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
(1)、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4)、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5)、 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6)、(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7)、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8)、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9)、 然后你可以通过一遍,或者直接读题,等有了一定的题目印象,再去看文章,这样很节约时间,也是应试中常用的查读法,英语阅读也可以这样。
(10)、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1)、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12)、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1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4)、 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
(15)、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6)、方法点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相生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7)、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18)、(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19)、③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20)、应答步骤:描摹图景+概括景象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2、高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答题格式: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1) 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4)、古诗文鉴赏,首先得认真读题,认认真真的读给出的诗词材料,反复读,看诗句的意境,品诗句的意蕴,看诗句的关键词,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两遍,摸索出诗句的创作意境。
(5)、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6)、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7)、特点:一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二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8)、简单高中生编辑整理(ID:jiandan100cn)
(9)、 这首诗的XX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10)、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
(11)、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12)、(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13)、 分析前人的评价(和前两点有交叉),提问方式一般为:某人对此诗作过某种评价,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某人认为此诗有某种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14)、1先根据古诗的作者的年代、时期,那个时候的社会动态来分析作者写诗的缘由
(15)、(5)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16)、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17)、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18)、高中语文课外古诗词答题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19)、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0)、(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3、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2)、若您觉得有用,点个(在看)或分享(朋友圈)吧!
(3)、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6)、③技巧手法类错误: 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7)、①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
(8)、(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9)、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一联1分,如果学生未分联作答,最多得3分)
(10)、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12)、(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13)、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竹:虚心、脱俗、孤、刚劲;
(14)、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6)、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17)、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8)、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19)、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初中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3)、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5)、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从语法角度、修辞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设题。具体有四种题型及其变格。
(6)、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7)、(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8)、(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9)、(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10)、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1)、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12)、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13)、以小见大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
(14)、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5)、同情人民的疾苦。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18)、(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9)、(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20)、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5、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方法点拨: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如此喻(效果:生动形象)、拟人(效果:语言整齐)、排比(效果:有气势)、夸张(效果:给人以强烈冲击的感觉)、借代(效果:简练、含蓄),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其次,要掌握修辞手法答题的规范:先明确何种修辞,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阐释其表达效果(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4)、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6)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5)、(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第 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7)、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8)、答题方法: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情感;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
(9)、a如果它问你词语的意思.就要即答该词语的原意,又要答它在诗词中的意思.
(10)、
(11)、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包括送别惜别、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诗人的感情一般包括惜别情、思乡情、恋友情、怀古情、讽谏情、报国情、伤世情、热爱情等。
(12)、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3)、 分析前人评价:表明态度+分析证据(意象、手法、主旨、情感)。
(14)、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15)、 抒情方式+用什么景抒(含)什么情(总分式或分总式皆可)+表达效果。
(16)、(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7)、(全解)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鉴赏答题技巧
(18)、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9)、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20)、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1)、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2)、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5)、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6)、例(20岳阳)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题目。(2分)
(7)、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9)、(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10)、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11)、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2)、 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1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4)、 属于中间部分的作用:①承上启下,作过渡;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15)、 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是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春风是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指春天、美好。西风是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露指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象征游子、漂泊。朝阳代表希望、朝气、活力。
(16)、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17)、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18)、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