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词
1、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词有哪些
(1)、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3)、关于“观”,《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这是说诗能够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社会的得失。
(4)、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5)、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谥武穆,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他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王昌龄《出塞曲》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10)、就是选取一些本身具有家国情怀的典型人事物,如: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新闻事件、建设或发展成就,某些具有传统褒扬意义的意象概念等等,然后通过主观抒情、歌颂,使人事物所包含的客观家国情怀得到加强、升华和弘扬。
(11)、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2)、诗人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13)、《观看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大会》“山巅遥望自心知,一路攀登步未迟。誓与鲁班争手巧,敢同神女比情痴。非凡总出平凡处,国梦共圆家梦时……②”
(14)、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平时多读诗,理解了诗所蕴含的道理,就会懂得如何侍奉父母长辈,如何辅佐朝廷治理天下①。
(15)、汪老师气定神闲,侃侃而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将国家存亡置于最高地位的情怀,也能感受到古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胸襟。
(16)、再如(南仙侣·西河柳)办年货:“老伴呵,孙辈磨。拉车挎包超市过,双手连肩合力驼。时鲜扒半箩,佳肴挟几盒。前边袋码名牌货,后面箱堆奇异果。老夫即一封驼,怕亦会愁言奈何。⑩”
(17)、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2、有关家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
(3)、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4)、这首诗写的是一场军中宴会的场景,有人认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悲伤的情绪,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它表现的是一种昂扬的、乐观的、开朗的、视死如归的军人对于战场的浪漫主义情怀,比如清人施补华就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岘傭说诗》)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6)、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寒蛩一作:寒虫)
(7)、辛弃疾这首词的意思就是:我虽然老了,但要是为了抗金,我仍会义不容辞地走上战场。这是多么可敬的一位老将军!
(8)、这首诗手起笔落,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间。诗人借古讽今,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9)、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10)、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11)、根据几千年积淀的华夏文化精神,这种公共意识和公共审美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是一个无限大的概念,其上为“天下”,为“国”;下为家,为个人;中间还包涵社会的方方面面。《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反过来便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其中发生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是个人与国家,但是其中的个人显然已经升华为具有公共审美意识的“君子”,国家也升华为所有成员共同期待的、共同依赖的民族大家庭。
(12)、 关于岳飞的事迹,大家早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就不具体说了。
(13)、是以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强盛,前赴后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有难,召必至” !
(14)、戍边将士时刻关注着边防形势,尽管戍边生活孤寂又艰苦,但他们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着更多的自豪感。“黄沙百战穿金甲”更是表明戍边时间无比漫长,战事无比频繁激烈,边地无比荒凉,但是将士的报国壮志非但没有因此而消磨殆尽,反而在艰苦的战争中变得更加坚定,从而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15)、此诗的核心内容是“两制”、“一中”,是为家国大事,其主题意义、创作方法、对作者的作用与第7例基本类似。
(16)、郑风《大叔于田》描写一名武士在御马驾车、田猎射箭、赤手打虎中所表现的从容豪迈,勇猛雄壮的形象和精神,这一形象是在民族共同审美意识作用下的产物,可视为中国早期文学中民族英雄主义的萌芽。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8)、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1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词名句
(1)、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2)、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于东京结识了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并积极参加了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他先是在绍兴创办了一个书局,宣传反清思想。1904年,他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又在绍兴创立了体育会和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得是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再赴日本,想要学习军事,但因眼疾而未能如愿。归国后,即赴安徽,担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巡警学堂会办。
(4)、释义: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
(5)、——宋.陆游《病起书怀》译文: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8)、行知教育实验|行知班系列-2|珍贵的东西慢成长:1987~1992行知班记事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3)、大地如此广阔,你我都是胸怀大志的英雄豪杰,现在虽然如同蛟龙被困禁在池中,但是蛟龙终当脱离小池,飞腾于广阔天地。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1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6)、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7)、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4、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词作文题目
(1)、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2)、陆游的这首诗慷慨激昂,精神饱满。老了又怎样,老夫聊发少年狂;成老翁了又如何,老当益壮,不坠报国之志。年龄并没有阻止他期望从军奔赴边疆的想法,相反,他跨战马抗击进犯中原敌人的劲头依然十足。身处底层,也从未忘记过忧国忧民,可见,年迈了依然想着为国杀敌,依然想着报效祖国,这一份赤诚之心,天日可鉴。
