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文案精选14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4-24 08:42:14 浏览59

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有哪些

1、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有哪些

(1)、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2)、故事背景:皱眉头是在思考解决的办法,诸葛亮为人比较聪明,像这样的问题怎能难倒他呢,所以稍微皱皱眉就想好了对策。用来表示诸葛亮足智多谋,思维敏捷。

(3)、(举例造句): 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4)、(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5)、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周瑜便下令将黄盖斩首,在诸将苦苦求情下,周瑜将处罚改为笞(chī)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6)、曹操经常患头风,病起来头疼的很厉害。有一次,疼痛难忍,手下将军说华佗是神医,治病药到病除。于是曹操叫人把华佗请来。

(7)、(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8)、(出处):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阿斗在诸葛亮死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阿斗的江山——白送)最后投降司马昭把江山拱手相让给魏国。

(9)、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11)、(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13)、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这一招被称为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14)、(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5)、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6)、(解释):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

(17)、(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18)、(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19)、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20)、(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2、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2)、(拼音): míng móu shàn lài

(3)、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5)、下面这些来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歇后语和典故,你知道多少呢?快来讲给孩子听听吧。

(6)、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曹操仓皇逃路,羞于华容道,返回只有千余骑。

(7)、(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8)、很多古往今来的经典名著中的动人故事、精彩情节,都孕育出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歇后语。《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也蕴藏着许多歇后语。

(9)、(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10)、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11)、(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出处):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13)、·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4)、(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5)、·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16)、(解释):赔:折(zhé)本;折(zhé):损失,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17)、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18)、(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9)、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20)、(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3、你知道哪些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2)、(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解释):赔:折(zhé)本;折(zhé):损失,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4)、(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6)、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有劲使不上

(7)、(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8)、(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9)、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0)、(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11)、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1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13)、(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14)、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15)、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6)、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17)、正是这精彩的故事,使得一大批相关的歇后语能与我们见面,如:

(18)、今天小编还为各位看官准备了一个歇后语的谜面,

(19)、·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20)、(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有哪些?

(1)、(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2)、故事简介: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3)、故事背景: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徐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4)、(出处):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阿斗在诸葛亮死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阿斗的江山——白送)最后投降司马昭把江山拱手相让给魏国。

(5)、(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6)、(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7)、(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8)、这句话不仅有夸赞张飞之意,也有调侃之意。张飞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人,五大三粗,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他有万夫莫敌之勇,所以用“人强货扎手”来描述他的形象。刺猬: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嘴尖,全身灰褐色,头部、背部和身体两侧有硬刺,遇到敌人,身体就缩成一团。通常用来比喻某人拥有真实、过硬的本领,但又不好惹(有时表现为盛气凌人的样子。)

(9)、·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11)、★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大全及答案(3)

(12)、(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3)、(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14)、(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5)、(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6)、·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7)、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关羽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羽败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副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18)、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

(19)、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20)、(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5、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1)、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2)、·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3)、·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4)、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董卓借口惩除宦官,进兵京城。途中,他救起落难的新立少帝和陈留王。到了洛阳以后,为了独揽朝廷大权,董卓又废掉少帝,令立九岁的陈留王为帝。董卓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后来,曹操和袁绍起兵反对,董卓又挟持献帝从洛阳西迁长安,并自为太师,残暴专横到了极点。比喻某人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5)、(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6)、(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7)、(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8)、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用计--又奸又滑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曹操转胎--疑心重蒋干盗书--上了大当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吕布见貂蝉--迷上了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董卓进京--来者不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十七回 

(9)、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0)、(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12)、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13)、(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14)、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5)、--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16)、小学语文《四大名著》常用歇后语汇总:西游记

(17)、·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8)、(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9)、(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0)、(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三国演义》里的歇后语精选100句相关文章:

(2)、(典故):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实历史上是孙权出于政治因素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4)、·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8)、(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9)、(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0)、·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2)、《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衍生出许多让大家津津乐道成语和歇后语,但是真正了解它们出处的小伙伴屈指可数,今天小编就给您来一个,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13)、·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14)、·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15)、(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6)、(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7)、(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18)、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19)、故事背景: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20)、(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3)、(典故):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帮助周瑜早日打败大兵压境的曹操八十万大军,周瑜的部下黄盖自告奋勇,使用了“苦肉计”,骗过了曹操派来的奸细蒋干,并诱使曹操上当。最后使用诈降之计火烧曹营,打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5)、??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推荐篇)《三国演义》歇后语大全精选1)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6)、·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7)、(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11)、(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12)、(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3)、(举例造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14)、(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15)、(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16)、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17)、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18)、故事简介: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

(19)、·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0)、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

(1)、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曹操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做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中有:单刀赴会-胆识压人第二十七回 

(4)、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