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名言人的一生
1、德川家康为人
(1)、为什么说织田信长无法摆脱室町大名的局限呢?织田信长上洛时,是以拥戴足利义昭夺取幕府将军之位上洛的,这实际上就是足利义稙、足利义澄争夺将军的翻版——足利家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在有力大名的支持下争夺幕府将军职位。织田信长上洛成功后,积极地向朝廷与幕府靠拢,实际上就是想成为像之前的细川政元、大内义兴、三好长庆这样的霸主,掌控幕权。即便在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敌对后,织田信长虽然驱逐了他,但是也仍然没有向朝廷申请解除他的幕府将军官职,给日后和谈留下了后手。
(2)、九月九日,秀忠正在与众将商议对策时,家康派来的使者姗姗来迟。由于河流涨水的缘故,使者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到达。
(3)、在和解谈判中,北条氏政希望得到上野国沼田领。家康要求真田昌幸交出领地。
(4)、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
(5)、但实际上此时的织田军已经没有了富余兵力,只好放弃进攻元康。
(6)、之后,元康舍弃今川义元赐予的偏讳「元」字,改名家康。
(7)、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次战乱中,家康坚实地迈出了成为一统天下之人的第一步。
(8)、正因为君主与百姓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对立关系,德川家康才会说出那番言语。从统治的角度上,百姓越蠢、越懦弱就越便于其统治。而如果百姓生活富足,就不会轻易地为那“三瓜两枣”而死命地为君主打战、去听君主的驱使,从而降低了对君主的依赖程度,也就进而就削弱了君主的统治。
(9)、福岛正则等丰臣系武将的奋勇超出预想。率领主力部队的秀忠延误了战机。
(10)、关原是盆地,受到前一天雨水的影响,整个地区笼罩在雾气之下。战斗就这样在雾气中揭开了帷幕。
(11)、※也有说法认为讨伐长可和恒兴的是家康的堂兄水野胜成
(12)、秀吉响应家康的诉求,命令真田昌幸把沼田城交给北条氏直。真田昌幸让出了沼田城三分之二的土地,只留下了名胡桃。
(13)、这个同盟坚持了20年,直到信长命丧本能寺。
(14)、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政治家,被认为是成功者的典范、智者的化身。然而,德川家康却有一句治国名言,在今人看来不但很是反动还有点匪夷所思,此即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
(15)、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
(16)、在长篠之战中战败的武田胜赖元气大伤,处境不利。
(17)、松平家是织田家的敌对势力,因为竹千代生母的本家归顺了织田家,所以竹千代就成了最佳人质人选,被送往骏府。
(18)、日本战国“战国三英杰”之战国时期第一个天下人,自号“第六天魔王”,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织田信长出生尾张国,继承家督后打败弟弟信行、以及其他的织田家势力,完成了尾张的统一。桶狭间一战逆袭今川义元,从此开启扩张之路,先后击败美浓的斋藤家,近江的六角家并拥立足利义昭实现上洛。其后织田信长实力壮大,周边势力多次发起信长包围网,但最终都被织田信长一一挫败。织田家势力达到顶峰,四大军团从四个方向开始实现统一进程,就在这即将统一的时候,织田信长突然遭遇明智光秀的叛变死于本能寺。织田信长是第一个将战国日本推向统一的人,他为丰臣秀吉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织田信长同时还是个改革家,他非常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19)、相传在德川家康临终前,为他的后人留下了以“人生,任重道远”为文首的遗训。在此之后,他的政权向后传了14代,而这篇遗训一直都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影响深远,一直到300年后明治维新时才渐渐为人们所淡忘。
(20)、凭借做梦都想不到的运气,元康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冈崎城,仿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家康之前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把食物运到了大高城。
2、德川家康 名言
(1)、但是,途中发生了人质劫持事件。结果,竹千代被送到织田家,在尾张待了两年。
(2)、人间五十年,去事恍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3)、家康出生时,父母都很年轻,父亲十七岁,母亲十五岁。
(4)、相反,家康在去世的前一年还能带兵亲征,说明身体十分健壮,也可以推断出家康平时也很注重健康管理。
(5)、他认为在德川家康统治的时代盛行“庆长文体”,而这篇“遗训”却显得过于整齐,这很奇怪;而且德川家康风格朴素,而这篇“遗训”华而不实,风格也不一样。尽管德川义宣是德川家族的嫡系后裔,然而他在全面研究自己家族的历史的基础上还是公布了他的观点。
(6)、孩子气,没什么不好。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何必成熟的太早,失去太早。
(7)、另外,从目前的材料来看,看不出日军因为这几次战斗而丧失战意的记载。反而是明、朝两方的史料,屡屡提及李如松因为碧蹄馆之战家丁损失太大,而不愿意继续跟日军血拼。
(8)、两人联手消灭了宿敌武田氏,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开始了庆祝活动。
(9)、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0)、石田三成只不过是向丰臣秀吉报告了武将在当地的工作,却被前线武将们误解为不怀好意,一直以来对「谗言」的愤怒酿成了这次冲突。
(11)、松平家自从臣服今川家之后,日子过的并不富裕,即便如此,三河武士团们却一点一滴地积攒下这么多粮食物资,元信看了深受感动,并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12)、那么,除了以上材料之外,还有任何其他的材料,能够解释丰臣秀吉的动机,甚至于其对侵朝之役的看法吗?虽然似乎并没有能够直接说明这类问题相关材料,但是,侵朝日军的“古怪”行动,却为我们提供了解答这类问题的宪所。
(13)、实际上,家康的活跃度并不亚于信长和秀吉,比如在让战国迷们兴奋不已的「姊川之战」「金崎之战」以及「三方原之战」等经典战役中,都出现了家康的身影。
(14)、对于真田昌幸来说,自己明明帮了家康一把,现在却被要求交出沼田,简直不可理喻。
(15)、之后,淀殿、秀赖母子躲在山村郭的仓库里避火,德川方密集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
(16)、接收到信号后的小早川队,在正午前后,向大谷队发起进攻。随后,胁坂安治、朽木元网、小川佑忠、赤座直保四队也选择倒戈,转而袭击大谷队。
(17)、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不知道要站哪一方,权衡利弊也好,茫然无措也好,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18)、但由此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何丰臣秀吉不派德川家康等有挑战丰臣氏统治秩序倾向的大名去朝鲜,以消耗其实力,借此来巩固丰臣氏的天下呢?
