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文案精选62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5-24 10:32:02 浏览59

百年孤独读后感200字

1、百年孤独读后感200字大学生

(1)、在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里,门多萨问马尔克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马尔克斯回答: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2)、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从小缺少自信,之后在得到一点权势之后去作威作福,最后导致了自己的悲剧。他小的时候不是在自己家长大的,对家的归属感不是太强,陪他比较多的是那个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教会了很多东西。在他得到同母异父的叔叔2C的授权下获得了当地的指挥权,在他统治的这个间断,马孔多更多的是有了一个暴君,不服从的人就除掉,这是他的统治方式,直到最后被枪毙的时候才想起来没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这也是孤独带来的后遗症。在我看来他和他的叔叔2C有点相似,都是像一个研究者,在获得权力后却是俩种不同的做法,这也注定了他不能走到最后。

(3)、我是在高中的课堂上看完这本书。虽然当时似乎没有能力看懂,但却完全的,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合上书本之后,整个人晃晃悠悠。脑海中仿佛有沙子飘过,那是奥雷里亚诺家族在时光里化作尘埃。

(4)、先说说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上。书中有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情节,就是不眠症的情节,马孔多镇上的居民随着何塞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夫妇的养女雷贝卡的失眠而相继患上不眠症。患了这种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着觉,而是失眠症必然演变成健忘症。

(5)、我们一生中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孤独,这种孤独往往只有自己才能深刻感知到。

(6)、作品通过马贡多镇和布恩地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象征性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历史变迁:脱离殖民统治,却摆脱不了它的影响;接着是d派倾轧和内战,军事独裁统治;后来d派勾结,政权腐败,落入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魔掌。而政府却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广大人民争取真正独立的斗争,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孤独是贯穿整部作品的精神主线。

(7)、“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8)、这一理解大致可以推断出,《百年孤独》解读的几个关键词:荒诞、孤独、轮回。

(9)、此人是我心中百年孤独的主角,他对于这个家族的贡献有点像李世民的感觉,他把他整个家族的声望提高到了顶点,他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像一个每天在屋子里读书的文化人,突然有一天拿起剑来直接荡平了整个江湖的感觉。他在家度过的前半生属于很平淡的,有一个真正的做学术人的意志,从那时开始他就喜欢孤独,到生命的尽头也是孤独死去,但是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在家里本来是一个学者的行为,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女孩子,之后俩人顺利结婚了,如果不是2D意外毒死了这个小女孩,那他就会有一个很稳定的生活,一辈子所谓的平平淡淡,但是在自己的妻子死后他的心态略微出现了一丝的变化,知道后来成为一个努力多次都以妥协为终点的革命领袖。由于他的出现,让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国家盛名。他的孤独是做自己的小鱼,持续不断的做。但是在我看来,他找到了自己的归途,在经历了名利之后的一种淡然。他是我这本小说中第一个感觉到孤独的人,但是在最后发现他并不孤独,反而充实。

(10)、她是4B最疼爱的一个孩子,甚至为了她拖着重病的身子挨家挨户卖彩票去为她赚学费,也是我感觉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她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她在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时候回来了,给这个硕大的院子带来了生机,她敢爱敢恨,在自己发掘喜欢上6A奥雷里亚诺的时候,选择告诉自己丈夫这个残酷的事实。她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在生下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孩子之后去世了。

(11)、第二遍是在工作以后,再看一遍时,突然发现看懂了很多问题。

(12)、故事中布恩迪亚家族的让我觉得压抑,并不是正因家族氛围有多么森严,而是这个家族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这百年的蹉跎岁月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归起点,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不断重复圆周轨迹,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13)、传说一次马尔克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小说的第一个句子忽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随后整部小说随着而来,“仿佛从天庭直接聆听书写下载而来。强而有力,如魔法般不可抗拒。”马尔克斯拿着笔刷刷刷直接“记录”了下来。

(14)、 由于时间的不可分割性,有时候预见未来跟回忆过去一样简单。贯穿全文的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证明了事件在时间中的持续发展:在故事的开端,这个象征着“新世界文明”的神秘老吉普赛人就已经预言了结局,似乎不同的事件全都在同一时刻发生了。同样,梅尔基亚德斯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幽灵的出现以及奥雷里亚诺第二等人与梅尔基亚德斯幽灵的对话都说明了那些生活在过去的人与现在活着的人共同存在于同一时空之中。(3)

(15)、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能够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16)、孤独是社会的隐忧:孤独不仅是布恩地亚家庭的,而且还渗透到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地区。马贡多与世隔绝、闭塞保守,外来强势文明入侵后,人们显得孤独无援。

(17)、他插入了如此之多,纷繁杂乱的内容,将之如用一根线把珍珠穿起来。那么,其中这颗巴洛克的珍珠,是想要表明什么呢?

