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一筹莫展(文案精选6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31 10:52:08 浏览59

一筹莫展成语故事

1、一筹莫展的成语故事

(1)、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2)、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班里的淘气鬼亓云瑞大喝一声,谁用头?

(3)、在和村,住着一个哑巴,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4)、(同韵词)执迷不返、同心共胆、南州冠冕、废然而反、复巢倾卵、一字一板、命运多舛、在所不免、齐州九点、言近意远、......

(5)、如果你细究出处,会发现它与南宋名臣、温州人蔡幼学有关。

(6)、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7)、这个农民听了儿子的话后,从此老老实实的种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8)、穷寇莫追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9)、(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超常的本领

(10)、 邯郸学步      一鸣惊人       大义灭亲

(11)、赵王把我招进宫去,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会把玉璧给他,不交的话我必一定完璧归赵。

(12)、◎始料不及的是评传写作难度非常之大,当进入总结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的部分时,搁浅了数月依然一筹莫展。

(13)、(出自):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14)、井底之蛙       朝三暮四      滴水穿石

(1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16)、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赐马援官眼。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天下还在各豪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大,有才干的人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的青眺,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东方(洛阳)的光武帝那里去寻找出路。”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17)、(例句2)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

(18)、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19)、指鹿为马      狼狈为奸     请君入瓮

(20)、正当我对这道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来帮我解决了。

2、成语 一筹莫展

(1)、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人们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从事。

(2)、   刻舟求剑     画龙点睛       呆若木鸡

(3)、一天晚上,农夫发现兔子不吃也不喝,只是死命的`挖洞,越挖越深,足足有五公尺之深,农夫怕兔子出不来,一直在旁守候。突然洞口冒出一道刺眼的金光,农夫往里面一望,发现一个藏宝箱,里面有一封信,还有一张破旧的藏宝图。

(4)、◎在管理人员正为此事一筹莫展之际,恰巧有3个美国大学生(Dalsen、HIblom、llid)正在寻找暑期工作。

(5)、大显身手意思是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出自《高高的白杨树》。大显身手的手就代表自己的本领或者是才能。

(6)、蔡幼学(1154-1217),18岁时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谧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

(7)、大显身手,汉语成语,拼音是dàxiǎnshēnshǒu,意思是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8)、几年后,朝廷广征贤才,蔡幼学被南宋著名政治家、当时任参政知事的施师点举荐到朝廷任职。孝宗皇帝也表示赞同,并好奇地问:“他几岁了,为什么取名幼学?”

(9)、旁人见了连连摇头,叹道:“唉,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10)、要想抓好这三方面的事情,尤其要以任用贤能之人为最重要的事。近些年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当道,谋害品德优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他们制造大量舆论,排挤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忠臣。

(11)、(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12)、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情况,面对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13)、经常有学生把“一筹莫展”写作“一愁莫展”。问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说:愁的没有办法,以致于眉头紧锁,不能舒展。这样的理解好像很合理,但是,对不起,望文生义是不行的。要写对这个成语,必须知道它的来历。

(14)、蔡幼学对当时外戚张说受孝宗宠信,独揽朝政、专权用事,而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等皆随波逐流的状况深感不满,在廷对时慨然针砭时弊。

(15)、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16)、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7)、示例:这个厂的效益上不去,厂长心急火燎,头发都白了许多。

(18)、示例: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改革开放为你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你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9)、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承包了一块土地,他在那块土地上撒了许多农作物的种子,他想着这些农作物成熟后,自己不仅可以吃剩下的,还可以拿去卖了,于是每天都勤劳的耕作。

(20)、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一筹莫展成语故事图片

(1)、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2)、拔苗助长      熟能生巧      愚公移山

(3)、成语解释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4)、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5)、(成语故事)南宋校书郎蔡幼学是一个饱学而敢说实话的人。宋宁宗即位后要求大臣纳谏,蔡幼学认为要孝敬父母、任人唯贤、宽厚待人才能当好皇帝,他反对多士盈庭而一筹莫吐的局面,主张广兴学校,罗致人才,重用天下的仁人志士

(6)、当我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可是交换城市的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这时我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璧有个小毛病,我指给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给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胁说:“我看你并不想给赵国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应诺,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趁机要求说要准备一个盛大的典礼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礼的日期。当晚,我就让下手化妆后,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当典礼的日子到了时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赵国,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来,我再派人把玉璧送来。秦王知道,杀了我也没有用,就让我回了国。

(7)、傍晚,这个农民回家时对他妻子和儿子说:“你们都听好了,从此以后我种的菜不一会儿就可以成熟了。”

(8)、蔡幼学由此入朝为官。重新入京后,他依然不改直言本色。上朝伊始,就向孝宗进言,认为靖康之耻未雪,境土未复,不能受苟且妥协的议论和萎靡不振的习气影响。这一次,孝宗听进了蔡幼学的建议。

(9)、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0)、卧薪尝胆       不寒而栗      三顾茅庐

(11)、◎司马懿拒不出战,又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好使出没办法的办法,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服装。

(12)、(释读)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13)、(解释):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4)、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15)、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6)、杀鸡儆猴      梁上君子    背水一战

(17)、引狼入室      得过且过      掩耳盗铃

(18)、一筹莫展(筹:计策)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19)、当年他被施师点推荐入朝时,适逢温州一带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听到故乡百姓受难的情况,蔡幼学立即上疏奏请赈济。朝廷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使灾民摆脱困境,感恩不尽。

(20)、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为了教育开导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处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认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靠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会儿便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不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