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翻译大全(文案精选11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2 10:58:14 浏览59

论语翻译完整版

1、论语翻译译文

(1)、3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试译:孔子在卫国,有一天他敲磬奏乐,一个挑草筐的路过门前,说:“有心事啊,这样子敲磬!”过一会儿又说:“档次太低,踢里汤啷的,没人懂自己,敲给自己听就得了嘛。‘河水深,索性直接走过去;河水浅,撩起裤腿趟过去。’”孔子说:“干脆!什么也难不倒他。”

(3)、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5)、(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7)、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8)、(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9)、18柴也愚,参(shēn)也鲁,师也辟僻,由也喭(yàn)。

(10)、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1)、(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3)、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试译:孔子说:“品德不修习,学问不研讨,听到道义不能掉转头来跟上去,发现不好的不能去掉,都是我担忧的。”

(15)、试译: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却不凶猛,恭敬而又安详。

(16)、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7)、(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9)乎?”

(20)、(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论语翻译大全

(1)、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2)、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3)、试译: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4)、试译:孔子说:“陪君子说话,有三种过失要注意:话题还没谈到的,就先说了,叫做急躁;话题已经谈到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注意脸色,张口就说,叫做盲目。”

(5)、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原文)

(6)、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7)、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1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9)、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0)、1•10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2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4)、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15)、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16)、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7)、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8)、(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20)、(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论语翻译完整版及原文

(1)、(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2)、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逊。”

(4)、(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5)、(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6)、(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又问:“点,你怎么想啊?”曾皙弹瑟的乐音慢慢转弱,最后铿的一声停了下来,起身答道:“我的想法和几位同学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说各的志向嘛。”曾皙就说了:“暮春时分,穿上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朋友,一起到沂水洗个澡,到舞雩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9)、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原文)

(10)、试译:朋友死了,如果没有人料理后事,孔子就说:“殡葬的事我去办。”朋友的赠品,即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就不拜谢。

(1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2)、(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试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发现自己有过失而自我审判的。”

(15)、试译:鲁国人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还用旧库房,如何?何必翻修呢?”孔子听后说:“这个人要么不说,要说就一语中的。”

(16)、(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17)、试译:达巷d这地方的人说:“伟大啊孔子!学识渊博而不靠哪个专长出名。”孔子听到后,对弟子们说:“我专操哪一行呢?驾车吗?射箭吗?我驾车吧。”

(18)、2朝(cháo),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yúyú)如也。

(19)、试译:颜渊、季路在一旁侍奉老师。孔子问:“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把车马、穿的衣服与朋友共享,用破旧了也不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的好,不挂在嘴上;自己难受的,不麻烦别人。”子路对孔子说:“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年老的,好好安顿他们;朋友,诚心结交他们;年小的,多多关怀他们。”

(20)、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论语翻译全文

(1)、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2)、试译: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这个人啊,用功忘了吃饭,快乐忘了忧愁,不晓得自己就要老了,如此而已。’”

(3)、(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4)、试译:子贡对人说三道四。孔子说:“赐啊,你自己就那么好吗?我可没那闲功夫。”

(5)、(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8)、(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9)、试译:司马牛问君子的特点,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问:“不忧愁不畏惧,这就叫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还忧愁什么?畏惧什么?”

(10)、试译:子路说:“卫国的君王等着先生去管理政务,先生打算先干什么?”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先生绕弯了吧!怎么正啊?”孔子说:“冒失啊,仲由!君子对自己不明白的,会暂且放到一边,不下断语。名分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君子给各类政务政要政职定名一定要准,政名说出来,一定要可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会随随便便的。”

(11)、(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3)、7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4)、试译: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仲尼诋毁不了的。别人的贤明,好比崇山峻岭,咬紧牙加把劲儿还可以翻越过去。仲尼却是太阳月亮,没法超越。一个人就是想自杀,能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只能说明他多么不知天高地厚。”

(15)、(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6)、试译: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治理有方,不被罢官;国家混乱,也能免遭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17)、试译:孔子说:“苗子茁壮却不开花的,有啊!花团锦簇而不结果的,有啊!”

(18)、(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9)、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0)、试译: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5、论语翻译全文二十篇及翻译

(1)、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试译:仪地的边防官求见孔子,说:“但凡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弟子把他引见给孔子。这人出来后,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老师的道德学问失传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太久了,上天会让你们老师用礼法号令天下了。”

(4)、(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5)、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ù)乎?”子曰:“有恶(wù):恶(wù)称人之恶者,恶(wù)居下流而讪上者,恶(wù)勇而无礼者,恶(wù)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wù)乎?”“恶(wù)徼(jiāo)以为知智者,恶(wù)不孙逊以为勇者,恶(wù)讦(jié)以为直者。”

(6)、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8)、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9)、(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10)、试译:子贡说:“老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我们听得到看得到,老师谈人性和天道,我们听不到。”

(11)、(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2)、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3)、(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4)、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15)、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6)、(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17)、28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8)、试译:曾子说:“有能耐却请教没能耐的,见多识广却请教孤陋寡闻的;有却好像没有,充实却显得空洞,受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就曾这样做了。”

(19)、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避之,不得与之言。

(20)、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3)、试译:孔子对伯鱼说:“你学《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不学《周南》《召南》,好比正对墙壁站着。”

(4)、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5)、(译文)(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6)、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7)、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原文)

(8)、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13闵子侍侧,訚訚(yín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试译: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11)、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2)、试译: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品质四点:他要求自己谦谨严格,为君王做事十分敬业,爱养百姓多有恩惠,使用民众公正合理。”

(1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5)、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16)、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