(18)、他是整个家族第六代唯一的一个人,但是他的身世却是十分悲惨,父亲由于身份太低,和母亲在浴室约会被外婆看到,间接害死了他的父亲,他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孤独的人,他从小墨守成规,他之前沉迷于几代人传下去的羊皮卷,并且在最后他解开了整个家族的秘密。也正是那神秘的羊皮卷让我感受到了这本书的震撼。他的前半生的世界是孤独且充实的,在他的小姨也就是5C的出现才仿佛给他带来了光,他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自己的小姨,也成功完成了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的最后一击。他和他的小姨生出了一个猪尾巴的孩子,但是小姨生完孩子后死了,在回来找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被蚂蚁吃了。猪尾巴对应了前面的伏笔,从科学角度来说,近亲结婚的确实是会影响基因,从本文前面来看也说过这个。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突然破解了困扰了他们一家好几代人的羊皮卷的秘密:第一个人将会被锁在树下,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19)、平台原则:《齐鲁文苑》定位纯文学平台,“为良心写作,为生命发声”。原创作者、主播、编辑、平台四位一体戮力同心,力求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四度空间”。

(20)、随着长大,我们终于明白孤独是无法战胜的,像书里的奥雷连诺上校一样,试着与孤独达成最后的谅解,签下不失尊严的“投降书”。

2、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1)、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在布恩迪亚上校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起初参加自由d人起义是因为看不惯保守d人操纵选举,压迫人民。但当他发动多次战争,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时,却逐渐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伴随着的是不断增加的位于权力巅峰的孤独感。“他做出决定,任何人,包括乌尔苏拉在内,都不得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他走到哪都待在副官们用粉笔画出且只有他一人能进入的圆圈中心,从那里发出简短却不容置疑的命令,决定着世界的命运。”(7)他努力保持着绝对的权威,残害威胁或蔑视他权力的人,成为了他当初最讨厌的压迫者。

(2)、JOJO的故事同样天马行空、充满奇幻色彩,横跨两百多年,始于十九世纪的一个英国庄园。家族的几代人,都传承了“JOJO”之名,光这一设定,就和布恩迪亚家族那些重复得让人头疼的名字,不谋而合。只不过,前者是动漫,一代只有一个JOJO,而且内容之精彩,堪称热血少年的视听盛宴;后者是小说,光在脑海里捣腾那些名字就已经累感不爱,况且当十几个私生子一拥而上的时候,简直让人窒息。

(3)、失眠的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谨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

(4)、就像马尔克斯一直在说,他写的其实是事实,没有夸张也没有臆想。但是我们读者却总是觉得他写的魔幻。

(5)、许多年后,面对着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都会回想起那个下午,他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

(6)、《白鹿原》被认为是中国的《百年孤独》,但与《白鹿原》不同。《百年孤独》不仅仅是生活本身,它是一个对生活最真实,最奇幻的譬喻。

(7)、小说的最后,马尔克斯写道:“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8)、女儿雷梅黛丝是个绝色美人,最后飞升。两兄弟是孪生子,被称为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9)、他用家中仅有的骡子和山羊与不知从哪里来的吉普赛人换了磁石打算用于挖掘黄金,最终得到的却只有一副十五世纪锈迹斑斑的盔甲;他看到吉普赛人带来的凸透镜,想着用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发明一种强大的武器,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导致皮肤灼伤溃烂;用简单的航海仪器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这换来的只是妻子的狂躁暴怒,村里人也都认为布恩迪亚已经彻底疯了;后又用梅尔吉亚德斯留给他的炼金炉将家中全部金币与铜屑、铅石熔在一起,最终得到的只是一锅恶臭的浓浆。

