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对联有哪些
1、关于中秋对联大全
(1)、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2)、承平燕市。问裘马轻肥,尘梦何许。唏发阅沧桑,买扁舟翩然远徙。千金能致,总未忘五湖烟水。凄悱。听讴吟几移宫徵。
(3)、庾亮登楼,平分秋色;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4)、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6)、郭英祥《醉落魄·丙寅中秋》: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7)、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8)、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10)、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11)、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不要去悲伤月亮的圆缺阴晴变化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度过这中秋佳节。希望每年恶中秋佳节,都能看到如此皎洁的明月。这几句词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每一段团圆的时光。
(14)、下联是说,白天的中午是“日昃”的情况,而人们都称呼为“日中”。
(15)、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16)、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7)、(诗文谜)缘何中秋洒鹅毛(猜:打七言唐诗句一)谜底:胡天八月即飞雪
(18)、一点冰蟾,便做出十分秋色,光满处。家家愁幂,一时都揭。世上难逢乾净土,天心终见重轮月。叹桑田沧海亦何常,圆还缺。
(19)、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20)、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2、关于中秋的楹联对句
(1)、下联:新朋友老朋友众嘉宾,欢聚一堂共唱《洞仙歌》。
(2)、下联:红梅白兰绿竹黄菊,满庭芬芳,样样可作画题
(3)、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4)、上联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下联化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5)、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6)、雁阵杳,蛩声咽。天寥阔,人萧瑟。剩无边衰草,苦萦战骨。挹取九霄风露冷,涤来万里关河洁。看分光流影入疏巢,乌头白。
(7)、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8)、平分秋色,意指中秋。遍洗瀛寰,乃云月光如水。唐刘禹锡之诗《八月十五夜玩月》有句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平分”与“遍洗”之对,最为醒目。
(9)、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10)、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下联:才子佳人,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11)、祝枝山看到天上的月亮,才思泉涌,忽然有了一个绝妙上联,于是乎对沈周说:“沈兄,我这儿有一个上联,你要是对不出来,那就只能罚酒了。”
(12)、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13)、当然,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湖南人左宗棠自然也会泛起思乡之情和思念亲人的情绪。
(14)、客里襟怀如病酒,梦中风雨未寒天。不辞残醉落吟鞭。
(15)、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16)、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17)、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18)、上联: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一年四季,季季皆有美景
(19)、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20)、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3、跟中秋有关的对联
(1)、鸥盟共联俊好,借郇厨宾歌既醉。翳镜慵看,莫叹星星如此。月满中秋,汐生江涘。人间何世。情未已。黄花后约应记。
(2)、这个对联一下子就流传开来,乾隆帝知道这个消息后,专门让方观承把儿子抱到身边来看,还把自己佩戴的“金丝荷囊”赐给方观承的儿子。
(3)、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4)、苏小妹一看,有点奇怪:“大和尚,你对对子就是了,行还是不行,简简单单一句话。干嘛看着我啊!”
(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清光如许,酒边但把,忧隐愁瞒。最高楼上,凭将薄醉,翘首吟幡。
(7)、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8)、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9)、13乙亥(1935)中秋寄稚辛(郑孝胥) 天际昂头孰可留,《逍遥》篇外更遨游。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人物西山须野老,画图乔木待高楼。长廊徐步閒吟地,定有乾坤眼底收。
(1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11)、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12)、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13)、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4)、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15)、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16)、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7)、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18)、我们都知道,潮水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换言之,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海水受到的引力比较大,所以潮水也比较壮观。
(19)、广袤苍茫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你我相隔万里,却可以共赏明月。其主旨与“千里共婵娟”相似。
(20)、(5)半夜人更半,中秋八月中。(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4、有关中秋节的对联
(1)、现代诗歌月亮升起的地方作者:小岛月亮升起有雕归巢的声音有鱼儿跃出碧光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好多不知谁的眼睛落于白桦树上眨眨地透出智慧和孤傲夜里却抛给月亮无限柔情也是那晚贴在窗上的那些姥姥剪出的窗花被冰凌花裹着在我的梦中溶化了(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
(2)、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3)、”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
(4)、(序)我研究黄河的治理,是怀着深厚情感的。科技研究这种工作,尽管埋头深入,它本身总是枯燥乏味的;而作为人,多少总有情感的。特别是当人们处于不利的环境下,最宜于玩赏些文艺。那文艺是有血有肉的,它会冲动那死板无情的xyz,使之活跃起来,使人们的精神从沉郁转为开朗,而抖擞起来,从而文思大进。读者不信,先举一个亲历的例子。1973年,我在三门峡戴着“右冠”边劳动边抄算,晚间自研治黄之道,当时苦思未获良策,而批判又纷至沓来,十分烦恼。适逢中秋,看着窗外阴暗无光,忽然云破月出,大喜,填词一首,旋身起舞,顿时心中舒坦了。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7)、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8)、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9)、而下联是从儿子的出生日期着眼,说儿子的出生乃是中秋节最好的礼物。
(10)、全家人笑笑呵呵,唱诗词联赋,韵味欣随气象新。
(11)、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12)、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13)、此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半夜”自然是“五更之半”。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所以下联谓“中秋八月之中”。“一”与“三”,“五”与“八”,“半”与“中”,诸数量对,十分工整。且由于事理上的要求,颇为不易。
(14)、上联:无钱无粮中秋一到便可饮风吃月;下联:有情有意年关一过就可娶妻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