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简介资料50字
1、韩非子资料简介20字
(1)、“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帝尧为何要设“诽谤木”呢?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竖起了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实证,是帝尧千方百计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开明宽松的民主气氛和环境。因此,我们面对着昔日的“诽谤木”,自然对帝尧首开民主政治先河的功绩和精神更加敬仰和崇拜。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成了历代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由于华表是由诽谤木演变而来,因此它的发源地就是尧都,尧都是华表的故乡,也是帝王陵墓前墓表的故乡。
(2)、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水墨画研究,获硕士学位。
(3)、管仲不仅强调“以法治国”,同时也注意建设道德体系,使法治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他以“礼义廉耻”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地位,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2019年,新工笔又十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提名展,朗空美术馆,北京。
(5)、契(xie),与帝尧同父异母,担任司徒一职,主管教化万民,实施垂拱而治。
(6)、李悝最早在魏国变法,他实行了这样一些政策,首先叫“尽地利,善平籴”。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力推动农业发展,采取重农主义政策,鼓励开垦荒地,鼓励精耕细作,这叫“尽地利”。
(7)、“听不参,则无以责下;言不督乎用,则邪说当上”(君主听言不加以检验,就无法责求臣下的事功;不督促说话切合实际,邪说就会迎合君主)“明主之道,臣不得两谏,必任其一语;不得擅行,必合其参,故奸无道进矣”(明君的为君之道是:臣子不得有两种进说之辞,必须仅持一种;不得任意行动,必须合乎他的言论,这样,奸臣就没有空子可钻了)–––––要求臣下言行一致,以防巧言令色的谄媚之徒得势,这是人治的高招。法治社会这样的人就少多了,因为规章制度、法律、选民都在监督着你呢,一般来说,小人难成大气候。
(8)、201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方向)并获硕士学位。
(9)、《西游记》长篇小说,明吴承恩作。叙写了唐朝初年名僧玄奘不畏艰苦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西行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的故事长期在世间流传,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创作整理,并融入作者对明代中叶现实的感受,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10)、“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群臣推崇诸子学问,门客喜欢辩论,商人将财物囤积于境外,小民持械好斗的,就可能亡国)–––––––推崇学问,可能亡国,真是闻所未闻的文化专制理论。
(11)、《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
(12)、一层中央空间创意了“宗祖柱”作为家祭的中心祭拜载体。由姓氏汇聚而成的大型圆柱与四根建筑柱子融为一体,直通天穹,形成强大的能量汇聚感。这正是九州华人共同的心灵归宿。宗祖柱的创意由他强大的视觉能量为九州华人汇流成一种生生不息、血脉相连、气象万千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周边墙面由无数姓氏文字镌刻而成,象征华夏基因繁衍的兴隆与辉煌。游客在宗祖柱下方可用文创区提供的祭拜卡做祭拜活动,满足人们“通祖”的心愿。
(13)、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14)、 研究生阶段,画的最多的两种动物:猫和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道:“犬马最难,鬼魅最易。”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最难的,非下工夫不可。通过《日记》这一系列作品,记录宠物狗的成长变化。《日记》将浮世绘的经典作品《神奈川冲浪图》重组在了狗狗的衣服上,是经典与时尚的碰撞,作品具有装饰意味。本系列作品中的物象很少,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在此创作中,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丝毛方式,而是简单的晕染勾勒,也是此画的创新之处。我认为工笔画的骨髓里还是应该是意向绘画,它所传递的信息是精神层面的,通过《日记》这一系作品我想表达的是对生活状态的一些反思。
(15)、bottleseries局部bottleseries局部二
(16)、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17)、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18)、2017年,“对岸·中国工笔画的今天和明天—当代青年作品邀请展”,八号桥艺术空间,上海。
(19)、译文:君主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家混乱还自我夸耀,不估计本国实力而轻视邻近敌国的,可能灭亡。国小而不处卑位,力弱而不畏强势,没有礼仪而侮辱邻近大国,贪婪固执而不懂外交的,可能灭亡。
(20)、“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帝王之道在于秘不可泄,运用之巧在于不为人所知)–––––––神秘莫测是专制政治的特点,公开透明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2、韩非子的人物简介
(1)、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他既有“杀妻求将”的恶名,也有“强魏扶楚”的功绩。可以说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吴起一生组织的大型战役有72次,小型战役无数,竟无败绩;而且在魏国和楚国都主持过改革活动,其政治才干也颇引人瞩目。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改革,使他成为楚国贵族的众矢之的,最终惨死于乱箭之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变法而亡的法家人物。
(2)、拾阶而上可以看到展现帝尧功绩的尧王访贤、命官授时、平治水土、惩治四凶、举舜禅让、划定九州等石刻浮雕。
(3)、《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353句,全为五言,计1700余字。全诗通过描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
(4)、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d”“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5)、(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6)、《彷徨》收有鲁迅1924年短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等。