(10)、开头会忘掉童年时代的事儿,然后会忘记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最后再也认不得别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如给牲畜、家禽和植物标上名字:“牛”、“山羊”、“猪”……看到那里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们连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忘记了,那又该怎样办?这些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是我们历经几千年的学习与探索才发明出来的历史,如果我们忘记了历史,出国留学网的存在也许就会变得毫无好处。

(11)、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的入世为主,兼道家的出世和佛家的舍得,构成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思想的复杂性。人生来固有自私,虚伪的一面,但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逐步改进,最后成为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有担当的人,这就是儒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孔子说过,中国文化就是要培养人们有一种"虽千万吾往矣"的气概,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12)、开拓者的身上,集合了这个家族男性最原始的基因:他充满创造力和开拓勇气,能够开疆拓土,建设家园。但也对利益、暴力充满欲望,充满了征服欲。生命的最后,开拓者精神失常,陷入孤独中不能自拔,被家人绑在大树上,直至死去。

(13)、老大和妹妹都陷入情感的混乱。老大在家中被枪杀,妹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是老二奥雷里亚诺。

(14)、有时我们也需要利用这种孤独感去创造、去挥发自己的才智、去享受内心的静谧。真正的孤独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完满感,正因内心有独立的世界,与外界的交流无法产生共鸣时就会觉得孤独。人越是觉得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人支持,就越要尊重自己,越要努力向上。

(15)、二是马尔克斯是在西方被极其推崇的作家,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能够获得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充满了异国情调的故事和发生在美洲大陆的那些匪夷所思的现实让欧洲人惊艳了。

(16)、第充满隐喻。书里出现过一个吉普赛人的魔法师,魔法师留下了一本羊皮卷。这个羊皮卷上记载了整个家族的历史。但是家族里却没有人能看得懂,因为羊皮卷是用梵文记载的。

(17)、他始终没有知音,随着钻研的深入,他近乎痴狂,渐渐走进了自我营造的象牙塔,自说自话。最后被家人捆绑在一刻栗子树下,直至带着孤独而死,留下的是他的炼金室以及等待破解的羊皮卷。

(18)、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番石榴飘香》,里面记载了马尔克斯与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门多萨的谈话录。

(19)、我们一生中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孤独,这种孤独往往只有自己才能深刻感知到。

(20)、小女儿留学欧洲,后来重回马孔多,试图重振家族。

3、百年孤独读后感200字作文

(1)、《百年孤独》一书最开端就写到:“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了“蓝色”与“白色”政治之争发动32场战争却无一成功;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却均幸免于难;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愈加冷酷无情,残暴独裁。

(2)、言归正传,《百年孤独》里面这个家族,骨子里都有斗争的基因,类似于用一把锋利的宝刀。如果把它即用于上阵杀敌,也用它砍肉劈柴,那这个宝刀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断掉,再回炉另造,面目全非的。而再优质的材料,经反复的回炉,也会把最初的金贵之处所剩无几的。

(3)、这本书总共只有360页,和《罪与罚》比起来厚度只有一半,但是高度凝练的句子中每一帧都给我们演绎出不同的故事,带领着我走进拉丁美洲这个神奇魔幻的世界里。

(4)、身已迟暮,面对政府的不满仍欲筹措钱财、征集军队再发动新的战争,这换来的只是自己17个儿子的一夜间死亡的噩耗,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气力与这个世界相抗,把自己锁在布恩迪亚的炼金屋里日复一日的重复做着小金鱼,铸好,融掉,再铸好,再融掉,在无止境的重复中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

(5)、《百年孤独》一书最开端就写到:“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了“蓝色”与“白色”政治之争发动32场战争却无一成功;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却均幸免于难;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愈加冷酷无情,残暴独裁。

(6)、关于百年孤独为什么这么被人推崇,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其实仔细想文本内容,只是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史,但是作者用一种魔幻的手法写了出来,造成了极为不可思议的效果。

(7)、他的母亲因为产后失血过度而去世,父亲破译了羊皮卷后,一场飓风将整个马孔多从地球上给彻底抹掉了。

(8)、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从带着孤独呱呱落地,到逐渐与这个世界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联系,去认识孤独、去逃脱孤独、去享受孤独,最终带着孤独而去。

