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名言
1、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名言
(1)、阐述了某种生产方式取得支配地位的标志,是通过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形式而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论证社会变革的分期年代,总是以某种法典为标志,如梭伦变法之于古代,罗马军事化法律之于中世纪,拿破仑法典之于近代,等等。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中〕老聃:《老子》
(3)、就辩证法的固有性质而言,矛盾进展乃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的平质,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有限世界的法则。〔德〕黑格尔:《小逻辑?逻辑学》
(4)、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5)、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6)、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出来,要完成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要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一现代历史的杰作,就需要经受这种苦难。
(7)、《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2018年4月,《资本论》排名中国人民大学借阅榜第6位。
(8)、 剩余价值论(☆☆☆☆☆)
(9)、物不至者,则不反。〔中〕《列子?仲尼》善从何处而来,恶也从何处而生,但避免邪恶的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10)、马克思除研究西欧社会外,还研究以印度为标志的东方社会,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和英、法等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11)、罪恶深渊里有天使,粪土堆里有珍珠,在黑暗中找着耀眼夺目的东西,不是不可能的。〔法〕雨果:《海上劳工》
(12)、 恭喜“ 是朱瑞蓓吖 ”同学,学小工将会第一时间赠送礼品。我们的“每日赠书”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13)、外庐先生的学生辈,在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修养不如老一辈,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与老一辈学者完全不同,因此,对外庐先生的学生们,我认为,不必用“侯外庐学派”来命名。在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时期,外庐先生的学生们应努力学习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人的高尚精神和科学方法,符合国家前进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做出新的创造。
(14)、辱,莫大于不耻。——隋朝王通《文中子·关朗》释义:最大的侮辱,就是不知廉耻。
(15)、 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 --霍尔巴赫
(16)、Capital comes dripping from head to foot, from every pore with blood and dirt.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7)、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
(18)、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9)、由于资本的社会力量,资本家可以玩弄各种所谓“民主、自由”的把戏,看不穿这种把戏,倒也罢了,但起劲为这种种把戏鼓吹,则要么是资本家的走狗,要么就是白痴。
(20)、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苏〕列宁:《列宁选集》
2、
(1)、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3)、盛必有衰而生必有死,物之常理也。〔中〕欧阳修:《祭蔡端明文》
(4)、第三卷阐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表现形式,涉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等内容。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5页)
(6)、越是不曲的钢刀越容易折断。〔德〕斯威布:《七雄攻忒拜的故事》
(7)、 一个国家,只有它自己所积累的流动资本完全能够在商业或农业方面进行一切有利事业的时候,才是真正繁荣的国家。
(8)、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中〕刘向:《说苑?反质》
(9)、外庐先生又说:“我深有感受,抗战时期d为学术工作者创造了研究和写作的基本条件,我得以奠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基础,即在此时。周恩来同志亲自组织、领导了一支实力坚强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也是一个团结的、生动活泼的集体。我个人从这个集体中获得过温暖、获得过力量。”(同上书,第127页)
(10)、外庐先生在阐述中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古典的古代”是同一个历史阶段(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路径。概括来说,古典的古代(如希腊)是“革命的路径”,而东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则是“维新”(改良)的路径,从氏族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保留了旧有氏族组织的某些方面(如血缘关系);中国古代(奴隶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11)、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12)、由于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中苏文化协会在1940年完成了全面改组的工作,不少进步知识分子参加了进来。由于苏联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苏文化协会随之发展。协会会长是国民政府的孙科。协会的各个编辑部门,基本上都是共产d领导下的知识分子所掌握。外庐先生担任《中苏文化》杂志的主编,这个杂志与中共d报d刊《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相配合,成为我d所掌握的舆论阵地。1939年9月28日毛泽东主席的名文《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就发表在《中苏文化》杂志上。
(1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14)、以上情况表明,侯外庐先生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翻译《资本论》,终身不渝。
(15)、工作日:“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16)、最上等的酒在酿酒桶里也不免有酒糟。〔法〕雨果:《九三年》
(17)、马克思在第一章第四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设想了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其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全集》第二十三卷95页)。法文版把“自觉地”改为“并且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这样就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这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另一个特点:实行计划经济。
(18)、《资本论》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分别分析和解释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实现问题和分配问题。
(19)、我还要提到,2016年我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同志们整理的《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共33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次对外庐先生学术思想进行全面学习、研究的精神劳动,在整理中我们收获很大,体会到学术需要在传承中前进发展。
(20)、阴阳之道,一向一背;天地之道,一升一降。〔中〕王勃:《八卦大演论》
3、
(1)、世界上的恶是为了宇宙的善而存在的。〔意〕彭波那齐:《论天命?意志自由和宿命》
(2)、《资本论》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包括物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包括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马克思发现,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已经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换。表面上看,资本家用工资换取工人的劳动似乎是相互自愿、合理公平的。国外学界的有些学者也依此认为马克思非要从这种相互自愿的交换活动中弄出一个剩余价值的概念,是故弄玄虚的。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3)、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的目的第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4)、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中〕《列子?天瑞》
(5)、神会马克思|布鲁塞尔:新世界观的诞生(S1E7)
(6)、 所谓资本,是指为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而提供的部分财产。 --马歇尔
(7)、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8)、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9)、货币占有者(资本家)与劳动力占有者实际上的不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10)、我们的工人在走出生产过程时同他进入生产过程时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他作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所有者与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为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遇。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象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
