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关于爱国的古诗
1、
(1)、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统编小学语文电子版教材和电子版教参(合集)
(4)、教师组织活动:(板书“爱国情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陆游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爱国之情深切,痛惜之心强烈,他是多么渴望着祖国的统一啊!体会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吧!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6)、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刘向编《六亲五法》
(7)、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8)、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9)、1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0)、 ,直把 。
(11)、《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3)《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旅生活的厌烦情绪。 ( )
(13)、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 《示儿》——陆游——国家至上的爱国者
(15)、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6)、白话译文:听闻君做了汉将,胡虏的铁骑停止了南下的侵略。出塞外竖清沙漠,还朝来拜为羽林郎。
(17)、“词句段运用”体会、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学会正确运用。体会顿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顿号。
(18)、国家的军队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19)、C.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
(20)、我们再借助注释去读读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五首,再来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2、
(1)、 无: 王师:
(2)、(更新中6月21日)初中9下册课本、生心理、知识点……
(3)、激发我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作。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5)、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心理,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
(6)、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7)、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8)、 A.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
(9)、《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10)、弥留之际,陆游悲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统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谁能给我们读读整首诗?
(11)、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13)、“请d放心,强国有我!”四名领诵员是谁?他们是怎样练习的?
(1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5)、D.学习不能学了新的就忘了旧的,要时常复习,温故知新,才会真的进步。
(16)、弹指挥间,沧桑巨变,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中华大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农业实现现代化,经济迅猛增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你能不能写一段话来赞颂一下伟大的祖国?内容、题材不限。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好一番真挚的爱国情!
(17)、(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18)、(2)学生“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19)、 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20)、祭:祭拜 祭祀祭奠 祭天 祭坛 祭文
3、
(1)、《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3)、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4)、 生气恃 ,万马齐喑 。
(5)、2020中考语文都考了哪些名著?看完就知道暑假该读什么书了!附:21本经典名著赏析+必考知识点
(6)、《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7)、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8)、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9)、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10)、预设:作者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说明山和楼很多,山的后面还有山,楼的后面还有楼。
(11)、《别云间》——明代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1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5)、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16)、情境导人(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17)、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8)、(2)这首诗中,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20)、《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
(1)、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担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设:我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深切担忧。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5)、 , 。
(6)、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没有)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教师组织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板书“题临安邸”)这首诗写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谁去过杭州?跟我们说说杭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9)、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0)、师:请同学们自学本课生字。你认为需要特别注意字,或容易写错的字,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请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全班一起交流。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2)、仅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3)、《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14)、过渡: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15)、师: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是?生:盼。(板书: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强调,语重心长)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1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7)、感受作者对昔日圆明园的赞美,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18)、(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悲愤一些,再读(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激昂一些,再读!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19)、10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0)、《金错刀行》陆游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5、
(1)、D.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绝笔诗
(2)、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5)、 (3)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6)、预设3:结合注释,我知道了“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课文中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我想知道己亥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
(7)、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8)、(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借助资料,对古诗的创作背景有了相应的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也帮助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教师过渡:作者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当权者纸醉金迷、苟且偷安的不满、愤怒。南宋的诗人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了自己深深的痛惜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南宋诗人,他的名字叫做陆游。他又有着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板书“示儿”)
(11)、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1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13)、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14)、教师启发思考:如何理解“万事空”呢?(板书“空”)那个小组再来说一说?
(1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