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文案精选7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3 12:57:26 浏览59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争

1、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失败后说了什么

(1)、志愿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平壤和朝鲜之前的全部失地,并攻占了三八线以南的翁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志愿军这次反击战的战果超过预期,共歼灭敌军6万余人,其中美军4万余人。度二次战役不仅歼敌无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之前的劣势,转守为攻。

(2)、就在蛮勇作战行动期间,美军指挥高层发生了骚动,导致美军远东司令部和第8集团军的领导层发生了重大变动。4月10日,因为在战略上意见相左,杜鲁门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作为远东地区美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任命李奇威将军来接替麦克阿瑟。4天之后,詹姆斯A.范弗利特少将又接替李奇威,成了第8集团军的司令官。长久以来,麦克阿瑟将军因为强加在他身上的种种限制而非常愤怒,尤其是不允许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直接行动。3月份,他在写给马萨诸塞州众议员,约瑟夫·马丁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者在4月上旬将这封信公之于众。杜鲁门总统将这件事看做是,麦克阿瑟将军试图挑战他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又一例证。因而,在与个别内阁成员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商量之后,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这位令人尊重,且受人欢迎的二战名将的职务。这次事件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政治风暴。但是,除了最高指挥阶层发生变化以外,它对朝鲜战场上作战行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3)、国产故事片《上甘岭》镜头之一:坚守在上甘岭的英雄们——张连长(右二)、通讯员杨德才(右一)、卫生员王兰(左二)。 新华社发

(4)、公然的挑衅和咄咄逼人已经不是单方面的朝鲜问题,而是新中国如何站稳脚跟的问题。

(5)、就这样,在一纸电文后,在一二战叱咤风云的麦克阿瑟被解除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电文是由莱德雷起草的,内容是:

(6)、也是如上所说的,他在后来将他仍然计划使用多达26颗原子弹的计划进行上报。

(7)、由于韩国国防军和驻韩美军全部都归美军远东司令部指挥,因此当时麦克阿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并谋划从仁川登陆,当时有人考虑到,有可能中国会出兵朝鲜,如果中国出兵,加上朝鲜人民军的反攻,一旦失去釜山,仁川登陆的计划也将会失败,但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应该不会出兵,甚至当时美军著名将领布莱德雷建议麦克阿瑟放弃仁川登陆的计划,但麦克阿瑟执意声称没有改变计划的必要,仍然从仁川登陆。

(8)、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而盟军除了美军以外,其他部队都是一触即溃。

(9)、10月9日上午9点,第1骑兵师跨过三八线,向北发起猛攻。起初,进展缓慢。第8骑兵团沿着公路干线前进,他们不得不一再停下来,等待工兵部队来清理道路上的地雷。10月12日,在距离金川还有一半路程的地方,他们被敌人的一个强大据点给挡住了。敌人在阵地上部署了坦克、自行火炮和防空武器。尽管美军出动了16架飞机并动用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进行狂轰滥炸,但敌人依然坚守这阵地。

(10)、这其实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一个计谋,美国学者在评价这一事件时说:

(11)、长征后期担任过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

(12)、众多网友不约而同选择了一首歌——《我的祖国》。

(13)、哪个人的身上,不带着历史的烙印?伟人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和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一个人的身体,来自父母,传承着父母的基因。但这个人的精神和思想中,却流淌着历史的基因。中国近代史开启以来,中国人渴望的,就是歌曲《我的祖国》中所唱的:“强大的祖国!”

(14)、抗美援朝,让西方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剑桥中国史》也这么承认:“中国军队跟‘联合国军’对抗的这个事实,表明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首次跟西方国家正面对抗(并且没有输)。中国成功地阻止了韩国和美国军队在满洲(东北)的立足。当时,东北,尤其是辽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保卫东北工业区,是参战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以支援朝鲜的方式,中国获得了对美国超过300公里的战略缓冲从而减少了之后50年,东北边境防御需要的花费。”

(15)、反观麦克阿瑟,对杜鲁门此举似乎充耳不闻,杜鲁门的“杀鸡儆猴”并没有使麦克阿瑟安静下来。

(16)、比如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在菲律宾的部队被日本偷袭,形势岌岌可危之时,他表示绝不撤 退,要和日本人作战到底。 后来美军高层为了防止他成为俘虏,将他调往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在撤退时, 麦克阿瑟还忍不住要放狠话,说他一定会回来。

(17)、就这样,两纸电文结束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军旅生涯,再也没有机会与伟大的对手彭德怀过招了。