(11)、商品形式的奥秘——物的关系掩盖劳动关系:“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
(12)、机器制造业的生产条件及其带来的变化:“在简单协作中,甚至在因分工而专业化的协作中,社会化的工人排挤单个的工人还多少是偶然的现象。而机器,除了下面要谈的少数例外,则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13)、——《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1872-1873年)
(14)、法文版中仍然有许多理论上的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商品和货币部分、资本积累部分。
(15)、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16)、唯有超越对立的两端,才能把握事物的本体。〔意〕布鲁诺:《关于无知的学问》
(17)、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长期历史性:“以个人自己劳动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的生产经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1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5页)
(19)、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来自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
(20)、最恶劣的粗俗有时会伴随着最美丽的优雅,形成一种自然的对比。〔英〕赫兹里特:《论个性知识》
4、
(1)、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
(2)、神会马克思|这一次,他决心“改变世界”!(S2E4)
(3)、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德〕歌德:《浮士德》
(4)、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5)、对立在每一时刻都重新产生,又在每一时刻被消除。对立在每一时刻这样一再产生又一再消除,必定是一切运动的最后根据。〔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6)、我们可以随自己的高兴来认识这个世界,然而世界总少不了光明面和阴暗面。〔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7)、某种对立的两极……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德〕恩格斯:《反杜林论?概论》
(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5页)
(9)、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美德,女性特有的美德,反而害了她们自己,她们温柔恭顺的无性,竟成为使她们受奴役和苦难的手段。
(10)、其实无论什么都是有弊的,就是吃饭也是有弊的,它能滋养我们这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一方面使我们消化器官疲乏,那就不好而有弊了。〔中〕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
(11)、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12)、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
(13)、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世界》
(1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15)、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打算写作一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但直到1859年,他才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而后又在大量手稿的基础上,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这也是马克思生前出版的唯一一卷《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是由恩格斯在马克思留下的手稿基础上编辑出版的。
(16)、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17)、——《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1867年)
(18)、价值是不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是使用价值的内容,而使用价值其只能算是外部体现,或是只充当销售手段。
(19)、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20)、多中有少,少中有多,甜中有酸,恶中有善。……长一分智慧也即长一分愚蠢,失中有得,得中有失。〔美〕爱默生:《论文集第1辑?论补偿》
5、
(1)、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d的缔造者之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2)、《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先秦时期)出版于1947年,作者有侯外庐、杜国庠、赵纪彬。第二卷(秦汉时期)和第三卷(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于上海解放前夕,作者增加了邱汉生先生。新中国建立后,于1957年完成《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的修订增补工作。第四卷(隋唐宋元明时期)是在1957年至1959年完成的,作者队伍有所扩大,于1960年出版,分上下两册。外庐先生说,第四卷“在总体上还是留下了粗糙的痕迹”。第五卷定名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1956年出版,包括明末清初至清代部分,由《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1945年出版)补充、修订而成,从社会史到思想史,全面论述了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及其历史特点。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
(4)、神会马克思|特别访问:海外名家畅谈“悦读马克思”(S2E8)
(5)、马克思说的,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逐利性是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6)、对立的力量可以造成和谐,正如弓之与琴一样。〔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7)、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8)、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9)、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中〕屈原:《卜居》
(1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12)、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史,除《中国思想通史》中有所论述外,外庐先生还有两部专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和《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他用“封建土地国有制”这个概念表述对于中国中古社会史的认识。对此,他有这样的说明:“我所讲的‘国有’即马克思所指的‘国家’(例如东方专制帝王)或‘君主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这是封建制社会中长期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形式。”除此还有地主土地所有制,其中有豪族地主、庶族地主之分,也还有小农经济等。
(13)、法文版《资本论》出版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国外出版了好几个不同的《资本论》法文版本,有了日文版,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法文版《资本论》的专著。我们相信,无论是对于学术界的研究工作者还是对广大读者来说,法文版《资本论》的中译本的出版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14)、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6年春,外庐先生决定和杜国庠、陈家康、赵纪彬先生一起编写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这是外庐先生在抗战期间学术研究的延伸和发展。陈家康先生由于事忙,后来没有参加写作,由杜国庠先生介绍,邱汉生先生参加了编写。
(15)、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德〕黑格尔:《大逻辑》
(16)、 利息永远取决于人们所说的市场上的金钱的数量,因为金钱虽然决不是资本本身,却永远是资本的标志。
(17)、矛盾推动生活前进,而活的矛盾要比人的理智对它的最初感觉更丰富、更多种多样、更富有内容。〔德〕黑格尔:《列宁回忆录》
(18)、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9)、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那个被以古典经济学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阐释为天然的、合理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看来是不仅是充满矛盾的,而且还具有历史暂时性;
(20)、资本积累规律:“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马克思亲自校订过的法文版中是:“成正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1)、——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
(2)、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例如,自然便是将雌和雄配合起来,而不是将雌配雌,将雄配雄。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
(4)、《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的著作。它的写作和出版,既是当时的现实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无产阶级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期《神会马克思》,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唐正东教授将为大家解读马克思不朽的经典——《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