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的诗游月陂
1、古诗游月陂
(1)、伦敦苏富比,1972年12月12日,拍品编号119
(2)、又是一对极为典雅的雍正斗彩, 菊花自宋以来素有延寿客的美誉,雍正一朝亦见许多以菊花为纹饰或以菊瓣为形制的宫廷陈设品,足见雍正皇帝对菊纹的偏爱。
(3)、上课开始,万老师先提醒诸生,席不正不坐,上课前要把凳子摆正,桌面的书、文具摆放整齐,坐下安静等老师开始上课。万老师检查作业,诸生读书遍数都画了至少六个正字。万老师还提醒诸生:对对子要记得标平仄,抄诗也要把平仄、入声字、押韵的字、韵部标出来。
(4)、——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般涉调)》
(5)、(2017年9月9日星期六14:00-17:00)
(6)、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7)、——《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8)、“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9)、黄玉在乾隆宫廷常被制作成这样经典的仿古件。这件也绝对称得上是乾隆宫廷的雅玩,手艺高超的匠人巧妙的结合黄玉天然纹理, 巧雕一锦袱系于器身,极具巧思。
(10)、(6)杨讷《何来“太子读本”——读〈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北大史学》2008年第13期)以为该本不是内府抄本。据杨讷所述,国图彩绘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经王重民鉴定为明抄本。
(11)、——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2)、(2)如罗尔纲认为七言《千家诗》经过王相增删,明诗为王相所加。见罗尔纲《四季诗·跋》,《罗尔纲全集》第19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5页。
(13)、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
(14)、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兰。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兰。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16)、以杨文为征南将军,佩印充总兵,广西都指挥使韩观为左副将军,右军都督佥事宋晟为右副将军,刘真为参政,率京卫精壮马步军三万人,期至广西,会集各处诸军,以讨龙州赵宗寿及奉议等州叛蛮。赐文等及从征指挥以下钞锭有差,又御制诗一首,持赐文曰:“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春水吕虔刀。马鸣甲胄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终有动,穴中蝼蚁岂能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师将伐龙州及广西诸蛮,修撰丁显上疏切谏,不听。
(17)、(5)刘若愚:《明宫史》,《明宫史金鳌退食笔记》合刊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页。
(18)、W.W.Winkworth(1897-1991)旧藏
(19)、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20)、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诗)
2、游月坡翻译
(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2)、…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3)、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
(4)、问题:(1)这首诗的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6)、(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7)、这种锦袱纹最早出现在雍正年间,乾隆帝对锦袱装饰极为喜爱,对自己喜爱之各类器皿,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而锦袱纹饰常见于珐琅器、玻璃器、瓷器,但玉器上极为少见。
(8)、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9)、〔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10)、(明太祖)命杨文都督南征,诗云:“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吕虔刀。雷鸣甲胄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竟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听百劳。”气象雄豪,音律和畅。(12)
(11)、类似唐英制瓷制瓷,北京首都博物馆藏一件清乾隆冬青釉粉彩梅花唐英题句竹节式笔筒,同样有钤有“陶铸”及“片月”款,可以比对。
(1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3)、碧梧和露滴清秋。小庭幽。翠烟流。羞带一襟,明月上危楼。苦恨秋江风与月,偏管断,这些愁。此情空道两绸缪。信悠悠。几时休。到得如今,刬地见无由。拟待不能思想得,无限事,在心头。
(14)、香凝薇帐春风院,酒涴榴裙夜月楼。閒把花枝思往事,旧欢都变作新愁。
(15)、接着我们来说两句八卦了,前些年有一部《甄嬛传》十分红火,剧中的果亲王允礼居然和嫂子甄嬛谈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居然两个人偷偷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宝宝叫做灵犀,男宝宝就叫做弘瞻,当然,电视剧里的果亲王允礼为痴情丢掉了性命。
(16)、估价:HKD500,000-800,000
(17)、伦敦邦瀚斯,2010年5月13日,拍品编号340
(18)、雍正官窑以粉彩居多,五彩瓷则要少很多,而如此闲趣淡雅的五彩瓷,大约也只有四爷这样的品味才能拥有了。
(19)、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即中的“闲”、“静”二字进一步写自己心境的`从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静”、“闲”,仿佛大自然界的万物也是“闲”、“静”的。蓝天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是因为“闲”,淙淙的泉流之响,是因为树木的幽静。“泉声静自来”可直译为“泉声自静来”,是“鸟鸣山更幽”的逆向思维。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这对程颢来讲当然是惬意的,不同于俗人为名利奔走,因事务而缠身。
(20)、末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他认为人世间有些事,说不上有什么来由。繁杂而无头绪,不值得去认真计较。人生待开怀时且开怀,只要逢上佳节,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3、程颢的游月陂朗诵
(1)、接下来,讲字。从“画彩仙灵”的“画”字讲起。画(畫),从聿从田,原意是划分田地。字形相近的有昼(晝)从旦、书(書)从者。启,从户从口,表示打开。啓,从启从攴,表示教导、开启智慧之门。甲,象形字,象保护种子的壳,这是本义。后来引申出盔甲的意思。又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意义,代表春天、天干第代表东方之气,代表生机等。筵,从竹。席,从巾。同样表示跪坐用的席子,材料不同,品级不同。吹,用口吹气,空气流动。
(2)、——《警世通言 卷九》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
(3)、“水心云影间相照,村下泉声各自来”,此诗句原出宋代程颢(1032—1085)《游月陂》。
(4)、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5)、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6)、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8)、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9)、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0)、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 侣?
