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诗有哪些
1、罗隐最著名的诗及诗句
(1)、罗隐,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从唐大中十三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2)、(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南宋)陆游
(5)、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咏蛱蝶》梁简文帝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6)、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7)、罗隐的诗,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剌与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别具一格。此诗就表现出这个特色。
(8)、云英聪明漂亮,心地善良,两个当年一见钟情,可是事后彼此再也没有了音信,只是当罗隐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让人恍如隔世,在这首诗中罗隐也是以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口吻来描写,读来也是令人心酸,十年的时间全部都浪费了,再次想见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彼此也都不再是当年的少年和少女。
(9)、原文: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10)、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罗隐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开始的十二三年里,总共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11)、就诗说,后两句点出董仲舒的阴阳术,是“闭却南门又北门。”只把具体的做法写出来,不加评论,让读者自己去评判,而可笑之意自见,这是高明的艺术手法。
(12)、这是一种善良而可爱的自我妥协,故而失败是让人难受,却没有去迁怒于人,也没有迁怒于天地,一声叹息多少无奈。
(13)、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竹下残雪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5)、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6)、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齐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1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8)、(思佳客)(宋)吴文英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晚日后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
(19)、十次的科举之路,也就意味着诗人彻底绝望了,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那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实现人生理想,能够凭借平生所学去做一番轰轰烈烈伟大的事业,不过有的时候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它不会给人任何的机会,而罗隐就是如此。
(20)、“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等诗句,就是黎民悲惨命运的写照。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农民是没有任何美妙前景可以展望的,他们的前面处处是“饥寒交迫”和“死亡”
2、罗隐的其他诗
(1)、《夏州胡常侍》唐朝·罗隐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2)、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3)、生活却并不会因为人的无奈而多有青睐,罗隐的落第郁闷也只是个开端,随着他的诗名渐渐大了起来,朝中的权贵却要忌惮起他来。
(4)、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5)、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元)郝经
(6)、试想一下这个角度,十二年前看到的那个丑的出奇但却文采也出奇的小伙子,十二年之后又看见却还是白身。这种大惊而忍不住问询的感觉如果没有私情的话确实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反过来看,云英也是十二年未嫁,这个也能侧面说明似乎并不算是什么漂亮女子。而罗隐的反应,个人以为还是大了一些;可能俱是不如人,自嘲也就罢了,但是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还是很有些残酷的。有后人试图附会演绎成罗隐留情十二年后相认的戏码,这个就有点自行加戏的毛病发作了。十二年重逢的恋人恐怕不是这个状态的吧。所以这个轶事也只是罗隐的一个故人重逢的调侃罢了。有情却只是友人之情,而不是男女之情。
(7)、罗隐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罗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同书》和《谗书》中。
(8)、玉树歌声泽国春,累累辎重忆亡陈。 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9)、不要向人夸洁白,也知常有羡鱼心。书《淮阴侯传》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会有神。
(10)、《魏城逢故人》唐朝·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1)、七绝(六十七首)子规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哪堪枕上听。
(12)、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13)、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14)、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15)、这首诗是批评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必仁且知》里说:“灾者,天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想用天的灾异来压制皇权,要皇帝有所戒惧,不要为非作歹。
(1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17)、《自遣》唐朝·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8)、《黄河》唐朝·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1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0)、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帘二首迭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3、罗隐的诗有哪些西施写的
(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晚唐时期的诗人骨子里就流露出了一种悲伤,由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悲痛,特别是罗隐,虽然才华横溢,可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又是走得极为艰辛,一共参加了十次科举考试,但是每一次都名落孙山,这件事情对于诗人打击很大,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4)、《菊》唐朝·罗隐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5)、说完罗隐的两任正妻,该转到他的轶事上来了。但至少从罗隐与正妻的关系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联姻利用和政治企图。这个就已经和元微之不在同一层面上了。
(6)、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7)、“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这里讲他言灾异碰壁,从此不敢再讲灾异,这是揭露他讲阴阳术的荒谬。但班固也说:“掇其切当世、施朝廷者若干篇。”认为他的《贤良对策》借灾异来限制君主胡作非为部分,还是加以留存,载在传里。这样的看法,比罗隐开头的话高明。
(8)、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9)、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留念之情。
(10)、(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颂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11)、譬如《蜂》《雪》《筹笔驿》等等,那都是借景抒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从而令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忧愁,也给人一种大彻大悟之感,所以读他的作品,只要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
(12)、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1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登夏州城楼》唐朝·罗隐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15)、李商隐蝶>四首其一孤蝶小绯徊,翩翾粉翅开。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16)、罗隐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发动当地的老百姓挑石堵住大河,使其分成了南流和北流两条江。从此水患减少了,沿岸百姓的生活也从此一天天好起来。后世人为其歌功颂德,演变成了他挑座石山去堵塞分流的传说。
(17)、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18)、(唐卢仝《新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19)、以至于他到了后来便也开始灰心丧气:“已知世事真徒尔,纵有心期亦偶然。”(《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
(20)、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姑苏台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4、罗隐最著名诗10首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唐)李白
(2)、“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
(3)、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4)、中间两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唳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啊,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鸦的世界!在这阒寂的秋夜中,远处大江的涛声显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阴遮盖下的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胧的夜空,仿佛正在倾听那急促的涛声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5)、许多人都知道,主席最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却不知道也不理解非常喜欢罗隐的诗。主席所圈的罗隐的诗有91首之多,可以看出喜爱的程度。要说罗隐的诗容易被怀才不遇,底层的人所接受,可以理解,而被千古伟人毛泽东欣赏就有点匪夷所思了。然而这正是主席的伟大之处,主席出自基层,一生的革命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有坎坷委屈,所以特别能理解和同情怀才不遇的罗隐,而且罗隐的诗也别有一番不同他人的异趣。主席博览群书,转益多师,善于吸取各方面的营养。主席也常翻案,为曹操翻案,写诗作词,也常反其义而为之,像《卜算子·咏梅》。
(6)、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鹦鹉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