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的句子
1、纪念鲁迅的句子有哪些
(1)、这首流传甚广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正是臧克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2)、第二次来苏州,是同年寒假,穿件蓝布面子的破狐皮袍子。我们同他熟悉了些,便一刻不离地想听故事。晚饭后,大家围在炭火盆旁,他不慌不忙,随编随讲。讲怎样猎野猪,讲船只怎样在激流中下滩,形容旷野,形容树林。谈到鸟,便学各种不同的啼唤,学狼嗥,似乎更拿手。有时站起来转个圈子,手舞足蹈,像戏迷票友在台上不肯下台。
(3)、微写作突破诗歌体禁忌,从题目本身来看,“三选一”的形式留给考生作答的余地十分宽泛。
(4)、景宋(即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说这是河南一处什么地方的名产,是用柿霜做成的,性凉,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这一搽,便会好……可惜到他(她)说明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的收起,豫备(预备)将来嘴角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
(5)、4天后,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d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日下午,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d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6)、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7)、女人是世界上最麻烦的动物,而男人则是世界上最爱找麻烦来烦恼的动物。
(8)、候任议员宣誓公然鼓吹“港独” 梁振英:不排除提请全国人大释法
(9)、人文社的“后楼”,冯骥才在这里住过两年,二楼是当代杂志编辑部。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10)、没有电脑的时代,外文编辑室编辑们使用的图书生产记录卡。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11)、说自己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写的文章,第一反应是:
(12)、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13)、1932年暑假,三姐(编者注:指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毕了业回苏州,同姐妹兄弟相聚,我父亲与继母那时住在上海。有一天,九如巷三号的大门堂中,站了个苍白脸戴眼镜羞涩的客人,说是由青岛来的,姓沈,来看张兆和的。
(14)、“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15)、沈二哥带了一大包礼物送三姐,其中全是英译精装本的俄国小说。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等著作。这些英译名著,是托巴金选购的;又有一对书夹,上面有两只有趣的长嘴鸟,看来是个贵重东西。后来知道,为了买这些礼品,他卖了一本书的版权。三姐觉得礼太重了,退了大部分书,只收下《父与子》与《猎人日记》。
(16)、这次社保调整后,你到手的工资会增加吗?答案在这里!
(17)、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18)、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这样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d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d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以上插图皆出自韩国画家JunghoLee,他以书为主题的插画作品集获2016国际插画大奖图书组冠军
(20)、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2、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1)、我常常宣传杨桃的功德,吃的人大抵赞同,这是我这一年中最卓著的成绩。(《在钟楼上》)
(2)、我在这座小楼下,徘徊多时,许多往事兜上心来,写了一首小诗,作为纪念:
(3)、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且更有意义。
(4)、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儿,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吧。
(5)、刊于《山东大学报》1999年10月27日第1359期
(6)、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
(7)、我年轻时注意到,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努力干下去。
(8)、然而,同样的成绩放在中国队的身上,不说进入淘汰赛,能打进世界杯就算是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了,足以给咱中国球迷提供好长时间的谈资。如果你是强者,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如果你是弱者,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9)、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却好像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日夜埋头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当然啦,鼓励支持,冷嘲热讽,各种反应都有。但是激励我干下去的却是这样一件小事。
(10)、“我见过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他在今时依旧称得上是一位辛辣的“段子手”。
(11)、他大了起来,越加捣乱,出去,就惹祸,我已经受了三家邻居的警告,——但自然,这邻居也是擅长警告的邻居。但在家里,却又闹得我静不下,我希望他快过二十岁,同爱人一起跑掉,那就好了。
(12)、1991年的小作文是“描写圆的想象物”。1997年的作文是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并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这个时期的高考作文体裁多为议论文。
(13)、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14)、家乡属相星座...均成被拒理由!求职遭遇歧视该怎么破?
(15)、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我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你我交换之后却是两个思想。
(16)、《自题小像》近代: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翻译: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17)、归国后,黄佐临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培养了大批戏剧、电影工作者。1988年,他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终身奖。1994年,病逝于上海。199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设立“佐临话剧艺术奖”(佐临奖),以弘扬黄佐临倡导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奉献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的精神,奖励话剧人才。
(18)、黄佐临点了点头,说:“我这次回去,可能回不来了。您能不能像上次那样,再给我题写几句话?”
