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的诗句有哪些
1、程颢的诗词
(1)、一次,王安石恰巧与程颢一起议事,当时,王安石在和大臣们讨论变法事宜,遇到了思想不通处,他就声色俱厉,暴跳如雷,要贬人官帽。程颢听后就不慌不忙地劝王安石说:“讨论天下的大事不是一家子的私下议论,希望你能平心静气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王安石为之惭愧折服。程颢说话办事,这样有理有节,不动真气,用以柔克刚反对变法的态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避免了出现像王安石与司马光那样势同水火,不共戴天的悲惨局面。
(2)、先给这首《春日偶成》标注平仄、入声和韵脚。
(3)、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 冬至 》
(4)、✦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白蘋(píng):开白花的水上浮萍。✦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5)、程颢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还是一位精通治道的地方官;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
(6)、(潘阆)平湖秋月(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7)、(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8)、在后人学术承接上,由于二程各人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他们的学说也形成不同的接班者、学派。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
(9)、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10)、释义:白天游览着青山,夜晚在石头下面睡觉。(宋)范晞文《湖上》原文选段: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释义:湖边有很多游客,一半都在欣赏断桥的景色。
(11)、公元1489年(明成化二十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12)、(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13)、(译文):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14)、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传说,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8年),担任监察御史的洛阳人程颢,曾以寥寥数语破了一件讹诈案。当时,有一张姓财主得急病死,棺木埋葬后的第二天,有一老者到他家门口,对着财主唯一的儿子说:“我是你父亲,现在我年纪大了,无依无靠,来和你一起生活。”接着,老者一五一十向财主的儿子说明了来由。财主的儿子非常惊讶,于是两人一起到县府,请县令程颢判决。老者先说,“我是个郎中,因家中贫困,四处流浪,为人治病,一年中很少回家。妻子生下儿子,无力抚养,只得狠狠心肠把儿子送给张财主。某年某月某日,由村上的李某抱去,邻居阿毛亲眼看见。”事隔多年,怎么还能记得这样详细。老者说:“我是从远地方行医回村后才听说的,当时记在处方册的背后。”并从怀里掏出处方册递给程颢,上面用毛笔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小儿抱走,给了张三翁。
(16)、《上元侍宴》(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17)、语出《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怀有一颗私心会导致国家沦丧,怀有一颗为民之心可以使得国家昌盛。这两种心只不过在一念之间而已。
(18)、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m等(其中三吕与苏m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19)、今天再品味这条灯谜时,觉得问题更大的是“伯乐”二字,在谜底更是没有相呼应的文字。我们以前也有出现人物而谜底没怎么呼应的情形,但是那个人物的出现,限定了谜底的范围,则这个人物还是有意义的。这里的“伯乐”二字去掉的话,其实并不影响谜底的呼出。所以,可以认为“伯乐”二字有抛闲的嫌疑。
(20)、黄河: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程颢的名句
(1)、程颢任御史,却比较执拗、较真,他常常像以诲人不倦的态度,直言数落宋神宗,不厌其烦。然而他不厌其烦,有些侍从却大厌其烦,某日午餐时间已过,程颢仍旧絮叨述说,宋神宗饥肠辘辘,又不好明言。侍从便正色对程颢说:“御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还没吃午饭呢!程颢这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出来。一时传为美谈
(2)、红色字表示入声 绿色粗体字表示韵脚
(3)、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5)、出自宋·程颢《偶成》。富贵之后而不胡作非为,即使贫贱也乐而不忧,男子汉活到这种地步才是真正的豪雄。
(6)、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夜泛西湖(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7)、秋天的色彩特别丰富,在程颢的这首诗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诗人借澄空的景色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主旨也清晰明了,可谓构思巧妙。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清亮明净的小溪而写的,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让后人真切的感受到这位卓著于世的大家之大手笔!
