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韩非子名言
1、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
(1)、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 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3)、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4)、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5)、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6)、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7)、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
(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韩非子·孤愤》
(10)、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11)、(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
(12)、(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13)、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14)、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进言者自然会表明他的主张,行事者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将效果和主张相比较,君主就不必亲自处理事务,而实情自然会显现出来。)
(15)、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饰邪》
(16)、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因为事先说的目标太低,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功绩,所以应该处罚。)
(1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9)、(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20)、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韩非子·主道》
2、《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
(1)、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听信旁人的言语而亲近我的,必定还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而责怪我。)
(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
(4)、1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进谏上言的臣下,不可不先了解君主的好恶然后进言。)
(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7)、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8)、《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9)、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最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10)、10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臣以为百。(君主的权势不可以借由臣下使用,君主失去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到很多的利益。)
(11)、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12)、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治学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
(13)、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六反》
(14)、(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1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观行》
(16)、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17)、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8)、(感悟)出自《韩非子·功名》。这几句的大意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9)、两条线,一条以劳拉为主视角展开,通过她来放大她的邪恶——找情人不想被知晓,在车祸突如其来时,为了不公开她偷情的丑闻让男主艾德里安来处理他们认为已经挂掉的丹尼。其实插句题外话,第一这车祸不是他们引起的而是突然窜出的鹿,第二两辆车也并没有发生相撞或者是接触,这种情况下干嘛要丢了西瓜取捡芝麻?到头来,西瓜芝麻都丢了。男主用劳以丹尼的身份盗刷银行资金来掩盖男主艾德里安的无奈、懦弱。第二条线以劳拉的死为故事载体,以一张p过的报纸为套路,一层一层将男主狰狞的内心扒开。
(20)、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3、法家韩非子的著作
(1)、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2)、(4)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为您的父母定制一份心理关爱,让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带去最贴心的问候;
(3)、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明镜清净而无为,好与坏因此而明辨出来;秤杆端正而无所作为,轻与重会因此而称量出来。)
(4)、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5)、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6)、⊙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7)、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8)、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
(9)、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10)、⊙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11)、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12)、解释:寻常的布匹衣服,平庸的人也无法放开。
(13)、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4)、(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1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6)、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17)、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18)、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有句名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他告诉世人,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随便什么话都和别人说。
(19)、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20)、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4、法家经典语录 韩非子
(1)、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一一倾听意见,愚蠢和智慧就不会混乱而辩识不清,善于督促臣下,臣下的优劣就不会混杂而判断不明)
(2)、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3)、1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会忘掉恐惧和憎恶,而都变得象孟贲一样。)
(4)、(解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被欲望吞噬永不满足的人,可能一生都会困于烦扰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译文)所以不一定能抓到,那么即使示众分尸,偷采黄金的行为也不会停止;知道一定会死,就算据有天下也不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