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的古诗词
1、关于节日的古诗词《十五夜观灯》
(1)、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5)、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6)、2)(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中唐诗人韩翃描写寒食节下都城长安春光盎然的著名诗歌。
(8)、(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9)、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10)、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1)、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宋陆游)
(14)、据《唐诗纪事》卷八记载,此诗系作者任新都尉时登览玄武山和友人之作。古俗,重阳举家登高,寓天伦之乐于郊游赏景之中。而作者蜀中登高,与家乡相隔万里,故而乡思无限。“归心归望积风烟”一句,极写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感。此行,作者又系和友人一起,同系他乡客居,因而“万里同悲”。“他乡共酌金花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余强自互相安慰的心情,更从反面增强了思乡的感情色彩,因而很能激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15)、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杂诗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16)、我从《唐诗三百首》和小学课本选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纳?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0)、清平调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2、关于节日的古诗词手抄报
(1)、流水L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3)、有关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大夫吟唱何处,残月冷穹苍。浊浪滔滔东去,云梦沉浮辗转,楚地亦神伤。
(7)、种得门阑五福全。常珍初喜庆华筵。王环醉拍春衫舞,今见康强九九年。神爽朗,骨清坚。壶天日月旧因缘。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8)、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9)、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1)、译文:五月初五那一天是端午节,你送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又在万里之外的遥远之地。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岂料三湘相隔又如此遥之可及。
(12)、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13)、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过节怎可无诗?我们就从题主给出的顺序来过一下诗的节日吧。
(15)、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6)、琅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18)、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关于节日的古诗词
(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4)、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E《小重山·端午》
(8)、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9)、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12)、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我畅饮通宵到天亮,酩酊大醉中作此篇词文,兼具怀念弟弟子由。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万,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1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5)、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6)、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17)、剑水霭欢声,喜庆间生人杰。一段葱葱佳气,扇熏风时节。今朝银艾佐琴堂,争把寿香爇。去去凤皇池上,见龟巢连叶。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9)、(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唐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0)、--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4、关于节日的古诗词有哪些,简单的好背
(1)、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飞舟遏浪,挥桨揎臂吼声狂。颠沛流离往昔,日丽风和此际,三闾应安详。
(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6)、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8)、有关端午节的:《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9)、重九逢雨,佳期登高遇阻,只好留在院内观赏菊花和院外的雨景。此事虽属遗憾,但面对满院清香的秋菊,亦另有一番情趣,于是诗人又释怀而喜,并想象那位神女也想来院中赏菊而预先布云播雨。诗人善于自我安慰的微妙心理和情绪变化,尽寓于这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之中,写来几乎不露痕迹,十分清新自然。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作者二十岁时入蜀游历,前后约两年,此诗即作于蜀中。佳节本易引起乡思,眼前又恰在“望乡台”,自然更触物伤情了。作者从正面起笔后,下面三句都从反面着墨。登高饮酒,本是为赏景助兴,作者因客愁难排,却联想到这仿佛是专为他饯行的送客酒。晚秋的天空常见到大雁南飞,看不到雁是反常的,而诗人却从这反常中联想到“南中”太苦,连北方的大雁也不肯来。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从而增强了全诗思乡的色调,在构思上颇有特色。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7)、《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19)、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0)、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5、关于节日的古诗词五言绝句
(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3)、有关元宵节的:《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