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精选以及出处(文案精选9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8 11:34:39 浏览59

李白名句赏析

1、李白名句摘抄大全

(1)、用一种叙诉的语调,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然而他却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2)、即使李白有一颗豪迈的心,却依然无法消解心中那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3)、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4)、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6)、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7)、1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吴承恩

(8)、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9)、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

(10)、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11)、                          

(12)、当然,作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许许多多诗歌确实表达的是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豪放旷达是其主流诗风。但是不是所有诗都表现的是这一种感情呢?我们在赏析他的诗作时,都要把其思想感情往这上面扯,给贴上“奔放”“豪放”“旷达”“浪漫”的标签呢?似乎这样才算品李白、品李白诗吗?

(13)、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

(14)、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

(1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16)、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

(17)、今天的金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字照应了前句“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明诗人从恍惚转向清醒,他翘首凝望起月亮。“低头思故乡”中的“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表明作者在思念家乡的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18)、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是其代表作。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20)、1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

2、李白名句精选以及出处

(1)、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2)、我们没有杨贵妃的画像,不知她有多美,幸而我们有李白的诗,知道杨贵妃原来这么美。

(3)、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4)、日暮苍茫,一个游子在辽阔的天地间独行。抬头看见天边飘荡的浮云,便不由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

(5)、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6)、诗词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但是要说起边塞诗,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就写过很多有关边塞的诗词,而他最具有代表作的一首诗,是《子夜吴歌·秋歌》。这首诗是李白在中秋赏月时所著,全诗意境悠远,扣人心弦,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有情有景,处处散发着真挚的感情。

(7)、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

(8)、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当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使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诗中看似不合理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9)、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10)、其重要的原因之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11)、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12)、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

(13)、在峨眉山的乐北有平无江,即今情Ki江,原店文A尼中入江水,又随江之防红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14)、                                                                                         

(1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16)、唐天宝元年(742),李白怀抱着宏大的志向到了长安,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任职于翰林院。可第三年,因被人谗毁,怀着一腔忧愤之情离开了朝廷,又不得不开始前路茫茫的漫游生活。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来到宣州,他的叔叔李云(官为校书郎)将要离开宣州,李白借给叔叔饯别一事,写就了这首“话题诗”,抒发了自己对人世的感慨。

(17)、只要你提供的信息被采用,并且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我们就会有精美礼品送上哦~~~

(18)、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9)、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20)、山围故国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

3、李白名句解析

(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此句出自《行路难(其二),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4)、他们花几十年心血,把3000年诗词曲的精华录入这套传世经典!

(5)、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难》寓意旧说,认为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诗中“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即已说明此诗的主题。《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恶,又写了“人恶”。

(6)、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啊!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7)、②、烛龙,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两句意为:烛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出光耀犹如白昼。

(8)、不要误会,李白确实是汉人,只不过他的祖先犯了事,被流放到了西域,之后家族就定居在了那里。李白出生于西域一个叫碎叶城的地方,这里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要城镇,也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疆城市,它的位置在今天国外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9)、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10)、《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这首诗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11)、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12)、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太子月。——王阳明

(1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zhé)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盛唐的文人墨客辈出,但被后人冠以“诗仙”美誉的只有他一个人。李白一生的活动范围都在内陆地区,但要论出身,他其实是一位“西域远来客”。

(16)、见唐·李白《将进酒》。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对月色,辜负大好年华。~二句是说,人生得意,当纵情欢乐;要纵情欢乐,就应饮酒,虽未提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写出,不仅生动,而且将饮酒诗意化了。未写痛饮狂欢,而用“莫使”、“空”等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代之,语气更为肯定,更能激起读者的想象力。诗句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诗人豪放、旷达的性格。

(17)、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18)、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0)、开篇“长安一片月”就交代了创作的背景,乃是中秋时节,长安城上的月光如洗,照耀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李白一开始就由月亮入正题,是见月怀古的典型写作手法。这样一片月光倾泻到长安城中,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下一句“万户捣衣声”给出了答案。相传古代制衣,需要先把布帛放在砧上,然后用杵捣之,称为“捣衣”。月夜星空,长安城中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和谐幸福的太平盛世。

4、李白名诗佳句

(1)、虽然这笔花销没有让李白接近破产,但也足够让他“元气大伤”。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的秋天他又病倒了,而且病得非常重,甚至下不了床。在生病之前,李白曾去游览过位于扬州城西北方向的西灵塔。当时他登上高处,往西边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已经隐隐被勾起了思乡的情绪。现在生此重病,都不知道能否再活着回去,在脆弱的时候,李白对亲情关怀的渴望和对温暖家园的怀念更是到了顶点。

(2)、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3)、李白暮年写就此诗,一如少年。李白不老,由此可见。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

(5)、他们花几十年心血,把3000年诗词曲的精华录入这套传世经典!

(6)、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於阔别而情愈深,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抓住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

(7)、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9)、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10)、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11)、⑥、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12)、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13)、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14)、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15)、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17)、《将进酒》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8)、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是什么样的情绪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呢?教材(人教版初语第六册第五单元)在阅读提示中评介说此诗“情感奔放旷达”。是这样的情怀吗?可我反复诵读,不仅没有“情感奔放旷达”之感,反而觉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感伤。的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面对出乎自己意料的理想追求结果的无可奈何,以及对这无可奈何的现实的感伤之情。不是奔放旷达的,而是低沉哀怨的。

(19)、“宝镜似空水”下句及全诗赏析,“宝镜似空水”下句是“落花如风吹”,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书怀》

5、李白名句集锦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2)、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5)、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6)、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戾,表达了诗人对拉纤民夫的同情。「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二句具体地细致地表现拖船民夫的痛苦,骄阳,重役,乾渴,诗人抓住「水」这周围环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现了拖船民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

(7)、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8)、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9)、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10)、(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12)、夕阳劝客登楼,去色北朝鲜秋绕郭来。——黄景仁

(13)、⑤、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