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文字
1、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文字版
(1)、(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3)、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定期整理,像这样的数学小报你喜欢吗?
(4)、一张张知识丰富、画面精致的小报,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更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他们的数学思想。
(5)、(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 孩子们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其中包含了数学小知识、数学绘画、数学文化、生活中的数学和跨学科融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欣赏他们亲手绘制的精美手抄报吧!
(7)、画数学手抄报要把数学元素画进去,比如数字、三角板、标尺等,这些都可以画进去。
(8)、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那样匀称的图案。
(9)、比赛通知一出,四年级的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报名参赛。他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有关的数学知识,自主设计,编写出自己独特的数学小报。
(10)、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11)、 此次活动由全体四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从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一张张小报以数学知识为主题,布局巧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12)、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推荐:四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13)、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14)、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5)、学期末前夕,为了让学生更快乐、自主、有效的学习、复习全册内容,宁夏长庆小学高段数学组四年级数学组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对本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并举办了数学手抄报展评。
(16)、(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17)、1+2+3+ ..... +97+98+99+100 = ?
(18)、“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12=5+18=7+24=11+.....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19)、(2)一个数的平方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20)、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2、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文字怎么写
(1)、“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2)、(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4)、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5)、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6)、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1415926和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7)、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8)、看着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精彩小报,相信同学们都是用心制作的,在小报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对知识进行整理,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增强了学生爱好数学的意识,开阔他们的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9)、(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10)、100+99+98+97+96+ ..... +4+3+2+1
(11)、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2)、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13)、=101+101+101+ ..... +101+101+101+101
(14)、老师们从版面设计、插图、数学内容、书写、整体视觉效果等方面反复比较、认真评比,分别评出三等奖若干名。
(15)、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16)、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17)、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18)、(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19)、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20)、在七间房子,每间都养着七只猫。在这七只猫中,无论哪只都能捕捉到七只老鼠,而这七只老鼠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颗麦穗,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一起总有多少数?
3、四年级数学小报
(1)、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2)、 “蒜苗成长记”这个课程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中《栽蒜苗》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来源,学会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并将其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进而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于是四年级老师经过商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整合课程,栽种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科学相关;每周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撰写观察日记与学生的写作相关;通过制作PPT,记录研究过程与信息技术相关;利用记录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学习制作统计图,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制作成小报,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与美学相关。从而真正做到从生活实践中来,再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3)、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4)、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5)、“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6)、(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7)、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8)、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9)、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0)、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1)、(2)一个数的平方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12)、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3)、今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14)、办手抄报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更多的语文能力。但是,从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上,不能操之过急。还要注意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
(15)、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
(16)、八只小白兔,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吓得小白兔,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
(17)、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18)、评委老师们根据作品内容充实、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新颖、文字与插图布局合理、主题鲜明等评分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各班评选出了三等奖。
(19)、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20)、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4、四年级数学小报怎么画好看又简单
(1)、出八十八二十八八个小孩儿把萝卜拔,你也拔,我也拔,看谁拔得多,看谁拔得大。你拔得不多个儿不小,我拔得不少个儿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算算多少用车拉,一个加俩,俩加仁,七十二个加拿个算盘打一打,一百差俩九十八。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3)、(a+b)*(a-b)=a²-ab+ab-b²=a²-b²
(4)、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5)、(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6)、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7)、经过四年级组教师认真地评比,最终评出了一张张图文并茂的优秀数学小报。他们手捧奖状,脸上洋溢着收获成功后喜悦的笑容!
(8)、黑板上写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张华和李玲两个人轮流划掉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张华划掉后李玲就没有数可以划了,张华有必胜的方法吗?
(9)、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2+99=103+98=10……,49+52=1050+51=10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10)、 课堂上学生利用真实的数据先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条形统计图,分析小组内蒜苗最高、最低以及两者相差的数据,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接着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利用自己5周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分析蒜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趋势,掌握折线统计图需要包含的元素以及特点。
(11)、1+2+3+4+ ..... +96+97+98+99+100
(12)、通过这次数学小报评比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给学生营造了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浓厚数学文化氛围,使学生扩大了数学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数学小报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芒,美的不仅是小报,是数学,更是孩子们前进的足迹。
(13)、在七间房子,每间都养着七只猫。在这七只猫中,无论哪只都能捕捉到七只老鼠,而这七只老鼠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颗麦穗,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一起总有多少数?
(14)、 课堂上学生利用ipad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心得体会,学习彼此的长处并将其收入囊中,然后梳理一个月以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课上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完成数学小报的制作。
(15)、通过这次数学手抄报展评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梳理知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绘画、书写、设计、组织和总结等能力的舞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学到了一些整理知识点的方法,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6)、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7)、(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18)、 制作数学手抄报是集动手与动脑、学习与创造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性活动。比赛前,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在数学组长的带领下对本次比赛活动进行了集中讨论,确定了“数学小报”的绘制内容。学生可以把学期知识重点,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味小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趣题等汇编到自己的数学小报中。
(19)、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20)、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5、四年级数学小报内容文字大全
(1)、 生活中的数学手抄报怎么画,生活中的数学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2)、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
(3)、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4)、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5)、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7)、(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1,741(一千七百四十一)米。
(9)、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2和9的和也是3和8的和也是4和7的和也是5和6的和还是又因为11+11+11+11+11=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10)、“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11)、 定时拍照并每周一记,将记录梳理成电子文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在栽种的过程中遇到疑惑,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13)、1+2+3+4+5+6+7+8+9+10=?
(14)、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5)、(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6)、 针对近一个月以来的观察记录,将图片和文字等资料梳理成电子文稿,以word、pdf、ppt或excel等方式保存,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群。
(17)、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18)、(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19)、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0)、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1)、 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实践作业设计: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动手制作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 课堂上先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小报的内容及设计意图,小组内选出代表作品上台和全班分享。将孩子们自己选出的作品张贴在走廊的两侧,浏览欣赏三天后进行投票,选出获奖作品。
(3)、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4)、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业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5)、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6)、(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8)、欧几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9)、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10)、一张张好的数学手抄小报不仅能使学生增长数学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给学生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与知识的补充。
(11)、同学们围绕“数学”这一主题创作出一幅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高质量作品,在书写、用色、排版等方面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经过仔细筛选、反复比较,四年级每班推选出5位优秀学生代表参赛。
(12)、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13)、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14)、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15)、 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用尺子拉直测量高度,并及时记录本周的天气和平均气温,将这一过程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