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叠词
1、描写雨的叠词AABB
(1)、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2)、叠词的运用,除了加强语气,更为了渲染烘托气氛,这在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笔下运用得更为广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不仅让读者印象深刻、感同身受,也是李清照大胆运用、与众不同之处。
(3)、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4)、抽抽搭搭(chōu chōu dā dā):形容抵声哭泣。
(5)、Q全心全意群威群胆倾城倾国窃钓窃国群策群力
(6)、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7)、词的上片,诗人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画中是少年人和壮年人听雨的状态和心境。想象一下,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人,坐在阁楼上,屋内丝竹萦耳,窗外雨滴敲打窗棂。
(8)、客居他乡的诗人,连海棠花都只能借来欣赏,与想象中的上天垂怜一起烘托思乡之情、内心苦闷,无处排遣的丧国之痛。
(9)、 对啦,不过这里不能就到地面了,因为你后面还要写树呢,昨天观察的时候,记得吗,你的视线先看的天空的雨,然后是树,然后往下,这里如果直接到地面,那么后面你写树,等于视线又往上跳回去了。
(10)、老人一边嘟嘟囔囔唠叨着,一边用他那干瘪嶙峋的手抓住水碗。
(11)、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
(12)、滴滴拉拉 ( dī dī lā lā ) 象声词。雨点落下的声音。
(13)、 娃:透明的雨珠连成一条线(这句话是前一天看雨,提醒他望着天空落下来的雨,问,他看到的雨的事实是什么,他说出来了)。
(14)、 4)高衙内引了一班儿闲汉,自见了林冲娘子,又被他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回到府中纳闷。(《水浒》第七回)此外,还有:昂昂、彬彬、勃勃、草草、怅怅、冲冲、憧憧、楚楚、幢幢(chuáng)、蠢蠢、匆匆、眈眈、喋喋、咄咄、纷纷、愤愤(忿忿)、耿耿、乖乖、惶惶、遑遑、活活、亟亟、济济、戛戛(jiá)、佼佼、津津、炯炯、赳赳、睽睽、踽踽、睊睊、侃侃、累累(léi)、悢悢、了了(liǎo)、凛凛、碌碌、落落、默默、脉脉、讷讷、翩翩、便便(pián)、仆仆、跄跄、荦荦、融融、潸潸、姗姗、莘莘、偲偲、瑟瑟、堂堂、陶陶、婷婷、偷偷、汪汪、娓娓、欣欣、惺惺、悻悻、栩栩、絮絮、恂恂、恹恹、奄奄、依依、奕奕、愔愔、殷殷、喁喁、憖憖、悠悠、郁郁、谆谆、灼灼、孜孜、扬扬、怏怏。
(15)、在凄凉秋瑟的细雨中行走,寂寞是指尖的凉和心底的痛。在这冷冷的夜里,寂寞不请自来,穿过肌肤,直抵灵魂深处!抬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
(16)、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春雨绵绵,就是春天的小雨细细地下,很繁密的样子。但是不大,不是倾盆,而是一丝连着一丝,绵绵不断地样子
(18)、他做事往往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真让人不放心。
(19)、唐代诗人杜荀鹤,漂泊多年,在旅行途中的雨夜,感慨自己的身世,在诗中写道: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天涯漂泊的十年,其中的心酸和坎坷,平日遭遇的不平,一瞬间涌上心头,诗人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
(20)、公元1245年,蒋捷出生于江苏宜兴,祖上在当地是名门望族。1274年,29岁的蒋捷高中进士,他绚烂多彩的人生刚刚拉开帷幕,南宋灭亡,国破家不再,生活在战乱年代的蒋捷,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一生。千般感慨、万般无奈,无处诉说,他笔下的诗词,字里行间充满忧患之情。
2、描写雨的叠词
(1)、 娃觉得不应该用跃,蹦,因为横向距离比较远,从树枝滑下来,跳,表示从上到下的冲力。
(2)、K可歌可泣刻肌刻骨快人快语克勤克俭快人快事可亲可敬