(18)、其实在控制了日本之后,麦克阿瑟的狂妄和嚣张达到了极致,甚至对总统杜鲁门都开始不屑一顾。1950年9月14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杜鲁门政府对共和国参战忧心忡忡,多次要求身处一线的麦克阿瑟回国述职,但麦克阿瑟表示自己很忙回不去。为了不耽误麦克阿瑟的工作,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远赴重洋,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

(19)、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去世。

(20)、到了第五次战役,李奇微在“磁性战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反击时组织由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多兵种混编特遣队,在空军掩护下,对志愿军后方进行快速穿插,抢占要点,打乱志愿军后撤秩序,配合主力的全面反攻。这一招相当狠毒,让志愿军在五次战役中损失不小。

2、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

(1)、正是在盲目自大而又轻视中国的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朝鲜战争爆发后,虽然中国已发出警示:如果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会出兵,他们断定中国只是虚言恫吓,他们认为中国没有能力更没有勇气出兵。1950年10月7日,美军越过了三八线。10月15日,当时的联合国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会晤,断定:“中国人起而抵抗的可能性极为微小。”一直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胜利,麦克阿瑟仍然以为是中国小股部队所为,志愿军就是利用了他的傲慢,获得了“清长大捷”的胜利。但美国人仍然在惯性思维中心存侥幸,战场上拿不到的,想到谈判桌上拿;谈判桌上拿不到的,又想到战场上拿。

(2)、1950年11月3日——1951年1月24日

(3)、张狂的麦克阿瑟,对于总统的命令都不听。毕竟麦克阿瑟在美国军方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再加上他的资格也很老,所以嚣张的他自认为是美国的军方老大,谁也不听。虽然不得不承认,麦克阿瑟确实是军方老大,他有一统全军的能力和资格,但是他没想过,其实在权力方面,总统是远远压过他的,哪怕那个总统是完全不会打仗和管理军队。

(4)、时间来到1922年,他被任命去殖民地菲律宾担任马尼拉军区司令,一直到1930年他的军衔升到了陆军参谋长的级别,同时也是美国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

(5)、当时志愿军的后勤人员都知道,部队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无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

(6)、仅开战一个月就被志愿军赶到三八线的麦克阿瑟,虽然对志愿军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但是在他眼里,“联合国军”如此狼狈其实是美国政府的军事限制造成。

(7)、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偷袭菲律宾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失败,由于麦克阿瑟将军对战局的误判和处理错误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为此他确实应该负有一定责任。

(8)、1943年,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跃岛战术,基本实现对日作战的计划。麦克阿瑟称:“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9)、"。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和南朝鲜军队交战胜利,乘胜向三八线以南推进,解放了大部分领土,半岛统一胜利在望。这时,以南朝鲜保护人自居的美国乘机出兵干涉。并纠集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17国)联合国军,杀入朝鲜,和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率先交火。随后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拦腰切断朝鲜人民军战线,以及后方补给线,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功败垂成,只得从朝鲜半岛南部向北匆匆撒退。朝鲜战局顿时逆转。导致的后果是,联合国军(欺世盗名)大举越过三八线,迅速占领北朝鲜全境,抵近中朝边境鸭绿江南岸!

(10)、时间过去了11年。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11)、15军的回忆录上写道:美军精锐空降兵确实名不虚传,极其凶悍,他们等极其猛烈的炮火把志愿军阵地覆盖一遍后,开始一波又一波前仆后继地往上冲。然而,三天之后,187空降团所剩无几,被志愿军彻底打残了。

(12)、通过词频分析,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曲是《我的祖国》《送别》《难忘今宵》《追梦赤子心》《祖国不会忘记》《我的中国心》《国际歌》《海阔天空》《歌唱祖国》《七子之歌》,当然更少不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我和我的祖国》

(13)、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二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他们都想让对方成为替罪羊,将此次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不过,麦克阿瑟毕竟只是将军,杜鲁门则坐在总统职位上,最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彻底解除这位将军的所有职务,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再给世人留下一种政府故意要给麦克阿瑟落井下石的印象。杜鲁门第三:麦克阿瑟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积怨颇多,最终遭到罢免。麦克阿瑟一直认为,自己在军界、政界和民众心中一直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所以,他从不听取杜鲁门政府的各种指令,作战之时,更是屡屡自行其事。

