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常考的
(1)、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 , ”,危及治国之本。
(4)、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6)、(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一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
(9)、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0)、21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2)、辨析记忆法。读一些音同音近的字要辨析记忆,分清是哪个字。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的“鹜”与“骛”和“子”与“籽”要辨清。
(13)、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14)、(《爱莲说》)语气助词,凑足音节。①公将鼓之。
(15)、《劝学》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述坚持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1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19)、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0)、(北朝民歌·敕勒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历年真题
(1)、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背书亦然。如果背书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背书方法不但不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速度慢、太麻烦,而恰恰是提高效率的首推方法。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省略部分文字背诵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
(4)、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第二要注意停顿。
(5)、(《马说》)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7)、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8)、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下面再结合自己背诵以及教学的经验,谈一谈文言文背诵的方法。
(9)、《劝学》先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蜀道难》全篇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1)、D.《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启程去印度前,欧也妮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作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身。
(12)、(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5)、(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一句一分)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7)、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18)、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9)、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
(20)、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3、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常考题目
(1)、(《醉翁亭记》)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吾家读书久不效。
(4)、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是故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C.不能容于远近。D.斯固百世之遇也。(来源:Zxxk.Com)
(9)、举纲张目法对于背诵,学生与文章是一对矛盾。学生如何把文章背诵出来,犹如渔人如何把掩埋在泥沙中的大网发掘出来。
(10)、(《黄生借书说》)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11)、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
(12)、(唐·杜甫·赠花卿)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 , , 。
(14)、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②四海一③一肌一容④用心一也⑤庭中通南北为一⑥先妣尝一至⑦一室之中⑧初一交战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③顷之,持一象笏至②先妣尝一至④他日汝当用之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轩东故尝为厨C.庭中始为篱D.余既为此志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B.不霁何虹C.某所,而母立于兹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1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6)、《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 , ”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17)、(3)《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
(1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如果不专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19)、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0)、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
4、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常考句子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 ; , 。
(3)、记住生僻字难写字。有些文质兼美的句子,由于有一两个生僻字、难写字,往往成为我们的失分点。如:“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尊还酹江月”。其中“壑”和“酹”就算是生僻字,比较难写,很容易多一笔或少一笔。复习中要强化记忆。
(4)、自疏,,以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
(5)、有些文章较长,同学们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
(6)、(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7)、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8)、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纸斜闲置短草,晴窗细的细分奶茶。
(10)、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 。《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几句是: , , , ?
(1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 , 。
(13)、“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1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
(15)、希望可以帮到你哦,(*^__^*)嘻嘻……望采纳,O(∩_∩)O谢谢。
(16)、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而自令见放为
(17)、《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 , 。
(18)、(答案)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19)、臣闻求木之长(zhǎnɡ)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重点
(1)、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边读边译法。
(2)、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5)、(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7)、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8)、文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9)、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10)、(2)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历。
(1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1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1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14)、D.愧怍(zuò)自诩(yǔ)冠冕(guān)譬如(pì)
(15)、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②,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16)、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7)、(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18)、高中的语文诗词和文言文怎么背啊,谁能教教我背文言文的方法
(19)、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2)、《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3)、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4)、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请以“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注意写出个性特色来,800字左右。(来源:学科网ZXXK)
(7)、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祠堂何处寻总理,锦官柏森森之外。英为了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9)、(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1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12)、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唐·高适·别董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2)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会”“当国者”“一行”“纾”)
(15)、(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____,____。
(1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唐·杜甫·春夜喜雨)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十则》)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9)、(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翻译: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6)、①开导“他”,却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用无声的陪伴让“他”自己缓释;②特意带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以自然幽雅的环境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③以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谅“他”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4分,每点2分,能结合两处情节作合理分析即可)
(7)、C(A表修饰;表转折,却。B助词,主谓之间;这。C来。D表猜测,大概;表商量语气,还是)
(8)、从小就知道的事情时艰,气体的中原北方如山。楼船渡瓜洲夜雪,秋天的骑兵大散关。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 。
(11)、(归有光《项脊轩志》)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答案)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
(13)、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14)、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15)、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的句子是: , ; , 。
(16)、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17)、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变化后,即使再被风吹日晒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变化过程,可改变原来的状态的是: , , 。
(18)、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当然,像《离骚》这样的,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此方法。
(19)、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2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必备古诗:《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