(19)、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老舍
(20)、黄先生就是黄佐临,1925年到英国留学,先读商科,很快就师从萧伯纳学戏剧,创作了《东西》和《中国茶》,深受萧伯纳赞赏。黄佐临曾经返回中国,两年前又与夫人一起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导演,今年应该三十出头了吧?这次他急着要见面,对萧伯纳来说有点突然,但他很快猜出原因了。
3、纪念鲁迅的句子20字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忻州而言,星星之火在哪里?又是怎么燎原的?我心中的日历不停地回翻……
(2)、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3)、“上次您写的是:易卜生不是易卜生派,他是易卜生;我不是萧伯纳派,我是萧伯纳;如果黄先生想有所成就,千万不要做谁的门徒,必须独创一格。”黄佐临背诵了几句。
(4)、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5)、1989年,人文社翻译家孙绳武(右二)、许磊然(右五)、蒋路(右六)、卢永福(右三)、陈斯庸(右一)应邀访问苏联。
(6)、时代的车轮已经划到第九十圈新时代的青年当有近墨不黑的勇气,拥有近墨能红的“机能”,如果我们都能像苏宁那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必能拥有一个鲜红的未来。
(7)、喜欢吃还不算,鲁迅还以“发扬中华美食”为己任,做起了“美食推广大使”,对成果还颇为得意:
(8)、壕,一年分红四次!大山深处竟有这样的村!城里人直呼“村会玩”
(9)、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0)、他的大无畏气概不但表现在对敌方面,对自己也是如此!他勇于对敌,也勇于自剖。他大喊大叫:过去,我们反对鲁迅,骂他是海派;鲁迅是对的,我们错了!留学美国,使我脱离人民,害了我一辈子!其心胸如海,其吼声如雷,震动人心,宏声永在!闻先生之所以崇高,不在于他一贯正确,而在于他时时不忘检查自己,天天在寻求进步。这种今日而知昨日之非的精神,始终在探索、在前进的意志,永远是知识分子的伟大楷范。
(11)、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郑振铎
(12)、他以为猜出了中国学生前来拜访之因,然而……
(13)、1899年的今天,诗人、学者、坚定爱国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出生。今夜,让我们通过他的学生、作家臧克家的文字,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诗人。
(14)、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
(15)、C 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回忆起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好意思不努力写作。
(16)、哎,窗外的世界,又是属于雨神的了。要去考试,妈妈在身后追着送出雨伞来,我赶紧跑进雨中,回首冲着爱我的母亲嫣然一笑:“不,我习惯了。就爱这样在雨里走呀!”
(17)、进入21世纪,高考考生多是80后,他们张扬个性,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更加追求特立独行。命题形式以开放的话题为主;命题立意从宏观的政治话题和社会热点,转移到关注个体本身,考察重点转到考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18)、有人说,要是鲁迅生活在现在,很有可能是个“脱口秀演员”或“段子手”,因为他真的太有意思了。
(19)、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20)、“我已经挣扎到了对岸,你们才抛过来救生圈。”他说。可见,那时的他,已觉得“对岸”已到,人生的终点已近。但是谁想得到呢,从那时开始,又过了22年,还在庆祝生日,没有一点儿要离开世界的样子。
4、纪念鲁迅先生文案
(1)、在不想上班这件事上,大部分人类好像是共通的,任是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说起工作也是怨念万分呀:
(2)、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华盖集续编》)
(3)、高考堵车预警发布明后天这些地方尽量绕着走……
(4)、“那儿已经是战场,回去干什么?”“赴国难”。
(5)、1999年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当年高考命题的专家看来,这是最不容易押题的作文题,因为这个题目考生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因此,1999年被认为是高考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
(6)、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辞世的噩耗传来。父亲悲情难抑,他打开先生近四十年间为他写的三幅条幅,老泪滂沱。在《往事忆来多》这篇长篇悼文中,父亲这样写道:“古今最怆然伤神的事,莫过于把笔撰写悼念亲友的文章了。更何况已届暮年,挥老泪,痛悼自己崇敬而又亲切的前辈——茅盾先生!”这深重的悲怆之情,曾经伴随了父亲很长时间,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7)、1912年,十三岁的他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之后,他赴美留学,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攻读美术。因报国思乡心切,于1925年提前回国,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后,于1932年8月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8)、2014年微写作涉及“写自己的语文学习体会,对家长送考的评论,纪念自己的十八岁”三个题目,分别侧重于叙述、说理、抒情,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突出了微写作结合生活考查语文运用能力的性质。
(9)、“近墨者黑”,是说和一些坏的、消极腐朽的人或事物长期在一起,耳濡目染,难免会受到侵蚀和破坏。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刀切,一味地强调环境决定论,就难免失之偏颇,因而这里我就谈谈“近墨者未必黑”。
(10)、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
(11)、抗战期间,他深入抗日最前线,留下了大量的抗敌诗篇。1938年3月底,台儿庄战事异常激烈,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大战实地采访,写成饱含情感的长篇通讯报告集《津浦北线血战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士气。
(12)、从1915年到1916年,鲁迅主持召开了12次会议,形成了《劝导改良及查禁小说办法议案》《公布良好小说议案》《小说股办事细则》和《审核小说标准》等文件,后来,鲁迅辞掉了小说股主任的职务,但仍然被任命为干事,负责全国小说的审核,1915年创刊的新青年等这种杂志就属于鲁迅工作管理范围。
(13)、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热风》)
(14)、197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很简单,只有10个字:“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苦战”。
(15)、警惕|诈骗又出新招!办张信用卡万元打了水漂,怎么回事?