(14)、麦克阿瑟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但他也曾经经历过失败

(15)、回过头来看,195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战场上发生的情况已经预示了即将发生的灾难。来自中国的不详“信号”已经预示了灾难,这些信号经由印度外交渠道传递给了美国。据报道,中国将不会容忍美军出现在距离朝中边境如此近的地方,如果除了韩国军队以外的任何联合国军部队越过北纬38度线,中国都会派军队进入朝鲜。由于美国正试图从外交上孤立共产d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渠道可以证实中国的警告。尽管意识到了其中的某些危险,但美国的外交和情报人员,特别是麦克阿瑟将军并不重视这种风险。他们认为,最佳的干预时机已经错过,而且,即使中国决定干预,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和火力将会大大削弱中国军队的机动能力及后续补给能力。许多军事观察家都认为,中国能够部署到战场上的规模庞大的步兵,装备差,指挥水准差,后勤补给更是极度糟糕。这些军事观察家中的一些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训练中国军队以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但是,对于重新部署到朝中边境地区的中国部队,这些“专家”未能充分认识到许多士兵身上的军事经验和革命热情。许多战士都是自信心十足的老兵,他们在国内战争中,成功打败了国民d军队。尽管这些部队的后勤补给的确很差,但士兵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战斗的锤炼,而且指挥他们的军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有些人甚至经历过20多年几乎没有间断的战斗洗礼。

(16)、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17)、基本上实现了控制新几内亚群岛,而下一步他打算反攻菲律宾,找回自己曾经失去的场子,但是与政府一些高官产生了分歧,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就向富兰克林·罗斯福谏言说道“菲律宾是日军从东南亚向前线输送石油、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的枢纽站。

(18)、当获胜的联合国军部队追赶着溃逃的北朝鲜军队时,哈利S.杜鲁门总统授权麦克阿瑟将军跨过6月之前的朝韩边界,也就是北纬38度线,同时他也命令要留意苏联和中国可能介入这场战争的种种迹象。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朝鲜战场只是全世界范围内与共产主义全面斗争的一部分,也许只是即将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小规模冲突。麦克阿瑟将军深信,他能够统一朝鲜全境,并将自己的部队向北推进。沃顿H.沃克中将指挥的第8集团军沿着朝鲜西部海岸向北进攻,直抵鸭绿江边,而爱德华M.“奈德”·埃尔蒙德少将指挥的独立第10军在东部海岸上的元山和伊院实施两栖登陆。埃尔蒙德将军的部队沿着东部海岸向北推进,经过朝鲜中部和东北部,抵达朝中边境。直到共产d中国的军队在云山发起攻击之前,联合国军的部队只需要消灭北朝鲜的残存军队,似乎这场战争就要这样结束了。

(19)、麦克阿瑟感觉丢了颜面,自己的战败让自己的荣誉产生了影响,于是请求华盛顿扩大战争规模,并请求使用原子弹进行威慑,麦克阿瑟对外宣称,为了战争的胜利会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核武器,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面表示,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

(20)、在一战时的欧洲战场上,麦克阿瑟指挥军队接连取胜,立下了赫赫战功有时甚至还只身下到战场,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战,在军校有着优异的射击成绩,此时在战场上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3、麦克阿瑟怎么评价抗美援朝

(1)、“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2)、此时如日中天的他,即将被二战中的日本送来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1941年12月7日,日军军机偷袭珍珠港而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珍珠港的惨剧正在上演,麦克阿瑟的部下向他提议,我们应该先取得战机,还击日本一个措手不及主动进攻日本在台湾的军事基地,以免在酿成珍珠港的悲剧,而身在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以为日军不会这么快对东南亚地区下手,而自命不凡的他没有听取部下建议,仍然一意孤行。

(3)、由于“联合国军”主力已经后撤至清川江以南,并占据了沿江的有利地形,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11月8日,西线志愿军也纷纷撤离了飞虎山、德川等地。

(4)、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5)、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以及韩战,作为一个将军能亲身经历这么多次战争真的是很了不起了,名气大是因为他在穿着和言行举止上与众不同,而水平一般则是因为他在两场战役中的溃败。

(6)、李奇微和麦克阿瑟在朝鲜还有过一段交集,1950年11月李奇微接替因为在撤退时遭遇车祸丧生的沃克,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成为麦克阿瑟的直接下属。对于李奇微,麦克阿瑟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但这段时间并不长久,1951年4月,麦克阿瑟就被一撸到底,“联合国军”总司令就由李奇微来接任。

(7)、不满在于麦克阿瑟“不服从安排,不听从指挥,而且朝鲜战场指挥不利,不如李奇微”。担忧在于麦克阿瑟如果自作主张投放原子弹怎么办?

