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1、巴金的作者
(1)、在北京,最主要的庆祝活动集中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型音乐诗歌朗诵会“巴金先生文学之夜”刚刚落幕,“名家画巴金──巴金先生百岁喜庆艺术大展”则持续进行,观摩之多,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2)、《家》(“激流三部曲”之长篇小说,又名《激流》)
(3)、注:在这部长篇作品还没有完整地公开发表时,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敬佩的巴金老人,以他102岁的高龄,与我们长辞了,整个中国震撼了,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着这位用心创作的当代最伟大的人民作家。他含着永恒的微笑,那么安然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活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中。
(4)、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5)、《灭亡》,巴金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跟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老家,乘船顺江而下,到达上海。4年后,他又去往法国。走出四川与出国是巴金人生的两大转折。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是在法国巴黎写成的。
(6)、《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四川人民
(7)、据报道,2003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的百岁华诞纪念日,全球范围内围绕着巴金先生的各种庆祝活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点。
(8)、d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d开展d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据此,我们特别推出(群书博览)栏目,本栏目通过推荐一系列关于d史及理论图书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优秀的d史作品激励人、教育人、警世人。
(9)、《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0)、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沦落》《发的故事》《长生塔》《小人小事》《还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与玉姬》《李大海》
(11)、早年俄罗斯文学传到中国,哪些作家是巴金最心灵相通的?“我觉得就是屠格涅夫、赫尔岑。”陈思和分析说,巴金的文笔很轻巧,你很难设想用巴金的文笔去翻译托尔斯泰,“他不是那种沉重型作家。屠格涅夫和赫尔岑长期生活在法国,都是贵族,尤其是屠格涅夫跟莫泊桑这帮人感情非常好,法语都是一流的。比起托尔斯泰的厚重复杂,屠格涅夫更多接近西欧文学,那种浪漫的、抒情的,诗一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恰恰跟巴金的教养、修养是吻合的。”
(12)、说起巴金先生,很多读者都会想起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随想录》等。
(13)、在更大的层面上,巴金先生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讲真话”,其实是对理性精神的追认。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开过一个叫“随感录”的栏目,鲁迅等作家多在上面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而八十年代初期常被认为是五四启蒙的延续,巴金作为在五四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随想录”也可以追溯到五四。鲁迅的杂文背后针对的是整个旧中国的根性,而巴金所针对的则显而易见。《讲真话的书》每篇文章中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对事情之所以然、“人”之所以然的反复追问,对简单普世真理的反复强调,无不闪着一种启蒙意识之下的理性之光,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上升的阶梯。所以知识界一直有一个说法:如果鲁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巴金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14)、表现巴金是有革命精神的人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5)、《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16)、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17)、《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四川人民
(18)、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首次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19)、《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
(20)、《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文生
2、巴金的作品及简介
(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
(4)、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5)、《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6)、在中国,在上海,在巴金先生所住的华东医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和d中央看望了巴金先生,还出席了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的颁证仪式,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7)、《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香港三联
(8)、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9)、巴金无比珍惜这又一次能够写作的机会,也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1980年的时候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创作两部长篇小说、一部《创作回忆录》、五本《随想录》,翻译亚·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五卷本。后来的事实是他再没有新的虚构作品面世,《往事与随想》也只译完前两卷,但是却写下了给思想界带来巨大影响的五卷《随想录》,外加一卷《再思录》,以及无数的杂文随笔、回忆录——这些文章加在一起,就是这部《讲真话的书》。