(7)、“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亲戚妻儿,可作为人质,加以软禁;爵禄丰厚,可稳住对方;相互制约,可束缚对方。贤者由于有人质而不敢有任何活动,贪婪的人由于有高官厚禄而使他的野心暂时得以歇息,奸邪的人由于有相互制约而无计可施。容忍有罪过的人而不加以制裁,臣下就会侵犯君上;小的奸邪不除掉,就会导致大的诛杀;罪名与罪行相符,就直接杀掉他;让他活着碍事,处死他又名不正言不顺,就在饮食中投毒而加以暗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与韩非子如出一辙,他们都洞察人性恶的本质,提出了暴力和阴谋诡计的思想。可是,马氏比韩非子晚两千年。而且,马氏代表的是西方文化的支流,被人称为“罪恶的马基雅维里”,如今商业上“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不讲信用、龌龊卑鄙的代名词,而韩非子在中国却一直代表了文化主流,中国政治文化就是儒法互补的。可见,中国人的暴力和诡计思想之源远流长。韩非子可谓不择手段,教人暗杀、下毒,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韩非子教秦始皇施暴,自己最终也被秦始皇害死。这叫作法自毙!法家的商鞅也是同样的下场。
(8)、“二拍”指明末凌蒙初编撰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9)、中国人必读的五部国学经典:《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
(10)、出版《中国当代最具潜力的学院派画家系列之孟哲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特邀名家书画精品集孟哲卷》(山东美术出版社)。
(11)、“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借威(耀武扬威于)城市;d与(d羽、仆人)虽众,不得臣(拥有)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没有自己的小朝廷),处军无私交”––––––在韩非子的眼里,臣子之间不得私下往来,军人之间不得有私交,否则是另立“私朝”,这是杀头之罪。
(12)、空间地址|芊荷艺术空间(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716号101室)
(13)、一场内战过后,恺撒胜利回师罗马,被推举为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的独裁官,成了名符其实的无冕之王。
(14)、所谓“善平籴”,中国古代有两个词,一个叫“籴”,一个叫“粜”。什么叫“籴粜”?就是法家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在丰年粮食价格下降,以平价购入谓之“籴”,在歉收年节粮食价格暴涨,以平价售出谓之“粜”。最早建立这种平抑农业生产波动的政策,就是李悝。有效的保护了农业生产体系。然后他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法律:废世卿世禄制而选贤任能。我前面讲过,人类早年都是世袭制,只有贵族能够参与社会管理,能够做官。
(15)、“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君主丧失神威,那么奸臣就会步步紧逼;如果主上对此不了解,凶猛的乱臣贼子会伪装成忠实的狗)––––––韩非子要树立君王的绝对的权威,哪怕他是昏君,臣民也不得冒犯他。
(16)、“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术是藏于胸中,以处理各种事宜而且暗中操纵群臣的权术。所以,法越公开越好,而术则不要显露出来)“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权术就是,根据能力授予相应的官位,按照名位而责求实际的功效,稳操生杀予夺的大权,约束群臣的有能力者)––––––韩非子法家的核心是“术”,即阴谋权术。其术五花八门,堪称中国一绝。
(17)、《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18)、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19)、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子》(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20)、201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高茜老师。
3、韩非子生平事迹简介
(1)、董仲舒所谓“天”、“天意”,绝非简单的人格神或人格意志。从社会结构讲,他强调王者的中心地位,为封建大一统确定了思想武器。
(2)、玉簟秋50×35cm水彩+综合材料2017
(3)、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进行着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斗争,战国七雄正为争夺统一中国而进行诸侯战争。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潮流融合碰撞,层出不穷,其中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而服务的法家学说应运而生,而韩非正是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先秦法家学说的最后一位大师。
(4)、《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吴敬梓作。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抨击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小说语言清新,富于表现力,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
(5)、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6)、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
(7)、重“术”的申不害,最有心机的法家人物,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
(8)、0《孟子》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9)、2019年,《对岸》第三回当代青年工笔画家邀请展,八号桥艺术空间,上海。
(10)、“故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只是中国二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改革家,难怪国家江河日下,积重难返了。
(11)、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主张,最早是李斯提出来的。秦王还听取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以财下者(接受其贿赂),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12)、⒋机缘品云:「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注45),这是用《坛经》的心法解释《法华经》义(注46)。⒌忏悔品引用《华严经》的净行品三归依的偈而云:「经云,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注47)。⒍.疑问品:「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此处引的是《观无量寿佛经》及《阿弥陀经》(注48)。⒎忏悔品引用菩萨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出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13)、0《荀子》荀子堪称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过重大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14)、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15)、2019年,微个展“当下的东方意象——岳一川作品展”,官舍因味茶餐厅,北京。