(8)、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评价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9)、麦克阿瑟发现志愿军北撤后,欣喜若狂,认为志愿军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不堪一击,于是命令多国部队的东,西两路大军继续向北挺进,并在飞机上向美军广播,要求他的部队在圣诞节以前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10)、在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的亮点就只有仁川登陆,其他就再无值得称道的地方了。而李奇微就不同了,他刚刚到朝鲜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正是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面对攻势如潮的志愿军,美军和韩军因为前两次战役的失败,士气已经跌至冰点,就算李奇微亲自拦在路中间都无法阻止如雪崩一般的溃败。不过,李奇微随即就非常清醒地判断了战场形势,果断下令放弃汉城。

(11)、前半生他的军旅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军衔一路攀升加上战绩优越,前程更是一片光明。这一切的荣誉和成功也让他内心越发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开始爱慕虚荣,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排场,生活可以说是极其的奢靡。

(12)、当麦克阿瑟已经挂上将星的时候,李奇微才是上尉。在二战中,麦克阿瑟是战区总司令,五星上将;而李奇微才仅仅是个军长,三星中将。

(13)、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4)、1950年11月4日,针对朝鲜战场形势,中国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声明,声明中体现了中国的严正立场,那就是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志愿军将赴朝。

(15)、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战争失利和所谓“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职务。

(16)、在杜鲁门宣布不使用原子弹后,麦克阿瑟心里一阵阵堵得慌,他不甘心,于是开始他的一意孤行和冒险行径,他公开反对总统杜鲁门的决定,并派遣飞机非法进入中国领空侦查。

(17)、可仅仅一个月以后,麦克阿瑟打完仗“回家过圣诞”的美梦就破碎了,联合国军以4万人伤亡的代价,从鸭绿江狼狈的撤到三八线附近。

(18)、1944年春夏,盟军攻克阿留申群岛。同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在雨中发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19)、美国的这一决策立刻就招来了强烈的反应。10月1日,周恩来总理警告说,如果联合国的部队入侵北朝鲜,中国不会容忍,也不会坐视不管。这是一个清晰无误的威胁,如果北朝鲜遭到侵略,中国将会介入。10月2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提议,呼吁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撤离所有外国军队。第二天,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表了印度政府的观点,联合国部队不要越过北纬38度线。

(20)、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而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只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4、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

(1)、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沦落的开始。西方通过鸦片贸易,不但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而且攫取了大量财富。国民d政府也曾下过决心禁毒,但结果如何?蒋介石居然委托上海滩最大的毒贩杜月笙担任上海市禁烟局的局长,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汉娜·帕库拉在《宋美龄传》一书中写道:“委员长的‘剿共’作战一向耗费不赀,他依靠两个来源取得经费:一是财政部长,一是从毒品生意挤钱。蒋介石如何设法把鸦片市场的交易所得注入‘剿共’作战,同时又义正词严下令取缔吸毒,乃是一个政客说一套、做一套最鲜明的例证。”

(2)、为了减少志愿军战士们的担忧,每次在战役发起前,一名战士往往要负重六七十斤的重量上战场,而且还要完全依靠体力行军上百公里,对于志愿军来说,这无疑也是一场考验体能的极限战。

(3)、“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4)、与仇人再次相见分外眼红,他的雪耻之路就此展开,1942年7月他开始指挥盟军部队在巴布亚半岛同日军开始了为期半年之久的血战,并摧毁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驻军,越战越勇的他开创了“跳岛战术”,绕开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跳跃性的向纵深岛屿发起进攻,还依靠海空封锁困死那些重兵把守的岛屿,用此战术的麦克阿瑟一路高歌猛进向西推进了1800公里。

(5)、然而麦克阿瑟忽略了,这支军队从建军到建国,从来靠的不是装备,靠的是精神,靠的是卓越的军事作战能力及指挥。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抗衡的资本。

(6)、美军的炮弹如密雨般的轰炸在志愿军的阵地上,连周围的树木都被炸成了光杆,当美军士兵每次冲进阵地时,都会遭到隐蔽的志愿军射来的子弹。战斗进行了五天五夜之后,范天恩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立即脱离接触,后撤30里”的命令。