(19)、德川家康(とくがわいえやす,Tokugawa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0)、按照常规操作,如果不拿下进军路上的城池,至少也要攻击一下才对。
3、《德川家康》经典语录
(1)、官位是指官职和职位的组合。如果要权衡利益关系,官位的作用非常重要。
(2)、千姬虽然顺利逃出城,但秀忠却因为她没有自杀而暴怒,拒绝了她的饶命求情。
(3)、之所以存在这种说法,恐怕是基于家康最后夺取天下这一证据来反推的吧。
(4)、这里需要注意,不能简单的把以家康为首的东军当成反丰臣系势力。
(5)、往深层次看,我想谈一谈那些主角,毕竟所有的事都是由人做的,你从一个人的性格、眼光、胸怀就能预测他的所作所为。
(6)、优秀的人总能见到比自己更好地,而平庸的人总能见到比自己更差的。无须急着让生活给予你全部的答案,有时,你要拿出耐心等等,无须为小事遮住视线,因为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7)、既然是这样一位精算师,其动员日本全国一半的兵力,几乎是其嫡系倾巢而出,自然也不可能仅仅是想在朝鲜半岛占一点小便宜。肯定有着更为深层的目的。
(8)、在清洲会议上,与信长一同战死的嫡子织田信忠的遗子「三法师」成为织田家的继承人,其叔父织田信孝和织田信雄做监护人。
(9)、庆长五年(1600年),五大老之一上杉景胜意图谋反的传言流传开来。
(10)、这个时期,家康被朝廷任命为「三位中将」。虽然家康对这个任命感到满意,但对比秀吉的「从一位关白」,家康在官位上低秀吉一等。
(11)、九番隊豊臣秀勝、細川忠興、長谷川秀木村重茲ほか
(12)、第一条: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
(13)、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我当然有.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所抢到的钱比一千个拿着冲锋枪的抢到抢到的钱还要多。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如果你认为我不知道其中的真相那就是在侮辱我的智慧。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我绝不会把友谊强加给不需要友谊——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14)、更重要的是,丰臣家的整个权力结构,都是他这一代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建立的,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入侵朝鲜之前,如丰臣秀长、蜂须贺正胜、堀秀政、池田恒兴等老部下的去世,更使得丰臣家的家臣团显得无比单薄。
(15)、对于缺乏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仅仅爬上那条坡道也会累的气喘吁吁。
(16)、这样一来,家康无法拒绝秀吉的请求,答应上洛。
(17)、家康才智过人,爱好古典和书籍,启蒙阶段受到太原雪斋的熏陶,即使已经进入老境,仍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继续学习、不断探索。
(18)、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
(19)、莫论胜败功绩,人情皆一时,此地不产一物,惟有山寒海水清。
(20)、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
4、德川家康人生训
(1)、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万万没想到,这组最强二人组合接下来却遭遇了巨大悲剧。
(2)、从左至右依次为: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3)、大约三个月后的四月十七日,家康在骏府慢慢闭上眼睛,结束了长达七十五年的一生。
(4)、1534年日本战国时代的尾张国那古野城的领主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当时这里的领主姓织田,诞下的这名男婴正是织田家的嫡长子,取乳名吉法师。吉法师从小就顽劣不堪——常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来跑去,在田野山间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疯狂地玩;腰上总是挂着一些五花八门的玩意,什么钱袋、火石包、饭团、树枝之类,就像哆拉A梦的百宝袋一样。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群孩子或者骑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在其他的继承人认真读书,学习礼仪政治战法的时候,尾张国的继承人却在野外疯玩。尾张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无一不对这位继承人感觉失望。但织田信秀对吉法师的态度却很奇怪,他根本不理会家臣要求更换继承人的建议,而是默默看着这个顽劣的孩子成长。
(5)、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治人物所宣扬的公开目的,并不一定是其真实目的。除非有其他的材料能够印证他所宣扬的目的,才能够以此去推敲其动机。然而,除了这一篇文书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材料,能够说明秀吉试图以朝廷为跳板侵略明朝。
(6)、天正六年(1578年),与武田信玄争斗的上杉谦信突然死亡。围绕后继者之争发生了「御馆之乱」。
(7)、永禄六年(1563年),元康改名「家康」。
(8)、而且,根据笔者的推断,甚至于割让南四道,很可能也是能够交涉的交换条件。因为,在和平交涉刚开始,日军便放弃了汉城,主动向釜山方向撤退。如果日方真的想占据朝鲜的领土,甚至于有进一步侵略明朝的打算。那么毫无疑问继续占据汉城,才能够更有利于日方交涉。但是日方却在刚开始交涉之际,便主动撤离汉城。
(9)、如果此时离开上方(指京都、大阪地方和广阔的近畿地方),肯定会有事情发生。当然,家康对此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