(16)、“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而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韩非子愚蠢地认为,仁义道德、文学文化皆与法制对立。
(17)、 在临汾市南4公里处的尧庙村,还有巍峨壮观的尧庙,始建于晋,后世不断增建,规模宏大。庙前面有东西朝房光天阁五凤楼尧井亭;后面有广运殿、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寝殿。庙前高耸的门楼上刻有“就日”、“瞻云”两个横额,意即尧的德行高尚如阳光之照临大地,天下人仰望他如仰望普降甘雨的云彩一样,崇爱之心,千秋不灭。
(18)、0《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的逻辑学说,都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19)、范仲淹---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范仲淹《尧庙》
(20)、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4、韩非子的人物生平
(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3)、“有令不听从,谓之勇。少欲、宽惠、行得,谓之仁。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韩非子反对儒家之“勇”、“仁”、“私学”,认为皆与法制背道而驰。
(4)、很快,敌视恺撒的势力在元老院会议上占了上风,庞培被授权招募军队。恺撒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带领少量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进罗马,夺得了罗马政权。他对政敌实行宽大怀柔的政策,获得了一部分元老贵族和骑士的支持。公元前48年,恺撒发动了同庞培争夺东方各行省的战争,在著名的法萨卢战役中,彻底击败了庞培。在途经埃及时,他把依附于他的埃及女王克丽奥帕特拉七世扶上了台。
(5)、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6)、(板书: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7)、 坊上前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
(8)、《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9)、虽然法家思想分为 “势”、“术”、“法”三派,但其实三派都是相辅相成,基础都是法治,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10)、“千乘之君(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指中等国家得君主)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指大国之君主)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中国文化就是暴力文化、夺权文化。
(11)、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12)、寻找姓氏起源密码,自盘古开天辟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天地始成,三皇随日月而出东方;五帝载厚德而治天下,中国历史的长河自此奔腾而下,千年万载,东方传奇在浩渺的时空中开始吟唱。此刻文明的音符乍现,姓氏分支表、姓氏起源传说故事,都一一展示出来。伴随姓氏密码起源的追溯,游客沉寂在寻找先祖的时空长河之中。
(13)、《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14)、作为兵家,他“与诸侯大战全胜余则钧解”,无一败例,且有《吴子兵法》传世,与《孙子兵法》齐名,但孙子却没有他辉煌的战绩。
(15)、大殿两侧为帝尧时期的八功臣,分别为舜、大禹、羲和、契(xie)、弃、四岳、皋陶(yao)、伯益。
(16)、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由于当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同一个姓是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的氏族符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姞、姚。另一说:姬、姜、姒、姚、嬴、妘、妫、妊。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来的。
(1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8)、“阳光普照·尧天盛世”的情景,帝尧面向太阳,深深地沉浸于自然的魅力与伟力之中。尧的形象被定格于温暖、和煦、明媚的阳光之中。仿佛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灵光在孕育着心智华诞!往往伟大的发明创造就诞生于灵光乍现之中。惊鸿一瞥,心领神会,“太阳历法·敬授民时”,诞生在这一神奇的历史瞬间中,人与自然已融为一体,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19)、《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20)、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写梗概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写梗概的写作方法。
5、韩非子的资料简介50字
(1)、“君无术则蔽(受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手段)也”–––––权术是帝王所用的,法律是约束臣下的,自古而然。
(2)、《呐喊》收有鲁迅1918至1922年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子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
(3)、2016年,入编《水墨正青春画册》,福建美术出版社。
(4)、大门是我国帝王精神的象征或净土的缩影,建筑式样大多受皇家建筑的影响,采用宫殿式屋顶建筑形式,其门采用圆拱形式,式样借鉴了中国古牌楼,将牌匾、石雕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宏伟绚丽之势,表达和象征着护佑尧帝英灵和丰功伟绩的寓意。
(5)、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6)、“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臣民不得因给私家谋利而得到功名,功名的取得,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赏罚必须全部出自君主,不得让大臣握有赏罚“二柄”,这是韩非子给君主的建议。
(7)、............................................................................................................................................................................................................................................................................................................