(7)、第5骑兵团一开始也遇到了困难,直到10月10日都未能跨过三八线。第二天,该团1营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敌人,他们占据着一条由多个山头组成的长长的山脊,分别是1175和174高地。这些高地控制着开成以北一条长度为15英里的前进通道。12日下午,这些步兵们将敌人的防守部队从山脊上赶跑了,但是战斗非常惨烈。在攻占174高地的战斗中,C连的一名排长,塞缪尔S.库尔森中尉,发现他手下的一名士兵闯入到了敌人隐蔽非常巧妙的一个炮兵阵地,并中弹负伤。库尔森赶忙跑过去救他。库尔森中尉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与敌人徒手搏斗,竭力保护这名受伤的士兵,直至最后牺牲。战后,当他的遗体被重新找到的时候,人们发现炮兵阵地里躺着敌人的7具尸体。库尔森中尉的英勇行为,挽救了那位受伤士兵的生命,并清除了敌人阻击阵地上的一个主要据点。因为他的英勇行为,库尔森中尉被追授一枚荣誉勋章。

(8)、然而,志愿军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敌军的情况,以及适应新的战争环境,就匆忙上阵。在经过了一场混战之后,并没有给敌人造成太大的杀伤,反而让敌人得出了一个这样的判断:“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是为了保全脸面而虚张声势”。

(9)、9月29日,美军驻大韩民国军事顾问团的一名军官乘坐一架轻型飞机向美军驻韩国第3师的顾问,罗林斯S.埃默里赫中校空投了一封信。根据这封信,韩国第3师将越过北纬38度线并尽可能迅速地向元山挺进。第二天,该师就跨过了这条纬线,沿着东部海岸向北前进。韩国首都师紧随其后。在北纬38度线以北8英里的襄阳建立前线指挥所后,10月2日,这两个师向元山推进,于10月10日占领该地,比第10军在元山的登陆早了很长时间。

(10)、在记者发布会上,杜鲁门就曾表示朝鲜问题如果有必要,将动用美国拥有的一切武器。

(11)、第二次则是在朝鲜战场上,在麦克阿瑟占领平壤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进入朝鲜进攻“联 合国军。”在中国志愿军面前,麦克阿瑟三战三败,仅仅第四次战役打了个旗鼓相当。由于缺乏有效的办法,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由李奇微来接替他的职务。 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被撤职的滋味,实际上比败北还要难受。

(12)、就在当晚日本空军袭击了菲律宾机场,以麦克阿瑟为首的菲律宾驻军遭到了袭击,还没反应过来日本陆军就组织了两栖登陆,从而向首都马尼拉进攻!此时的菲律宾就成为了第二个珍珠港。被日本军队打蒙了的麦克阿瑟,想要组织部队反击早就为时已晚,无奈之下只好撤离马尼拉,时间没过多久以美国和菲律宾的军队向日军投降撤离。

(1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8集团军的其它部队也遭到了进攻。到6日之前,他们均已撤退至清川江沿线的防御阵地。然而,就像他们当初迅速出现一样,共产d中国的军队迅速消失了。他们没有再发起进攻。中国部队似乎在北朝鲜荒芜的山野间,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了,似乎他们从来就没存在过。1950年11月6日之前,在朝鲜半岛,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14)、根据麦克阿瑟的思路,朝鲜战争应该变成美国和中国的全面战争,而后通过朝鲜战争转化为美国帮助国民d反攻大陆的过程。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完全没有把朝鲜和中国放在眼里。他认为美国应该着眼于全球,而不是让目光盯着亚洲一角。最后朝鲜战争以美国失败告终,杜鲁门干净利落的让麦克阿瑟解甲归田,以达到平息国内怒火的目的。

(15)、只可惜后来发生的事情,几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美军一度曾感到诧异,麦克阿瑟甚至都不相信,因为他至始至终都认为中国不会出兵,究竟是什么样的缘故,使得麦克阿瑟产生了这样一种误判呢?说到底只和一个原因有关,那就是自大。

(16)、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7)、而麦克阿瑟更不知道的是:5年后的朝鲜战役,将他推向风口浪尖,毁掉了一生的荣耀和辉煌。

(18)、但是苏联却是有能力对欧洲各国进行直接的打击,这样美国虽然没有事,但是欧洲各国就会收到最直接的攻击,这让他们不可能接受的,于是就是跳出来第一时间反对,美国为了全球战略布局,不得不顾及自己盟友的想法,加上第三世界各国都表示反对,印度便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使用原子弹,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反对,美国还没有达到挑战全世界底线的程度,于是就没有使用。

(19)、为此,麦克阿瑟反对废除天皇制或将昭和交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认为这将会引发日本再次拿起武器对抗盟军。麦克阿瑟为此对杜鲁门总统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需再调派100万名士兵才能稳住日本的局势。后来杜鲁门听取了这个建议,对日本天皇在二战的战争罪行进行模糊化处理,让天皇没有走上断头台。而天皇制的保留,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清算戛然而止,为后来日本右翼逃避战争罪责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