(10)、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11)、因此,巴金翻译的作品与他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很多时候他是从“信仰”角度选择作品,“巴金有时借译作传达情感和信念,这是他另外一种形式的作品,也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特色。”在周立民看来,那些深深影响过巴金的作品,他必须自己把它译出来,“喜欢的东西要长成自己肌体的肉,到了这样的地步。就像巴老曾说过,喜欢读一些别人不肯读或不愿意读的书,他的翻译也是这样——既有大众熟悉的屠格涅夫、高尔基,也有柏克曼、尤里·巴基、赫尔岑、廖·抗夫等别人不大会特别关注的作家。这是巴金特别的视角,也是今天看来他的译作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
(12)、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13)、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14)、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
(15)、《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16)、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7)、2014年12月14日,《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仪式出席嘉宾合影
(18)、《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
(19)、“巴金译作以文集方式集中亮相的,目前主要有四个版本。这些译著影响了一代作家和读者。”《巴金译文集》策划人周立民记得,几年前作家王蒙到上海,请几个老朋友聚会,恰巧巴金先生女儿李小林就坐在他旁边。王蒙聊起少年时代读过一本讲革命d的故事《夜未央》,还回忆了封面是什么样,然后小林老师说这正是我爸爸翻译的。
(20)、如早期的《忆范兄》、《纪念憾翁》,建国后的《忆鲁迅先生》、《哭靳以》、《廖静秋同志》以及那篇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
3、巴金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1)、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巴金先生是一位受人爱戴的真正艺术家,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民作家”,一位敢于解剖自己、不断进步的文学大师,一位敢于把心交给读者的探索者。
(2)、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3)、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4)、活动︱掏出自己燃烧的心,为在黑暗中前行的人们照亮路途——读巴金,晒藏书活动7月份成果展示
(5)、十年的噩梦之后我找回自己的脑子,写出了讲真话的书
(6)、《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平明
(7)、《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开明
(8)、1977年,众所周知的关键历史时刻,尤其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无疑是他们的“第二次解放”。作家巴金说:“打倒‘四人帮’,我得到了第二次的解放,我又拿起了笔。”这位写出过“激流三部曲”、《寒夜》的作家,曾经在现代文坛奋战数十年,然而在1977年的十几年间,他却一篇文章也没写过,反而写了无数的“思想汇报”。那是一个谎言和假话被当成真理的年代,作家甚至一度真心接受了那些谎言,并真诚地“自我检讨”,他目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被以“真理”的名义迫害以至离去,只要稍微说一两句真话,就会被认为是给自己“翻案”。因此,再一次得以真实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对作家几乎意味着重生,恍如大梦初醒,巴金说:“梦醒之后我找回自己的脑子,写出了讲真话的书。”
(9)、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热情只捉炽烈的语言和华丽铺陈的辞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
(10)、《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民钟社
(11)、《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香港三联
(12)、《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d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2项纪录片大奖。
(13)、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神·鬼·人》等。
(14)、你很难设想巴金的轻盈文笔,去翻译沉重型托尔斯泰
(15)、今天,要想从根本上了解、并认识巴金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个被授予“人民作家”的艺术家,那么我们还需要从许多方面,特别是他的艺术作品中,去研究大师的成长过程和他的艺术人生。
(16)、《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17)、《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四川人民
(18)、《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平明
(19)、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20)、《灭亡》是近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灭亡》既表达了对杜大心为理想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的赞赏,又说出了作者内心对杜大心行为的“反对”态度,还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无比憎恶的心情。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一代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反抗、追求和牺牲精神,表现了他们的爱与憎、快乐与痛苦。
4、巴金作者资料简介
(1)、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2)、《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上海启智书局
(3)、《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这篇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4)、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5)、《讲真话的书》囊括巴金先生1977年以后的全部作品,有针砭时事的杂感,也有追溯自身创作经历、怀念文艺界好友的回忆录,更多的是始终念念不忘自身乃至全部国人遭遇过的文化缺陷,秉持“讲真话”、“写真话”的原则敲打自身的灵魂,敲打民族的灵魂,可以说达到了巴金先生晚年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峰。
(6)、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7)、我是读着巴金先生的作品,一步一步长大的年轻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对巴金先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8)、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9)、习惯坐在一杯绿茶里俯瞰一座城市底线游动着的一个个黑点是和我一样举着比身体大了数倍的生活蝼蚁般的人们这里可以清晰的摸到油条豆浆和雾霾的味道这里看不到眼泪
