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论语
1、关于孝顺父母的论语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当你高高兴兴的过生日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说一些生日感谢父母的话,因为这一天,也是父母重要的、开心的日子。对父母而言,子女都是上天所赐予的瑰宝,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
(3)、康乃馨的芬芳为母亲温馨的绽放,花的美丽如母亲般慈祥的笑脸,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心房,携带一束鲜花来到您的身旁,花儿浓缩了我对您的祝福,绿叶饱含着对根的情义。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5)、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8)、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9)、译文: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和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0)、父母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生的爱。无论日月如何轮回,无论事态如何变迁,唯有父母的爱最真最纯!所以,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爱!
(11)、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宇宙风》
(1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清)李毓秀《弟子规》。
(17)、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8)、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1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论语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
(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她赋予了我们生命,她给予了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她总是在我们需要关怀的时候给我们关怀,我们要感恩母亲,感谢她赋予我们充满色彩的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切。
(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我的魂儿都多少词乘风去看望您,问问父亲的生活身体可安好?
(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6)、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8)、平平凡凡,质质朴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憨又土,又累又苦,不善谈吐,笨手笨足,慈心热肠,爱海慈航。大爱无疆,亲亲父母,祝福你们,健康永驻,幸福永驻,快乐永驻!
(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1)、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愿普天下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朋友们让我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么。
(12)、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13)、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1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5)、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6)、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7)、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9)、幸福一直就在我身边。很小的时候,有父母的温暖的怀抱,有可亲可爱的伙伴陪着我自由的玩耍,一起唱着的歌如鸟儿的欢叫声回荡在大自然赐于的每一个脚落,那个时候,幸福就在我身边。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
(20)、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3、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论语句子
(1)、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2)、今天是我生日,感谢在十多年前父母赐予我生命,生活中给予我包容和理解。成长道路上面教我为人处事,即使摔倒了,也有你们扶着我。衷心的祝福你们永远快乐、健康、幸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母爱是桃花心木,是伟大的;父爱是白杨树,是无私的;母爱是哈达,是纯洁的;父爱是贫困山区的人民,是善良的。虽然,如果不用心去体会父母的爱,是感受不到的,因为父母的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5)、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7)、五月的鲜花淡雅,就像母亲,我爱您!我是船您就是水;我是帆您就是风。我前行的每一段路程,都有您真诚的动力。为报母爱母恩,我将勤奋励志。
(8)、曾记否,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因为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曾记否,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0)、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1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5)、父亲母亲对你多年来的付出,却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他们只希望你能快快乐乐成长、学习如果他对你只有一点点的恩情,你也应当回报他,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这样,感恩是我们中华美德,是我们与生俱来拥有的,感恩他人。
(16)、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作为父母一直为子女的疾病担忧,为人父母一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孩子如果生病他们是非常担心的,作为子女的如果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下心谨慎一些,不让父母担心,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正所谓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让父母知道自己开心的事情她们也会很开心的。
(17)、家是安稳的归宿,家是彼此的约定,家是永恒的追寻;无论家多么贫苦,它依旧是我们最安逸最豪华的驿站!
(18)、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9)、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4、孝顺父母论语怎么说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4)、孝顺就是孝敬父母,顺从父母。——《仿世言》
(5)、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7)、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8)、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9)、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0)、以上就是中华民族关于孝道的十句经典名言,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孝敬父母,做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父母高兴我们作为子女的也会很高兴,毕竟孝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了再去想到孝敬父母,到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11)、我爱我的妈妈,更感谢我的妈妈。妈妈就像太阳一样时刻温暖着我。每当想起母亲,那一幅幅母亲关爱我的画面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12)、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3)、父亲疼爱自己的儿女,有时只是一个细微的表情,在儿女获得成功时,他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给予一个会心的微笑,这些都是对孩子的关爱,心疼。
(1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5)、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6)、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7)、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18)、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19)、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李毓秀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5、孝顺父母的论语五十条
(1)、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有人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父母的爱。父母为了子女可以倾其所有,作为子女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在结婚、生日、工作和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向父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即使是一个拥抱、一句简单的话语、抑或一份小小的礼物。
(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感谢父母给予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无私的奉献与关爱;感谢父母的教诲,使你们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美好;感谢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使得今天一对新人有了美好幸福的婚礼;对父母的承诺与祝愿,用心的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5)、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我的父母。——《三国志·魏书》
(1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1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4)、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15)、感恩之心,感谢有你。存在既有道理,任何一个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让你成长的,哪怕是成长那么一点点,我们都是怀着感恩之心,感谢他们!
(16)、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
(17)、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20)、点评: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违反父母的意愿,就是尽孝了。孔子的回答,也是因人而异,对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1)、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父母惟其疾之忧。孟武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春秋)《孟子尽心上》。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内睦者,家道昌。林逋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孔子话锋一转,又说道:即使是家里养的犬和马,也能以其体力服侍主人,犬能帮主人看门,马可以帮主人代劳。都属于养人。如果没有恭敬的态度,那做子女的又和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劝报亲恩篇》。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6)、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有温暖地方就是归宿,人生因为父母而拥有归宿,一个从不放弃不忘关心,无私奉献充满真情的家,谢谢父母,愿爸妈一生快乐。
(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9)、当我在一些方面总上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你们绽开了长久没有的笑容。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压力在哪里,我知道我应该干什么,而不应该干什么,我要让父母放心,不要再让他们操心。
(1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2)、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13)、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