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20篇及翻译拼音(文案精选11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2 10:58:17 浏览59

论语全文20篇

1、论语全文20篇原文及翻译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4)、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5)、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6)、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7)、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0)、完成了上述的步骤之后,就可以开始看那些名家评论和解读的著作了;

(11)、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13)、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5)、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6)、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17)、“经典”回声的传播,赖与您的参与,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可好?

(18)、“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9)、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0)、《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2、论语全文20篇及翻译拼音

(1)、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5)、对比自己和那些研究《论语》的专家在思想上的差别

(6)、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12)、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5)、《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16)、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0)、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3、论语全部内容原文

(1)、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6)、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8)、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9)、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0)、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3)、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4)、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1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1-26章

(1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1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4、论语全篇12篇

(1)、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2)、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3)、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6)、孔子流下了眼泪,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8)、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d乎!”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1)、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2)、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6)、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7)、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1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9)、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20)、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5、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1)、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共四十四章x0924

(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6)、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8)、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0)、(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3)、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4)、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15)、白话译文: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1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18)、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9)、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1)、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2)、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4)、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5)、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然后将自己的翻译和权威的名家翻译对比,看看有什么出入(不要看名家评论和解读,只看翻译);

(7)、《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8)、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9)、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0)、(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3)、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看哭无数人-疯娘》

(16)、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17)、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8)、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9)、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