(3)、真正的悲伤,都是悄无声息、痛彻骨髓的,诗人如此,我们亦如此。晚年的诗人,所有的情绪在这雨夜集中爆发。蒋捷没有苏东坡的洒脱,无法超脱世外,让自己彻底解脱,但是从心底升起的一丝释然,让诗人得以静静地听雨僧庐下,任雨滴落在空空的台阶上,一滴滴落下来,敲打着心头,也装点着寂寞的雨夜。
(4)、Z再接再厉作威作福载歌载舞知彼知己各种各样真心真意
(5)、由于连降大雨,洪水泛滥,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
(6)、“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突出了诗人的乡愁。这里的怜与借字,非常巧妙,犹如唐代诗人贾岛选择推敲,是难得的神来之笔。
(7)、(淅淅沥沥)(xīxīlìlì ):淅沥的叠词(多形容春雨或秋雨),指小雨落下的声音。液态物质不断下垂貌。多为听觉形象,所绘之境极富诗情画意。
(8)、蒋捷诗词中的风景描写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他的词哀而不伤、柔而不媚,清新雅致。他在词中写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在我们眼前仿佛展开一幅画,栩栩如生。
(9)、1)孰不有古,南山峨峨。(司马空《诗品》)
(10)、滴滴嗒嗒( dī dī dā dā) 雨水掉落的声音
(11)、出自:清代曾朴《孽海花》第16回:“一片白茫茫不辨人影,只有几个巡捕稀稀落落的在街上站着。”
(12)、叠词的形态格式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3)、乒乒乓乓(pīng pīng pāng pāng):状声词。形容东西相碰所发出的声音。
(14)、词义:一般形容雨水细而密,小雨落在地上的声音。
(15)、(雨淋日炙)(yǔlínrìzhì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16)、9不管不顾一歪一扭无拘无束有棱有角大吵大闹自作自受相辅相成
(17)、一声声雨滴,一更更鼓声。窗外的芭蕉窗内的灯火,此时此刻仿佛有无限情愁。
(18)、放学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校园,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往家里走。大街上吵吵嚷嚷的,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密密麻麻的都是商铺,里面摆放着各色的商品,花花绿绿的。其中有一个小摊在卖煎饼,金灿灿的煎饼散发出阵阵香味,乐禅不由自主地流着口水走了过去,买了一个煎饼。就在这时,他发现旁边的文具店里,一个身材矮矮胖胖的人正鬼鬼祟祟地在门口猫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门口的收银机里的钱,看那样子,像个小偷。
(19)、引用:董均伦等《菊二娘》:“眼看着,天变了,烟气腾腾的乌云漫了天,接着滴滴拉拉的下起雨来啦。”
(20)、温馨提示:如已经添加过该头像,推荐直接询问该老师,可快速领取电子版。以下这2份资料都是大家在张老师这里领取最多的,统一分享给大家。
3、描写雨的叠词AAB
(1)、春风化雨密云不雨滂沱大雨旱苗得雨五风十雨挥江成雨牛毛细雨急风暴雨
(2)、引用:清·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忽闻好雨淅淅鸣,虚廊洒瓦天将曙。”
(3)、淅淅 ( xī xī ) 象声词。风、雨声。
(4)、而蒋捷笔下的雨,更为独特。他在另一首词中对春雨的描写,婉约清丽,自然脱俗。诗人假借女子的语气,抒发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5)、 第七段,前面我和弟弟游泳的比喻是略写,这一段是详写我游泳的感受,可以继续深入写我的心理活动。继续分类深入,从游泳,变成了仰泳,仰泳时,我的视线的观察顺序,天空-白云-世界,然后自然衔接到了我的心理活动,我仿佛被海水托住,在浪花摇摆中,体味大海仿佛妈妈哼唱的摇篮曲。
(6)、 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课内古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当时我给他拓展讲冷气团和暖气团,为什么同样的季节有截然不同的古诗),我观赏着,聆听着(这是仿写《大海的旋律》里的句子,仿佛变成了小雨滴。
(7)、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8)、 对,时间是昨天,是在门前还是门后?门前你就淋雨了。