(10)、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11)、王宏图认为,巴金、茅盾等大家的翻译,尽管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译本,但他们的翻译参与塑造了中国新文学进程。“巴金先生的译著融汇到了汉语当中,甚至成了我们文学传统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他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介绍推荐外国文学,实际上也是中国新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新书︱山口守:《黑暗之光:巴金的世纪守望》
(13)、《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中青
(14)、《随想录》是一本现代杂文,作者是巴金。巴金在晚年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15)、《百年巨匠》再度入选“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
(16)、“我和巴金先生的儿子李小棠是一个班级的,当时我问他,你爸爸到底懂多少种语言?他说十五六种。”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透露的这个细节,令在场不少读者露出又惊讶又钦佩的神情。在“用精神的炬火照亮人生的寒夜”——《巴金译文集》新书分享对谈会上,学者陈思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围谈,分享这位文学巨匠创作之外的翻译生涯。
(17)、《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寒夜》、《第四病室》、《死去的太阳》等;
(18)、《春》(“激流三部曲”之长篇小说)19开明
(19)、翻译是“拣来别人的武器”,长成自己肌体的肉
(20)、在内容上,新版逐一参照了以往各个版本,修订了文字上的若干讹误;同时,书后以“附录”形式新增了一篇巴金后人的回忆文章,谈及《讲真话的书》最初版本的出版历程及各种曲折。从中我们得知,哪怕是在改革开放十几年之后,这部巴老坚持要“讲真话”的书,仍然有所不能“讲”,先是巴老决定暂时“保持沉默”,先不出版,到最后出版时,仍不得不以“存目”的方式抽掉个别文章,而仅在目录中保留标题(在后来的新版中才得以恢复)。文本内外的故事,也别有意味。
5、巴金作家作品介绍
(1)、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2)、巴金先生把文学看得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他曾和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梦想着经过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旧中国必将焕发新的活力,一夜之间人们的心灵都可以得到净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就可以从天而降,人们可以充分地享受到自己作人的权力和幸福的生活。
(3)、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回省城以后,她和觉新虽然尽是避免接触,但是她和觉新之间的感情却始终不能泯灭。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4)、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人士。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
(5)、他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6)、在巴金先生的老家四川,“第七届巴金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刚刚结束,“巴金先生影视作品回顾周”则又拉开序幕。
(7)、《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平明
(8)、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9)、《秋》,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著的《激流三部曲》之三。小说继续叙述了高公馆的故事。
(10)、《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上海自由书店
(11)、《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
(12)、《巴金全集》(1—6卷)1986—19人文(未出齐)
(13)、《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中篇小说)19良友
(14)、“但其实,巴金先生的翻译跟他的创作量差不多是同等的,从事翻译的时间可能要比他写作更早。1922年,18岁巴金就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小说《信号》,他堪称多面手,既是伟大的作家,也是重要的翻译家,累计有数百万字译著传世,其中很多已成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名译。”陈思和说,巴金毕业于四川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后到法国留学,又通过学世界语接触了很多语种,如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共计懂十几种语言,这在中国当代作家里是非常少的。
(15)、《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落,老一辈人封建固执,年青一代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想要冲破封建礼教,寻求解放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家长制的罪行和弊端,歌颂了敢于冲破礼教束缚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16)、《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17)、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18)、《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香港三联
(19)、最新译文集出版后,周立民寄给了95岁高龄的作家黄永玉,“他女儿不久发条短信说,刚到家就看到爸爸捧着一本书头也不抬地看,就是你寄来的译文集中的《秋天里的春天》。”周立民感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代作家不少都是现代文学浇灌培养出来的,“但现代主义作品读多了以后,再重温巴金译笔下的古典著作,觉得有一种特别正的声音,这种正的声音带给我们生命境界的开阔和提升是不一样的。”
(20)、《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香港昭明出版社
(1)、然而,现实和作家的理想,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也可以说,那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作家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想。这在作家晚年的《随想录》中,是不难看得出来的。
(2)、我的床头就放着巴金先生的《随想录》,这是一部用“血和泪汇成的一片苦海”。我无数次地看过这本集子,每一次看过之后都有着不同的感想。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似懂非懂的;到了现在,我自己也上了年纪,也经历了一些事,再看这个集子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