(3)、《南园十三首》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小雅《采薇》“……靡室靡家,俨狁之故。不遑起居,俨狁之故……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岂不日戒,俨狁孔棘……”,全文描写守边士兵的艰辛生活和思乡之情,却客观地蕴含了士兵为国戍边的爱国热情和坚持战斗的战士操行,家国情怀渗透其间。
(7)、文章为“言论”和“德性”而存在,言论包括抒情和明志,德性包括公共意识和个人操守。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言论处于显性状态,德性处于隐形状态。但是,主观言论一出,客观德性自明。一般情况下,个人发表言论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方向。但是,诗词是一种公共审美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品所出现的言论和所包涵的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定时代的公共意识,代表一定范畴的公共审美观点。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4)、释义:临近自己的家乡反而心里更加害怕,都不敢询问迎面碰到的人。
(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7)、“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心头时时处处都应该担当起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汪老师的这场诗词盛宴,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上,更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
(18)、关于“群”,《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这是说诗能够帮助人们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19)、诗词是文学之一类,诗人是作家群体之一类,其天职是通过诗歌创作,抒发激情,通过诗歌作品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传颂人间真善美。大凡在诗词领域有成就的诗人都会自觉地通过时代生活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履行自己的文学天职。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5、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词篇目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4)、译文: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轩昂的正气,长存于苍茫的天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需要这种精神的。这精神就如长江,如黄河,万古奔流,从远古到未来,延续着我们的血脉,哺育着我们每一代。
(6)、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7)、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9)、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0)、戴叔伦(732年~789年),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常州)人。他是唐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年轻时曾师事萧颖士(字茂挺,号文元先生,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和容管(也即后来的宁远军)经略使等。
(11)、作品活用传说要素,将中国宇宙飞船升空惊动世人的事件通过曲折的途径,让传说人物嫦娥来发现,使家国情怀在全国人民的自豪感中得到体现。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3)、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14)、《就义诗》明代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15)、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6)、作品以战略思辨的眼光直面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为时代家国情怀之体现。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1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19)、小雅《北山》通过一个下级小官吏与上级的等级差别反映西周社会矛盾。但是却从他为王事而兢兢业业、朝夕奔走的描写中透露出人们心目中应有的民族共同情怀。
(20)、 《纪念卢沟桥事变》“……捐躯城上将军骨,誓死桥头烈士容。一曲悲歌应记取,今朝踞岛有苍龙” ⑤。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3)、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李白《太原早秋》
(4)、画面中英雄心怀家国,画外作者仰慕英雄,家国情怀力透纸背。
(5)、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6)、 作品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切入主题,通过国土安全的思维表达家国情怀。
(7)、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8)、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9)、文天祥21岁考中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37岁时,曾自请致仕。
(1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1)、《中华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高权威刊物,它的第一个栏目“时代风云”就是家国情怀的一面旗帜,其中作品一首首清一色都以身边发生或出现的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人、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人、事、物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或明确,或委婉地表达家国情怀。此外,《中华诗词》其他栏目体现家国情怀、君子情操的作品也随处可见,其他地方诗词刊物情况也基本类似。由此可见,在中国诗词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12)、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13)、●再忆彭老!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彭士禄
(14)、上头“廉风劲健”,下面依旧“雁过拔毛”,把他们的“事迹”亮出来,通过揭露、抨击、调侃、讽刺以达到针砭时弊,呼唤正气之目的。家国情怀则在相反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抒发。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龙城飞将:一说为汉车骑将军卫青,一说为汉飞将军李广。龙城,即卢龙城(汉属右北平郡,址今河北喜峰口附近),李广曾在此练兵。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吾气有以一敌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1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2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1)、岳飞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诗哥精选几首古诗词,很适合今天读。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6)、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7)、设备抢修本是行业职责,但是,在恶劣天气中紧急抢修以保障用电,其行为便从行业职责升华为社会奉献,值得褒奖。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9)、——李纲《病牛》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10)、——朱元璋《示僧》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1)、南京市“十佳家长”谈家教:一生之计在于“童”
(12)、中华三千年的诗词理论和创作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体现在诗词创作上尤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