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两句诗
1、爱国的诗 两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7)、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4) 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8)、“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渡易水歌》
(10)、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11)、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何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2)、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3)、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7)、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爱国的古诗两句诗句
(1)、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5)、(4)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7)、问题2: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批注自己从每首诗中体会的作者心情,并能说出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首联的激动,到颔联的狂喜,再到颈联尾联的得意、痛快,学生的体会很真切,读得也很畅快。
(9)、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1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积极投身边塞的赤胆之心,体现了当时人们昂扬的心态。
(12)、出处:(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4)、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当然要联系《示儿》了,再回顾上学期了解到的陆游心系收复中原的背景知识,对陆游的“悲”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1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0)、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爱国的古诗两句诗大全
(1)、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祸害灾难而躲开。”
(2)、朋友们,你们背过这些古诗词吗?你们还知道哪些爱国的古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3)、师生以完整自我在场和互动的课堂,真的很令人享受。
(4)、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文天祥。文天祥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他的铁骨铮铮,体现了中华气节。
(5)、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渡易水歌》
(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8)、第2首,《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9)、正因有那么多知名抑或不知名的英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取义成仁、九死不悔,才有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才有我们今日之盛世繁华。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11)、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3)、湖边那株风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这种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4)、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小学生必备75首古诗,大家到底学的赞美样呢?今天王老师出了24道古诗词默写填空题,家长们可以拿回家孩子孩子做一做,看孩子掌握了多少。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7)、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8)、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4、爱国的古诗词两句
(1)、出处:(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扬子江》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0)、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3)、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4)、特别是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怕死的精神,表达了为国家可以放弃一切的坚定信念。这样的诗歌真是千载之下,依然虎虎生风。
(15)、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7)、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18)、这种充满真挚的爱国情,足以穿透时空,不管是千年还是万年,依然魅力不减。
(19)、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20)、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爱国的古诗两句诗有哪些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特点,“竹”具有刚强勇敢的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3)、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4)、学生都明白了,林则徐这两句诗表达的是爱国之情,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属于爱国主题的——当然,他们都已经通读过了。
(5)、《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6)、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7)、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8)、(2)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0)、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寨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2)、第三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时,指导将“卷”和“即”,还有“妻子”都准确。后来感情朗读的时候,还有个别学生需要提醒,应该是自己学习时,错音已经读得太熟了。
(13)、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14)、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15)、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16)、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17)、指名读第一首诗王昌龄的《从军行》,问朗读的学生,哪些诗句自己感触很深。他回答是后两句,因为感受到了不把敌人打败就不回来的豪情。不做深究,一齐朗读后转到下一首。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经进入尾声了。
(19)、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20)、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而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体现了陆游内心那种无法磨灭的爱国之情。即便自身遭遇坎坷,陆游却依旧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是咏史怀古,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我最喜欢的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种寒食时分的诗情画意。
(8)、◆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习资料汇总,九大方面,一篇搞定小升初!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10)、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11)、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12)、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____郑思肖《二砺》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7)、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8)、他的《绝命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种为爱国而坚守的理念,真正让人动容。
(19)、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20)、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3)、 诗人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5)、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夜泊水村》
(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们从三四句感受到作者的悲痛、悲愤之情,有一个学生提问:既然是表达中原被占,百姓渴望一年又一年也不见王师来救他们,为什么先要写大好河山呢?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他们稍一思考,恍然大悟:这大好河山,现在都被金兵占领了去!联系前两句,就理解了诗人到底有多悲痛。
(1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1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2)、(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3)、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5)、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16)、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7)、第5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8)、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