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诗大全(文案精选12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8 12:02:58 浏览59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1、王安石最后的下场

(1)、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2)、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3)、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4)、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郑燮《题画兰》

(5)、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因为主持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6)、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传世文集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7)、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王安石诗作)

(9)、这也表明,他时刻深切关怀朝廷上的政治局势。

(10)、第2首,《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耐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11)、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2)、“春风又入江南岸”,改了好些字,你以为结束了吗?

(13)、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曹组《卜算子·兰》

(14)、让我们把时光回拨到公元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

(15)、王安石经常出游于江宁附近各地,有时骑马,有时骑驴。马是宋神宗赠送与他的,驴是自己买的。还雇用了一名牵卒。后来马死掉了,便专骑小驴。有人曾向他建议说,老年人出游最好乘用肩舆(轿子),他不肯这样做,并且回答说:“古之王公,至不道,未有以人代畜者。”有时他也喜欢乘坐“江州车”,自己坐在一厢,另一厢由同游的朋友坐,如无游伴,即由僮仆坐。

(16)、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17)、《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18)、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9)、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0)、创作背景:关于《菩萨蛮》创作时间,宋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小序记曰:“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按黄庭坚与王安石同时而年辈稍晚,所记当有据,可信。由此可知该词作于词人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园时。

2、王安石的诗大全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春风能够一年一回来,但是物是人非,岂不让人更加感慨?在近乎无限的时间面前,渺小的人类忍不住泛起愁绪来。为谁零落为谁开,人的一生,岂非也是如此?

(3)、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创作背景: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5)、我们设想一下,一大群北方人第一次看到红梅花,聚在一起讨论这红梅是什么?然后有人说是杏花,然后其他人都附和起来,这情景是不是很生动呢?

(6)、被不被人知晓、受不受人赏识、得不得人喜爱,又算什么?

(7)、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8)、    史上最长命的将军,熬死了6个皇帝,最后自己做了皇帝

(9)、王安石在元丰五年(1082)写了一首题为《六年》的七言绝句,总述他自从退休江宁以来六个年头内的情怀:

(10)、最具有哲理的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2)、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14)、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关王安石爱国诗,有以下七首:

(15)、《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6)、北宋时期,都城汴梁一开始是没有红梅花的,后来渐渐有人种植,士大夫们才开始欣赏红梅之美。

(17)、最喜悦欢乐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王安石在21岁的时候就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有封坛拜相的时候,也有遭到贬谪的时候。

(19)、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0)、千古名句: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3、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泊船瓜洲诗意

(1)、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他这么些年的抱负与坚持,原来只是笑话一场,荒唐一场。

(3)、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旧势力的几度拉锯之后,变法失败,而王安石也随着变法几度沉浮。

(4)、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5)、宋词里的花事 花开花谢千年恨 相见相知万载难

(6)、创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7)、现在传世的王安石诗文集,包括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全都编辑得不够完善,对于王安石的诗文各本的收集都有问题:既有很多遗漏,也有把别人的作品掺入其中的,对于诗文的编次又全非依照写作年月排列。上引两诗虽都难确定其写作年月,但必是相隔不久写成的,在李壁的笺注中,于《后元丰行》一首题下,曾注云:“或谓公欲以此彻神考之听,冀复相,此谬论也。”我以为李壁把或人之说称作谬论是完全正确的,这两首诗皆可看作描写农家生活的欢乐之词,其中很可能包含了对他当政时先后所作兴农事业的自我安慰,却绝不会含有希求恢复相位之意。就此二诗,可以看出王安石在退休江宁之后的闲适心情,也可窥见其在江宁时的诗人生涯之一斑,故引录于此。

(8)、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余习未全忘。《临川文集》卷二七。

(9)、所有名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经过苦苦思索,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方得来的佳作。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11)、33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舍人韵书十日事呈乐道舍人圣从待制

(12)、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14)、这首诗也是明白如话的典型,没有什么刻意修饰的地方。前两句说红梅花开得比较晚,大概是怕冷的缘故。但后两句就相当精彩了,短短10个字,把人们看红梅的那种状态描写得绘声绘色。

(15)、免役法的废罢和差役法的复行,是元祐元年(1086)春季的事,其时王安石已在病中。继此之后,从开封传来的种种消息,都使他更加忧心如焚,无法排遣,其病情便也日益加重。到这年的四月初这位六十六岁的老人,便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与世长辞了。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1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8)、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19)、《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20)、又何必纠结一时的成败,急不可待地为自己“盖棺论定”。

4、陆游的最好三首诗

(1)、在王安石出生地江西省抚州,坐落着其纪念馆,于1986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在浙江省鄞州也有一座王安石纪念馆,主要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以纪念他。今天,我们在王安石作品中选择最为耳熟能详的10首诗,感受"王荆公体"的魅力。