(8)、“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欢快流淌的溪水绕着碧绿苍翠的青山,奔流而下,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二者浑然一体,融为一色,是那样美好令人陶醉。
(9)、这首诗题下原注:“天宝十四载十月初作。”杜甫在长安十年后始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担此任不久,即在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他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写下了这首诗。
(10)、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1)、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唐)白居易《客中月》
(12)、如果没有那皎洁、明亮的月光弥漫在天地间,怎能让人在如此超脱的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山之碧呢?“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凡脱俗、悠然自得之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这“白云”的自由飘逸,那“红叶”的悠然安闲,更是诗人淡然、宁静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题目是“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恰是诗人谋篇构思的独到之处。
(1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14)、(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原文选段: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释义: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15)、语出宋·程颢《二程遗书·卷二十二》。贫穷饿死是很小的事情,失去节操才是人生的大事。
(16)、公元1048年~1085年(神宗年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17)、译文: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8)、心在琴书自忆家。心在重霄鬓未华。心敏则理无不达。心存形声与点画。心静如斯即诸佛。心期未快隐青萝。心灰不及炉中火。心学庭槐空发火。心讶愁来惟贮火。心破只愁莺践落。心似百花开未得。心喜弹冠事不赊。心通岂复问云何。心混混兮意浑和。心地阔于云梦泽。心寄华亭一双鹤。心琴际会闲随鹤。心如世上青莲色。心是主人身是客。心羡夕阳波上客。
(19)、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20)、同“心烦意乱”。心非巷议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
3、程颢的诗词名句和名言
(1)、译文:漫漫旅途中,三次碰到了月圆(时间长的意思)。
(2)、心低意沮指情绪消极低沉。心烦技痒烦:烦燥;技痒:指某人想表现其技艺以显示于人。
(3)、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4)、(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5)、春日来临,浮云淡薄,微风轻柔,临近中午时分;傍随于百花碧柳之间,漫步在蜿蜒曲折的河岸。
(6)、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与同胞兄弟程颐并称“二程”,后人将他们的文章及言论汇编成《二程全书》。
(7)、(译文)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8)、《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9)、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咏西湖的诗句作者: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10)、心坚石穿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11)、译文: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
(12)、公元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13)、心弛神往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14)、对照上面标出平仄、入声和韵脚的部分,再听一遍诵读音频吧~是不是更能体会「平长仄短」是什么了呢?再跟着读一遍吧!
(15)、《早春》(宋词:宋代白玉蟾作品,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16)、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17)、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心活面软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18)、程颢、程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载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9)、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20)、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4、诗人程颢
(1)、理学大儒程颢是一位崇佛之士。二程所推行的三功夫即“静坐”、“用敬”、“致知”,便是从佛门的“戒”、“定”、“慧”衍学而来。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是从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的逸事中得到启发的。
(2)、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3)、出自程颢《秋日偶成》。静静的观赏万物,自然中的乐趣都能够得到,人们对于四季中的美妙景色感觉都是一样的。
(4)、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心谤腹非口里不说,心里谴责。
(5)、语出程颢《秋日偶成》。道理通达天地万事万物中,思想会深入到风云的变化中。富贵的时候而不淫逸,贫困的时候能够长久的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儿便是真正的豪杰。
(6)、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7)、这种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空中那自由自在的白云,山间那如火的红叶,是多么安然悠闲,大自然的一切都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
(8)、城居不见万山重,因起高亭破远空。虚旷直疑天宇外,周旋如在画屏中。
(9)、学少年:像小孩那样留恋春光,贪玩而不知返。作者当时已经28岁,在古代已经算是中年人了。
(10)、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2)、那个辽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考验大宋的文化底蕴。这个上联确实不好对付。你看,上联的意思是说,天上有三种发光的物体,这三者是太阳月亮会星星。
(13)、程颢在这首《秋月》中,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来描写抒发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出他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14)、公元1241年(宋理宗淳v元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15)、程颢、程颐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二程以新儒学的义理来阐释儒家经典,是其与前代儒学的基本区别,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二程创立的天理论哲学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二程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论,由此体现出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6)、公元1085年(元v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夹立朝群玉,浓妆列万笄。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 其四
(19)、《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20)、极喻坦诚,磊落。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
5、程颢的诗句有哪些诗
(1)、亦作“心粗胆壮”。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
(2)、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3)、清澈的小溪似悬空一般,从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的碧绿山峰上一泻而下,澄澈的溪水与碧蓝如洗的天空溶在柔美皎洁的月色中,涌动着融融的秋色,构成了一幅空明灵秀流动不息的秋日画卷。
(4)、南来北往四处奔波,想休息便休息,白蘋在楚江的秋风中被吹得没有了踪迹。
(5)、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6)、心肠凶狠,手段毒辣。心狠手辣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7)、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8)、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9)、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10)、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和友人招游西湖(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13)、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