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名篇内容100篇
1、国学经典 诵读
(1)、女: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4)、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三四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经》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5)、好学的人能在闹市上读书不倦,眼中所见无非是笔袋和书箱。换了新车应该分外谨慎,隔墙有耳更要仔细提防。准备饭菜不但要适合口味,还得能填饱辘辘的饥肠。餍足的时候,大鱼大肉也不想品味;饥饿的时节,却能满足于酒糟米糠。亲戚朋友来访须热情款待,给长者和孩子特别准备细粮。女眷不仅从事纺织女红,还要在内宅服侍家长。细绢的团扇洁白精美,堂上的银烛光亮辉煌。青篾的竹席铺在象牙的床上,人们用睡眠休整日夜的匆忙。宴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动听的歌儿伴着优美的管弦轻唱。我们举手顿足翩翩起舞,愉快地感受着喜悦和安康。家业传给嫡子,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子孙要在四时祭祀,祈祷家运持久绵长。再三地向祖先和神灵屈膝顿首,心中满怀虔诚的畏惧和敬仰。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给人的回答要确切周详。身体沾了脏东西就想去沐浴,手上拿着热东西就指望它变凉。驴骡牛犊之类的牲口受到惊吓,蹦跳奔跑着忙乱张皇。强盗和蟊贼须审问后依律严惩,叛匪和逃犯要抓起来关进牢房。
(6)、赞赏量前3名可免费参加北京童状元价值5980元《演讲突破》学习;
(7)、应怜屐齿印苍苔,篱落疏疏一径深,黑云翻墨未遮山,
(8)、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9)、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10)、《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1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12)、《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5)、《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16)、(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1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18)、中华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内聚力、渗透力、融合力和再生力。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恩比曾断言“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将是人类最美好的和永恒的文化”,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所在,而当今的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很有必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
(1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20)、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2、国学经典诵读60篇书籍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原创)(经典有声)《论语--子路第十三》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5)、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6)、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宁静淡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坚定信
(7)、215 《红楼梦》(87版)合集(共36集)
(8)、磻溪的渔翁姜尚,作为一代的贤臣辅佐时政;桑中的奴隶伊尹,作为五朝的宰相青史留名。如果没有周公管理奄国的曲阜,谁能使它诞生那样灿烂的文明?齐桓公借天子的名义“济弱扶危”,以齐国的国威令六合得到匡正。绮里季的声望让太子惠帝在不觉中转危为安,傅说的形象使商王武丁在睡梦里得到感应。才俊们不懈努力着建设国家,臣子们各掌有司和睦安宁。春秋时的晋文公、楚庄王先后成为霸主,战国时的赵国、魏国受困于张仪操纵的连横。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率领诸侯会盟。韩非主张苛刻的刑罚,自己由此丧命;萧何制定简约的法律,自己谨遵躬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的强项是作战用兵。他们的声威在当时远播大漠,并随史书传下千载的英名。
(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0)、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1)、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1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3)、据悉,马家小学全体学生每天到校时都要诵读二十分钟的“国学经典”,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受到经典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养成一些文明礼仪,在实践中慢慢地体味经典的人文营养,净化自己的心灵。
(14)、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1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16)、12月2日下午,张坊镇白集小学在教师阅览室开展了“感受经典、传承文明”第二届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中,学生用饱满的热情绘声绘色的朗读着精心准备的篇目,活动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1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秋风辞(刘彻):
(18)、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1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0)、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3、国学经典诵读名篇内容100篇视频
(1)、(原文)《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3)、出版译著《唐诗三百首译注》《浮生六记(外三种)》入选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新年图书展推荐书目,社会反响良好。《中华好诗词》2015—2016赛季该季唯一一位“多期擂主”。最终季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5)、时、咏物类等到相对较难的艺术、哲理类;篇幅上,从短小的绝句到律诗再到古体诗,《我爱背古文》从儿童感兴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到儒家经典,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7)、 ——为明之声新增板块等您来挑战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10)、就像,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河南坠子,还是让他听“燃烧我的卡路里。”
(11)、配乐的话一定要传统古典音乐,最好是古筝,比较通用,什么朗诵都可以以之配乐,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这些,用古筝配乐绝对有韵味,我们以前朗诵都是有人现场弹奏古筝的,用得最多的也是《渔舟唱晚》。此外根据阅读的篇目情感特点可有选择相近的音乐,像是悲凉的可以用二胡《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这些,边塞战场激昂的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将军令》或古琴曲《阳关三叠》这些,此外笛子曲《梅花三弄》琵琶《春江花月夜》等等也是经常用于配乐的。
(1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3)、黄金期,这个时段记住的知识,会像小树生根一样牢牢地记在心里。
(1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5)、(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16)、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17)、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国学经典诵读文章内容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3)、高适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君”是指_____。
(4)、大量读经典一个月,背诵《孟子》六分之一内容约六千字,背诵《庄子》四分之一内容约三千字。掌握音标拼读,背诵英文经典名篇3篇,背诵《英语导读一千句》5篇。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