(11)、(11)翟灏:《通俗编》卷七《文学》,颜春峰点校,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985页。
(12)、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13)、今天,我们首先重点来为朋友们介绍一件十分特别的藏品,它的背后,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14)、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
(15)、上课后先由首座带大家指读《千字文》学过的内容,至“勒碑刻铭”。这次课接着往后读,新学内容是: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寔宁。共十句。
(16)、从字句上看,《千家诗》中《送毛伯温》与这首《御制送毛伯温南征诗》最为相近。可见,在流传过程中,明太祖送杨文的诗有诸多版本,呈现出字句上的差异。也有一种可能,将它选入《千家诗》的编纂者认为它是明世宗的赠诗,所以只写了“毛伯温”字样,而作者避讳不书。但是刊刻者与注释者却不这样理解,注出明太祖字样,这也显得有些蹊跷。更蹊跷的是,还有小说将作者说成宋哲宗。
(17)、关键词:《千家诗》;明刻明抄;编纂体例;明太祖;明世宗
(18)、又远到元宵台榭。记轻衫短帽。酒朋诗社。烂漫向、罗绮丛中,驰骋风流俊雅。转头是、三十年话。量减才慳,自觉是、欢情衰谢。但一点难忘,酒痕香帕,如今雪鬓霜髭,嬉游不堪深夜。怕相逢、风前月下。
(19)、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4、游月陂 程颢视频
(1)、——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2)、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宋·范成大《鄂州南楼》
(3)、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4)、月陂(bēi)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5)、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李白《采莲曲》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7)、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8)、〔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9)、其实在王世贞前近百年,就有人有意识搜集整理朱元璋散遗诗篇。黄瑜(1426—1497)《双槐岁钞》卷一《御制逸诗》:
(10)、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1)、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宋代·叶梦得
(12)、王世贞(1526~1590)在《弇山堂别集》卷二十记载:
(13)、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14)、階,从阝(阜)皆声。阜,代表高地。阶,本义台阶。陛,原指站在皇帝的台阶下面负责传话的人,后来代指皇帝。星,从晶生声。自身会发光的才叫星,可见古人很早就有了恒星的概念。左,象左手。右,象右手。加上工、口,是辅佐的佐、护佑的佑的本字。
(15)、——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16)、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候车上并潘安。
(17)、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18)、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19)、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20)、(23)杨仲揆:《关于明太祖的诗、文、话》,载《文史趣谈》,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185页。作者没有叙述依据的版本,但是万历文华轩刻本题注说明该诗是明太祖派杨文广南征之作,据作者叙述,他所见的《千家诗》应该属于文华轩刻本系统。
5、游月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据大象所了解的情况,《甄嬛传》小说应该是没有指名哪朝哪代的,但拍电视剧为了应付广电总局的某种要求才将故事背景定为了清朝,但竟然还雷人的将宫廷八卦直接指名道姓了。
(3)、——辛弃疾《沁园春 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4)、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5)、(《千家诗》,万历四十年刻本,京都大学藏-2)
(6)、从诗歌内容上看,七律“冬景”共六首,即刘克庄《冬景》(又题《初冬》)、杜甫《冬至》、林逋《梅花》、韩愈《自咏》、王中《干戈》、杜荀鹤《时世行》。韩愈《自咏》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大臣遭遇贬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委婉地道出诗人一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愤激,表达了为国除弊的决心,但也显示出大臣遭到排斥;王中《干戈》云:“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写出了战乱不断、身世凄凉、郁郁不得志、在社会中无所依托等复杂愁绪,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杜荀鹤《时世行》又作《山中寡妇》《时世行赠田妇》。诗通过描写一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寡妇饱受战乱赋役之苦,反映了唐末战乱频仍、赋税沉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对民瘼的关心。在人们看来,人才得不到重视、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似乎存着某种必然联系,这个逻辑链条的终端,通常是渴望君王平乱,再现和平盛世。总体上看,从《自咏》到《时世行》,在内容上恰巧展示了一幅大臣弃之不用,国家衰败,民生凋敝景象。帝王诗《赠毛伯温》则是一首奋发向上的诗篇,编选者将它选入,或许是隐晦地表达了对于君王平乱、实现和平的期盼,《赠天师》则是一首和平祥瑞的诗篇。编选者本想增加新的七律类目,但是鉴于这两首诗与前面几首诗在内容上呈现出的某一引人遐思的连贯性,他便果断地终止了增加新诗的举措。这种打破四季分类的处理,在万历朝被认为是合理的,在以后的时光里,为人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