(2)、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3)、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4)、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5)、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绝句》(宋)王安石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春夜》北宋王安石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王安石写的一首和春节有关的诗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9)、译文: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10)、第1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12)、次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13)、创作背景: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14)、据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看到王安石这首诗,忍不住评价说:“何待北人太薄。”(你王安石怎么能这样说北人呢?显得北人很土一样。)事实上,苏东坡能有这样的评价,也说明他对王安石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是比较认可的。

(15)、《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6)、千古名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7)、千古名句: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18)、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9)、最耳目一新的诗:《明妃曲二首·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20)、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字恭三。历史学家。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此后倾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曾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誉其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3月16日是邓广铭先生诞辰日))

5、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初中

(1)、千古名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2)、翻译: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元旦》

(4)、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5)、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6)、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7)、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8)、“为有暗香来”的“为有”,体现了作者思绪的一个停顿和思考,也代表了诗人在人格上的一种抉择和坚守。所以“为有”两字,不可轻易错过。

(9)、创作背景: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10)、“春风又过江南岸”,几番思考下来,王安石觉得“过”字也不好,又将“过”圈出来,改为“入”字。

(11)、创作背景: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嘉佑三年(1058年)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就系统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熙宁四年(1071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朝廷颁布了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12)、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3)、这样想着,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终于迈开步子,向庭园深处走去。

(14)、千古名句: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5)、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诗。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

(16)、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17)、花,在诗人眼中是有生命的,是能够感知的。所以王安石才会发问:“为谁零落为谁开?”只是,梅花却并不会给王安石答案,只在风中飞舞。由此王安石才有了惊艳千古的名句:“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18)、  18个男人写了本女子图鉴,里边有500个心动的瞬间

(19)、古人常常把梅花和雪相提并论,比如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信这两句诗,也从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得到了灵感。

(20)、  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1)、这首诗被选入课本之中,乃是无数学生必背之作。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惊艳了千年。这首诗以花喻人,乃是用梅花来衬托人格。

(2)、以上这10首诗词,是否能代表王安石的佳作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3)、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

(4)、《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5)、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6)、创作背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8)、惨淡的白,荒凉的白,冷寂的白,尖利的白,空无一物的白。

(9)、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0)、翻译: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1)、无数人都夸“绿”字用得好,用得妙,却少有人知,王安石改这一个字就改了十几次。

(12)、可它疏疏落落开放着,傲然有姿,好似浑然不觉,凛然不惧。

(13)、王安石在熙宁九年十月第二次罢相回到江宁之后,就在江宁府城东门和钟山的正中间,一个名叫白塘的原极荒芜的地段,购置了一块地皮,修盖了几间房屋,种植了一些树木,稍稍作成了一个家园模样,作为他的府第。府第的周围别无人家,房屋也仅蔽风雨,并不宏伟壮观,甚至连垣墙也没有修筑,看起来只像设在路旁的小旅店。因为它西距江宁城的白下门和东距钟山各为七里,王安石就为它取名为半山园。实际上,就地理位置说,名之为半山固甚确切,但就其规模说,称之为园,却是很不相称的。白塘地卑,多年积水为患,王安石在此卜筑之后,乃因势乘便,凿渠决水,使与江宁城河相通。此后,王安石要进江宁城时,也间或雇乘小舫,泛此水渠而行。此段皆据《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题半山寺壁二首》题下注文。

(14)、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15)、此回信中虽还有“不如相忘”句,有略示弃绝之意,但全信淳厚切实,不似当政时对待保守派所惯用的那种凌厉雄辩的词锋。

(16)、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17)、元丰末,王荆公在蒋山野次,跨驴出入。时正盛暑,而提刑李茂直往候见,即于道左遇之。荆公舍蹇相就,与茂直坐于路次。荆公以兀子,而茂直坐胡床也。语甚久,日转西矣,茂直令张伞,而日光正漏在荆公身上,茂直语左右令移伞就相公,公曰:“不须。若使后世做牛,须着与他日里耕田。”

(18)、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登飞来峰》

(19)、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20)、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土骨堆,相传是东晋谢安的故宅遗址,一直还被叫作谢公墩。这是王安石经常跑去游憩的地方。在那里摩挲着满生苍苔的石头,想象着谢安当年所完成的事功和在这地方居住的情景,他每每流连忘返。

(1)、雪花的美在纯净洁白,梅花的美,却在幽幽的香气,与凌寒独放的身姿与气节。

(2)、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3)、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4)、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6)、李壁于诗题下注云:“元丰末,公以前宰相奉祠,居处之陋乃至此,今之崇饰第宅者,视此得无愧乎!”然而,不这样,便不成其为王安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