(16)、是的,我的习惯便是这样独特。鲁迅先生曾说:“不料积习从沉默中抬起头来,于是写下了上面的那些文字。”而我一遇见下雨天,那份执拗的积习便也会从心底不可遏制地滋生出来,从来不撑伞地走进雨的世界,领略那不可言说的妙处。
(17)、闻先生是1930年暑假后从武大到青大的,当时他正全力以赴地在唐诗上下功夫。我每次去向他请教,总看到他用蝇头小楷写提纲,摘名句,大厚本子,一本又一本,多少红的心血滴在黑字上呀。闻先生,不注意衣着,头发几乎顾不上梳,总是乱蓬蓬的。他一心扑在学问上。他默默地,严肃认真地,一点一滴地在啃,在钻,在创造。他不求人知,他对我说,“别人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
(18)、有自尊,不愿受他人语言侮辱而选择那种苟活。
(19)、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20)、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5、纪念鲁迅有感句子
(1)、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郭沫若
(2)、译文:鲁迅知识广博,胆识仿佛铁石般坚硬。纵使刀光剑影也能自在的在文学世界中自在翱翔。1937年2月7日深夜,国民d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革命青年,血流遍地。鲁迅先生仍然作了一首《七律·无题》诗。
(3)、萧伯纳的戏剧作品《皮格马利翁》(Pygmalion)被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FairLady),后又在1964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举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8座“奥斯卡小金人”,更是主演奥黛丽·赫本演艺生涯的里程碑之作……
(4)、鲁迅和夫人许广平的许多往来书信都被收录在《两地书》一书中,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迅哥儿说起情话来,也是够甜的,堪称“异地恋如何给对方安全感指南”。感受一下:
(5)、父亲的话毫不夸张。他辞世后我们整理遗物时发现,馈赠这些珍藏的师友名单,已经有数十位之多。让我按年龄顺序将他们敬录于下:郭沫若、叶圣陶、刘海粟、茅盾、王统照、曹靖华、田汉、郑振铎、老舍、闻一多、俞平伯、冰心、陶钝、沈从文、王亚平、冯至、胡絜青、萧涤非、吴伯箫、李广田、钱君匋、廖沫沙、吴作人、曹禺、张爱萍、姚雪垠、柳倩、季羡林、何其芳、端木蕻良、唐弢、张光年、方殷、周而复、阮章竞、华君武、王子野、刘白羽、于立群、黎丁、曹辛之、程光锐、魏巍、芦芒、孙峻青、黄永玉、贺敬之、刘征、迟浩田、翟泰丰、高占祥、刘章……
(6)、从1973年开始直至逝世,茅盾先生先后给父亲写来72封信。据《茅盾全集》之《茅盾书信集》统计,父亲是收到先生来信最多的人。
(7)、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就是阅读一段漫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8)、鲁迅先生对时尚也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那么宠爱海婴,却独独因为孩子不肯模仿自己的穿着而气呼呼:“海婴大了,知道爱美了。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只有衣服不肯学我的随便,爱漂亮,要穿洋服了。”
(9)、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
(10)、海婴,我毫不佩服其鼻梁之高,只希望他肯多睡一点。(怎么隐隐有点凡尔赛的意思呢)
(11)、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死》)
(12)、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是个十足的“宠娃狂魔”,他对儿子周海婴的宠爱,简直到了恨不得对全世界说“快来看我的娃有多可爱”的地步,就算是偶尔的“抱怨”,也透着无限宠溺。
(13)、为了纪念这些和着墨香而来的友情,父亲于1989年3月23日写下了情深意切的散文《友情和墨香》。他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我的四合院,幽静宽敞,足供盘旋。我的会客室不大,七八个人便告客满。看上去,它并不富丽堂皇,但风格别具,典雅朴素。四壁书画,虽非长廊,常令嘉宾游目,神色飞扬。古有陋室之铭,我则重友情和墨香。”
(14)、获奖后,萧伯纳表示:“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领了奖状后,萧伯纳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将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出。
(15)、对于这批被称为“老三届”的考生来说,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对于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16)、又在反倾销问题上生事 美国真要和中国打贸易战?
(17)、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18)、他喜欢嘲笑自己,觉得自己偷占生命余额的时间太长,长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更可嘲笑的是,恰恰是他“偷占生命余额”的漫长阶段,最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