(9)、他的十七个私生子之布恩迪亚家族第三代人特里斯特为马孔多修建了铁路,却只为马孔多带来了剥削工人的香蕉种植园主,间接导致了三千人的大屠杀发生,马孔多在外来文明的入侵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勇气与活力,最后在持续四年的大雨和十年的干旱后变得死气沉沉,被一场飓风卷走。

(10)、 在珍视记忆的同时,小说中那些陷入孤独的人物却也感受到了记忆的沉重压力,随着这种压力愈加沉重,一旦不堪重负,人们会选择在健忘中逃避。丈夫离奇死亡之后,丽贝卡的沉重记忆导致她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不与人接触,生活在回忆当中。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曾经苦苦寻觅的安宁,“在这里,记忆因思绪无情的力量化为实体,如同活人一般在幽闭的房间里游荡”由于沉湎于过去美好幸福的回忆,她放弃融入这个不断变幻的时代。在奥雷里亚诺上校身上,我则发现了与丽贝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他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奥雷里亚诺上校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之中,他不断把他执迷收藏的小金鱼卖掉、获得金币、溶化金币、重新制作小金鱼。布恩迪亚家族染上了双重疾病:怀旧和健忘。前者把人们禁锢在过去,后者把人们禁锢在现在。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根源于同一事物——布恩迪亚家族无法避免的孤独宿命。由此可见,倍受煎熬的布恩迪亚家族注定要在时间的循环中往复,在命中注定的孤独中沉沦,根本无法走向未来,直至生命耗费殆尽。(6)

(11)、我无意去探究《百年孤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一如我之前在问答《白鹿原的思想》一文中所说: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表达自己对那个国家,那片土地,那段历史深沉而炙热的爱。

(12)、马尔克斯回答:“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13)、类似这样的隐喻还有很多,“猪尾巴的孩子”、“家族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等等不同的阅读者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14)、刚读完第二遍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想法,想翻翻自己家的族谱,看看是否到我这代,又是一个正玄曲线的峰值。后来一想,即使是,这个规矩也被社会制度的优化改变了,索性从身边的事情下手,做一些符合这个时代的事情吧。

(15)、因为“他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

(16)、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品,并不是仅仅因为作者的遣词造句之严谨练达、构思手法之巧妙高明,更是因为这本书所给读者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一本书联想到不同内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内容,但不容置疑,书的伟大正在于其会给受众本身所带来的心灵启迪之深刻。

(17)、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应该写的读后感并不是去陈述、去罗列、去分析这本书的内容,而是表达出这本书带给你的瞬间,增加给你自身的内容。我们读别人的故事,永远都是在其中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后反省自己;或者是在书中找到外在世界的影子,然后审视现实。总的来说,好的书可以擦亮人的眼睛,看清自身与周遭。《百年孤独》让我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我是这个空间里唯一的生物体,被黑暗包裹着的我在不停的接受信息,然后通过思考来拯救自己。

(18)、 后来,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同时认清了这场他奋斗多年的战争的意义,“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议,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圏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于是,他与当权者签署协议,结束战争,并尽全力让谈判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希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成最好的妥协。然而,当多年后革命的果实被当权者窃取、自己的革命历史也被抹去之时,他也只能面对现实,无可奈何。

(19)、《百年孤独》的故事有很强的纵深感,越读越深,越挖越有趣。可能,这也是它这么多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20)、这简直就像是一个困扰我自己的怪圈,不单单是阅读,在其他好多事情上,我始终处在一个自以为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有回报的循环之中。初代布恩迪亚深陷自己的探索之路不能自拔终成癫狂,上校看透了战争而独自关在炼金屋把小金鱼做了熔、熔了做,只要是带着奥雷里亚诺的名字就摆脱不了惨死的命运,人的生死在马孔多只是一条可以随时往返的路的两端,科技的进步与落后对这个浓缩的社会几乎没有太大影响(梅尔基亚德斯的灵魂),那一条贯穿始终的猪尾巴……所有这些称为“孤独”或者“重复”的怪圈,都让我煞有介事地提防自己。

4、百年孤独读后感200字左右

(1)、孤独常在,我们要如何理解孤独呢?如何战胜孤独呢?孤独带给我们的就一定是创伤吗?很多人都说自己很孤独,其实可能是孤单寂寞。

(2)、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