,客里今年分外愁。——项安世《又中秋沿檄新昌道中有怀二首》

(8)、不知何时,银白的月光如流水般的撤向了窗前,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纱衣。顺着月光我仰望天空,疑视着那一轮明月,好像月亮也知道我的心,用她那温柔的眼睛与我遥望着,这份情却充满了神秘和美丽。当我和那温柔的眼睛对视一眼时,多少思念与惆怅开始在心中积淀。

(9)、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10)、“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11)、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12)、皓月当空,桂花飘香。不知何时,花园里增添了一方水潭,无意中发现水潭里的一泓清水里,浸泡着一个月影,抬头遥望天穹,天上也有一个月亮。我有些糊涂,也有些清醒,不知道天上的月亮在水里?还是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只知道满地的皎洁月光,也飘忽起来,飘忽起来的那份心态,那份情感,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又虚幻在了我的眼前……

(13)、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4)、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邵雍《中秋月》

(15)、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16)、(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情人”是有感情的人,不是特指男女之前的私情。

(1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18)、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月》

(1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20)、在这个短暂的驻定里,回首身后,是一连串流浪的身影,踏着如霜的月色,挥洒着如银的年华,伴随着如风的孤独,在诺大的空间和时间里,流浪。

4、中秋节最美的十首诗词文库

(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最壮阔的中秋诗词——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4)、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5)、至中秋,菊黄桂香。在这样一个携着岁月沉淀过的感悟,带着令人滋生浪漫色彩的日子里,人们把祈愿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惬意地品尝着一种向往和想象。在如水的清辉中,聆听那月下感动季节的一弦旷世乐章。

(6)、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但是,中国人,喜欢歌颂月亮,不歌颂太阳。太阳在诗歌中甚至是负面的形象,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比如“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太阳都是无情的象征。神话中还有后羿射日的传说。相反,中国人对月亮的诗歌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月亮化的民族,温情,没有暴力,也不那么热烈。似乎有一定道理。

(8)、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

(9)、今天集中重温十首最美的中秋诗词。描写月亮,最多最好的当属李白。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为中秋诗词中的绝唱。论壮阔和情怀,张孝祥《念奴娇》并不输给苏轼。辛弃疾《木兰花慢》,虽然很多人不很熟悉,但其科学追问却在中国诗词中独树一帜。

(10)、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1)、秋来八月,楼下桂花树上的桂花相继开放;一时间满树飘香,叫人往返留恋。欢喜下忙着折枝留香,采花泡酒;却不料一场秋雨,把桂花打落了一地;满树的灿烂瞬间变成了一地的金黄。失望之余,想想若是多情的林黛玉在此,岂不又是一场泪洒心伤?

(1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1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中秋好像一切都不敢寂寞,偶尔天空飞过几只小鸟,三三两两嬉戏追逐着,轻快的画着弧线,那不知谁家的小孩,在树下呀呀学语,快乐的追逐着,旁边那白白的小狗,随着孩子的蹦蹦跳跳也开始左右尾随,欢快的摇着小尾巴,不远处的草地上,那谁家的猫咪也开始欢蹦乱跳,对着旁边的草丛,玩起了迷藏。

(1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7)、末二句,"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与“此生此夜”中两个“此”字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对仗天成。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19)、中秋节,就这样在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中,慢慢延续,恒古不变。不只是那些神话故事陪伴我成长,还是我在祝待和寻找那些美妙的传说度过那段凄苦的岁月。

(20)、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5、中秋节最美的诗

(1)、今夜月圆,月圆了,却忽然想流泪,却不知眼泪早已流下,想是心的感应,是逢起怎样的情景,怎样的美好,抑或伤痛的记忆里,需要对的感觉。于此时,却不知是温暖的记忆如潮,还是它刺痛了谁的眼睛,无关的,就想这样静静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