(8)、0《庄子》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9)、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健全法制。申不害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即驾驭大臣的权术;提出“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10)、祖国,既有国家之意,又不同于国家之称。纵览环宇,国家众多,可称祖国者却并非各国皆是。祖国,乃祖先开创的国家,绝非移民拼凑所成。如此观瞻,唯我中国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称为祖国,实至名归也。倘问,我伟大祖国孰为国祖?回答是帝尧。遥想当年,帝尧钦定历法,推进农耕,将部族带进国家时代。一时间,尧都周边万国林立,而帝尧开创的唐国恰好被拥围成万国林立的“国中之国”。“国中之国’,简称中国。中国始成于帝尧时期,帝尧自然是祖国之国祖。
(11)、韩非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子》(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2)、2018年11月,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上海。
(13)、我把它称为国学五经。跟四书五经不是一回事,四书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因为乐经失传了,就剩下五经了。
(14)、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15)、熟悉春秋战国历史人都知道,秦国以法家为统治思想,在秦国法家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商鞅和李斯。他们两个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而且他们的不同点更为重要,也是决定了他们各自的人生命运。
(16)、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
(17)、202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周午生、郑文。
(18)、2019年,系列作品获“衍艺圈”中国当代艺术新锐征集大奖赛当代实力奖。2018年,毕业作品《一天》获得“衣恋”奖学金。2018年,毕业作品《一天》获得宝甄奖学金。2017年,作品《玉蝉记》入围“创想奖学金计划”全国40强。
(19)、《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作。原书失传,今存《列子》大约为魏晋人杂采先秦两汉有关典籍附会拼凑而成,大多反映了魏晋时的思想。寓言和神话传说很有文学价值。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都是有名的寓言故事。
(20)、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1)、陶寺观象台再用模型与动态影像结合展示。圭尺和立表则表明陶寺圭表测影技术和“敬授民时”的真实存在。“中”就是圭尺。掌握好圭尺,不仅可以使君王通过掌握天文历法的制定与颁布来达到控制农业社会经济命脉的目的,还可以借助圭表立中的功能体现“王权中心”意识,更可借助圭表大地测量的功能表达君王统治疆域的象征意义,最早的中国也由此孕育诞生。这正是帝尧丰功伟绩最典型的特质“尧天盛世”的最好诠释!
(2)、《苏东坡全集》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
(3)、bottleseries145x45cm绢本设色 2006
(4)、“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所以,让群臣陈述其言,按照其言让他办事,然后按照其事责成其成功。如果大臣功效卓著,言行一致,就对他赏赐;如果功效甚微,言行不就对他诛罚)––––––韩非子要求臣子言行一致,这对当今企业管理有借鉴意义。
(5)、作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6)、0《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7)、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
(8)、从20岁开始,司马迁便到全国各地进行有目的的游览考察。他南游江淮,曾登上会稽山,寻找大禹的遗迹;又到了沅、湘一带,登上九嶷山,考察舜的墓地;北过齐鲁,到了孔老夫子的故乡曲阜,体察圣人之遗风,讲习学业,到邹县、爬峄山,在亚圣孟子生活的地方演习乡射之礼;他还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沛县,经过号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封地薛,观访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彭城,等等。拜官郎中(皇帝的小侍卫官)后,他曾奉命出征西南夷,涉过巴山蜀水,一直深入到云南腹地而返。在游历过程中,他广泛接触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既使他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为他以后撰写《史记》、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9)、大型油画长卷:分别有帝尧故事,尧都平阳,钦定历法,大禹治水,划定九州,访贤拜师,尧舜禅让……
(10)、百家姓氏图腾甬道创意为以姓氏寻根为宗旨。选取全国排名前百大姓,适当增选以中原山西为主的姓氏图腾。两边为连续纹样装饰,姓氏图腾四角以真、草、隶、篆四中字体饰角花,中心圆形图案以葫芦、草花纹样喻华夏子孙、瓜瓞绵延,万代生生不息,正中为姓氏图腾主图。
(11)、 作品表现了当代女性的一种状态,充满青春气息,通过人物表情和神态的描绘,感受生命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