(9)、Y亦步亦趋倚门倚闾宜室宜家一心一意疑神疑鬼忧国忧民
(10)、J将信将疑戒骄戒躁假仁假义见仁见智尽善尽美尽心尽力
(11)、1不三不四一心一意无忧无虑有始有终大模大样自暴自弃
(12)、哈哈笑呵呵笑嘻嘻笑微微笑咪咪笑团团转汪汪叫呱呱叫嘎嘎叫刮刮叫喔喔啼吱吱声碎碎念嗒嗒响咚咚响叮叮当晶晶亮闪闪亮蒙蒙亮麻麻亮欣欣然飘飘然愤愤然惶惶然悠悠然 茫茫然懵懵然 密密麻冰冰凉冰冰冷毛毛雨急急风喷喷香轻轻柔叮叮当乒乒乓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看看报读读书聊聊天天天讲说说话悄悄话谈谈心开开心开开眼散散心散散步面面谈见见面打打球跳跳舞扭扭腰蹦蹦跳唱唱歌做做饭品品茶喝喝酒吃吃茶解解馋婆婆嘴点点头吹吹头摇摇头擦擦脸咧咧嘴努努嘴咬咬牙眨眨眼觑觑眼招招手挥挥手拉拉手摆摆手扬扬手洗洗脚动动腿练练球打打拳刚刚好声声慢咚咚响门门通天天讲夜夜想呼呼睡悄悄话乖乖女排排坐啦啦队浓浓情纷纷飞双双散幽幽声笔笔直铁铁实滚滚圆煞煞体尽尽光卷卷光滴滴滑老老远贴贴近削削尖苦苦等暗暗想娘娘腔泡泡糖帮帮忙变变法变变样出出场过过秤过过风过过瘾哈哈腰记记账解解恨聊聊天应应急游游泳哈哈镜浩浩乎啦啦队溜溜转毛毛雨娃娃亲娃娃鱼豁豁嘴碰碰车碰碰船跷跷板呼呼睡白白的簇簇乌绿绿的黑黑的小小的大大的长长的高高的亮亮的短短的细细的矮矮的饱饱的美美的粗粗的乖乖的好好的沉沉的冷冷的
(13)、复习上周内容请点击:叠词的积累之ABB式叠词
(14)、示例:烟拥层峦云拥腰,~定明朝。◎宋·苏轼《雨意》诗
(15)、诗人都有一颗善感的心,雨滴滴落下来,在诗人笔下化成感人的诗句: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当秋天的树叶飘落,秋天的雨缠绵地下个不停,才子晏殊也忍不住挥笔写下: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连林妹妹都赞不绝口。
(16)、 地面这个名词不够准确,木板也是地面,水泥也是地面。
(17)、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18)、2不慌不忙一生一世无影无踪有声有色大是大非自吹自擂
(19)、《小雅?采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采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表。”
(20)、R任劳任怨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如诉如泣若B若C
4、描写雨的叠词两字
(1)、释义:形容弯曲,也比喻事情的过程多波折、不顺利。
(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 第五段,我一边听,一边开始想象,自己跃入大海,成为旋律的一部分,过渡。
(4)、《载驰》:“驱马悠悠,言之于漕。”《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5)、5不伦不类一言一行无法无天有利有弊大吃大喝自生自灭
(6)、描摹形态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人和景物的各种形状、形态,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功能。
(7)、 下面是翰林四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海洋世界》的第二篇课文,题目《大海的旋律》。
(8)、滴答:是象声词,通常形容水滴的声音,时钟指针旋转的声音有时也使用“滴答”这个词。雨滴落到水中会激起“滴答”声。
(9)、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10)、 昨天,我在阳台门后仰头望着鱼肚白的天空落下的雨。透明的雨珠连成一条直线,你追我赶,比赛着冲向树梢。桂花树的叶片变成了小雨滴的舞台。一瞬间,开始了一场轻快的牛仔舞会。这还没完,小雨滴一路顺着细长的树枝又滑了下来,跳进了泥土里。院子里的凤尾蕨伸展着长长的手臂,在湿漉漉的雨里摇摆着,好像在欢呼:“真凉快!”娇嫩的茉莉花在微风密雨里咧开了嘴,面颊变得粉粉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甜甜的、淡淡的、柔柔的。
(11)、 暑假学校布置了周记的任务,正好最近一直在下雨,于是我带着孩子在下雨的时候站在阳台门口,望着外面的雨,让他从天空到地面讲一讲雨是怎么样的?看一看雨里的各种植物是怎么样的,留下一个大致的观感。
(12)、 娃去阳台又察看了桂花树的树枝,回来说,还有长。那什么形容词合适?
