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文案精选6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7 10:25:09 浏览59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1、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3)、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4)、如果我这一生不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渡到解脱的彼岸去。

(5)、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6)、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7)、许多人以字面来理解这句老子名言,认为“不仁”指的是“不仁慈、残暴无道”,反应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然而实际上,“不仁”指的是不感情用事,全句不是表达遭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相反,指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即,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赏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3)、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1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1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7)、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18)、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19)、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20)、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1)、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4)、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5)、义与利并非一定对立。取义兼利,明大义是真,取小利是假,是让世人敬畏,法不空法也。

(6)、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7)、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8)、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9)、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1)、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14)、将宇宙万物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事。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7)、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十四章。

(18)、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9)、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2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3、道家经典名言50句,超世境界

(1)、12)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4)、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5)、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6)、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8)、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9)、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1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1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4)、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17)、(释义)水上行走,没有比船更便利的;陆上行走,没有比车更方便的。由于船可行于水而也想把它推到陆地上,那就终生行不了几尺。 任何事物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挥的环境,离开了用武之地,离开了那种环境,事物不但无法施展才能,而且很可能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环境变了,事物也得跟着转换形态,以便在新环境中发挥功用。

(18)、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9)、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