(13)、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淅沥的叠词(多形容春雨或秋雨)。 造句:今天,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14)、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15)、暑假预习: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古文翻译
(16)、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的叫声,像清脆的音乐。春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我像平常一样,蹦蹦跳跳地跑进了美丽的学校。
(17)、 第六段,略写,妈妈陪我和弟弟游泳,这里如果直接写动作描写,我们脱下衣服,跳进大海,和前后梦一般的氛围就不吻合了,所以这里作者选择比喻,拟物,而且也降低了描写难度。
(18)、使描述对象形象化;比如朱自清的《春》当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通过“偷偷”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小草的那种调皮可爱的情态。除此之外,作者还抓住了小草“嫩嫩的”、“绿绿的”情态。还有一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风和草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
(19)、3这是一篇叙事文,也就是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和体会,所以我要出场啊,时间和地点,我在做什么?
(20)、2)朱门沉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5、描写雨的叠词AABC
(1)、出处:明·谢肇涮《文海披沙记》:“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2)、比如,课文《声声慢》中,“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3)、风雨同舟阴雨绵绵细雨如烟时雨春风春雨阵阵春雨潇潇风雨如晦血雨腥风
(4)、5听过海了,还可以怎么深化下去呢?我只是在岸边听啊,我可以到海里去,那么怎么过渡呢?
(5)、词的下片,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当下的心情,读来感同身受。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两鬓白发的诗人,回首往事,万分感慨、千般无奈一齐涌上心头,悲欢离合的过往历历在目,品味着酸涩的回忆。
(6)、人生如四季,走过少年的春季,步入中年的脚步愈发艰难。诗人在词中的感想,是天下漂泊游子的心声,何尝不是自己的切身体验?
(7)、究叠词之源,当属复叠之法。复叠,就是利用叠字、叠韵、叠义等,形式上往返重复而又别具一格的描写方法。在写作手法上,复叠善用顶真、反复等修辞,重复语义,强化语势,增进语趣,在字词句的回环往复中突显诗文的韵律美。复叠在写作实践里不但可以状其形,绘其色,而且能摹其声,叙其情。其明显特点是:叠字连用,两两成对;叠句连用,往复回环。
(8)、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9)、习作三: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天的世界。天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在这古旧的屋顶笼罩下,一切都异常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只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此刻犹如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般,在萧萧的秋雨中瑟瑟颤抖,回忆着光荣的过去。雨静悄悄地下着,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接受着雨水的洗礼。夜雨凄凄,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唯有秋雨,未雨绸缪。
(10)、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么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为什么会给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她在这用了叠词的手法。“寻觅”本身就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的宾语应该是主语动作的目的。寻觅什么,它必须得有一个表目的的宾语紧跟其后。正因为在它后面无法加入宾语,所以在这里我们读着这个词的时候就可感受到作者终日徘徊而又无所收获的心情。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寻寻觅觅”的呢,接下来它用了第二组叠词“冷冷清清”做了说明。“冷清”这个词通常是表示环境清净但人却感到孤独的心境,它是一个修饰内心的形容词,但在这里除了表内心外也表环境的寒冷,后面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是对这句的的解释。这组叠词不同于第一组是它加深了词义的程度,表达了内心孤独和气温的冰冷。可见作者在如此的环境下去“寻寻觅觅”是怎样的状况呀,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当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好作者在接下来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感受,这就是第三组叠词“凄凄惨惨戚戚”的出现,它是前面两组叠词共同糅合而产生的结果,它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是读者的心声。在这一句里又包括了三小组叠词,从意义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是递进的结构关系,“凄凄”、“惨惨”、“戚戚”,一个比一个加深了程度,到最后终于把作者那种内心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11)、例句: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般的一生的经历。
(12)、蒋捷笔下的海棠花,何尝不是温婉可人的解语花?雨中的海棠红艳欲滴,楚楚动人,斜倚在绿阑干上。词中的主人公刚想卷起珠帘,细细观看,却发现傍晚的寒风让人止步不前。
(13)、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恬静。
(14)、引用:张勤《民兵营长》:“外面的雨沥沥拉拉地一直没有停过。”
(15)、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
(16)、 所以这就是第三段的过渡,时间:我十几岁时;地点:风岛,我在做什么?我在聆听。为什么是聆听,不是观赏?因为是关于大海的旋律。
(17)、 如果比跳更欢快,雀跃更生动。雀跃前面还少一个动词,雨滴在空中一直头在上,脚在下吗,你想有风吹啊。
(18)、 事实写好,回看第一段的观点,最后我们觉得是让人开心的,所以选的形容词:欣喜不已。
(1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雨□□风雨无阻大雨淋漓暴雨如注风雨对床淫雨霏霏细雨飘洒风雨飘摇山雨欲来
(1)、词义:一般形容突然下大雨,雨水倾倒掉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2)、引用:张勤《民兵营长》:“外面的雨沥沥拉拉地一直没有停过。”
(3)、A呀/啊A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读啊读
(4)、商定好院子里的事实,接下来就好写了,路径就是五感。
(5)、 黄梅时节的雨是密密麻麻的,有时候清脆,有时候绵软;有时候下得飞快,有时候落得悠然,一滴接着一滴,总是令人欣喜不已。
(6)、萍水相逢的相遇,那种美好,宛如一场午后大雨看见的天空彩虹。
(7)、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8)、 非常好,一下下来,密密麻麻的,那么对照《大海的旋律》第二段,你还要寻找两组对比的形容词,才有更多雨的细节。
(9)、引用:张勤《民兵营长》:“外面的雨沥沥拉拉地一直没有停过。”
(10)、篇首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开篇“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如此“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呢?是在寻找逝去的青春年华,还是在寻找流亡以前夫唱妇随的美满生活,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不得而知。但词人“寻寻觅觅”中的那种孤寂空虚,却真实可感:她在孤寂空虚中总想抓住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抓住,一切仍然归于孤寂空虚。“寻寻觅觅”四字,顿顿跌跌,情附于形,恰当的渲染了情境,如仅用“寻觅”二字就显单薄,无此效果。
(11)、词义:一般形容雨水渐停,雨水轻轻拍打物体时所发出的声音。
(12)、我们刚爬上山顶就遇到了大雨,一个个浇得像落汤鸡,狼狈极了。
(13)、引用:清·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忽闻好雨淅淅鸣,虚廊洒瓦天将曙。”
(14)、同学们,你们可曾听过《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亦或是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还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当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还有李清照《声声慢》当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你又可曾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当中这样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些语段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这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运用到了叠词。
(15)、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6)、啌啌咣咣(qiāng qiāng guāng guāng):象声词。多形容爆炸声或物体撞击声。
(17)、 节奏不对,华尔兹是”彭嚓嚓“,可是雨水密密打在叶片上,是噼里啪啦的,你看过牛仔舞吗,跳舞的人两条腿仿佛地上有炭火一样,脚一落地,就跟弹簧一样翻跳起来,这个雨的节奏和牛仔舞比较接近。
(18)、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②怎生:怎样,怎么。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19)、引用:董均伦等《菊二娘》:“眼看着,天变了,烟气腾腾的乌云漫了天,接着滴滴拉拉的下起雨来啦。”
(20)、希望给人们带来快乐,希望是春日里一场及时的细雨;是夏日里一阵清凉的微风;是秋日里丰收的喜悦;是冬日里燃烧的一把火。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1)、出自:从维熙《并不愉快的故事》:“他愣愣地站起来,焦急地搓搓手,只等到里边响起稀稀拉拉的巴掌声的时候,他才推门进去。”
(2)、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雨,我们都坚持按时到校。
(3)、 天空是灰色的,雨珠你想想在地面跳,很多波纹,那是什么颜色,昨天你看过。
(4)、 你想象自己就是雨,在空中连成线,这是半空中,怎么到的地面呢?
(5)、 观察是指时间长,你可以观察蚂蚁。但是观察我们看不到你的身体动作。
(6)、 跳舞前面有了,不可以重复,你想象,你张着手臂,下着雨,你在想什么呢?
(7)、这一句除了“夜幕”“烟霭”“明漪”等色彩鲜明的名词之外,还特别选用了“黄黄”“黯黯”“缕缕”三个情彩兼俱的叠音词作为点睛之笔,空灵奇巧地将秦淮河绚丽变幻、如诗如画的美景编织出来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十分浓厚的色彩感和含蕴无边的意境美,使人赏之不尽、味之无极,修辞效果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