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诗句事例50字(文案精选97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2-24 10:39:06 浏览59

舍生取义的诗句事例

1、舍生取义的人物和诗句

(1)、再说善待家人。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家人照顾好了,是不是每个人就都好了呢?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社会啊!虽然也只是“想一想”,还不太真实。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做了,做到了,它也就真实了。以上所说,为一般人的大义。而那些连自己家人都没照顾好,却要这个也帮帮,那个也帮帮。还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让别人看起来感觉好像一大善人的样子。让我看来,却总有些沽名钓誉的味道!非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实在是我看不惯这类人的作态。

(2)、好看的成语故事+央视著名少儿栏目主持人芝麻原声同步音频,让小读者们不仅可以愉快的阅读,还能通过扫码听芝麻讲成语故事。 

(3)、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

(4)、1276年正月,元军来到临安城外,逼迫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挺身而出,自愿前去与元军交涉,被任命为右丞相。怎奈南宋朝廷受不了元军的威胁,主动派人求降。文天祥成功出逃后,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了3年的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囚元大都3年,他任凭元军巧言与酷刑并施,决不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就义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慷慨从容,“我能为大宋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此生无悔。”

(5)、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6)、“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悠悠婺江边的八咏楼,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而闻名于世。八咏楼,自“出世”起,便与名人结缘。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守沈约,在今双溪北岸的八咏路中段,修造了这座石砌台基,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的重檐楼阁。

(7)、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豫让的勇士,投靠到大臣智伯的门下。智伯对豫让很是尊敬,二人关系密切,如同知己一般。后来,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还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豫让十分愤怒,下定决心要魏智伯报仇。

(8)、被李芳老师推开的4名学生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李芳老师却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没有醒来。

(9)、依我个人狭隘的心胸看来,李芳老师,你有太多的理由本可以不必如此的!“你还有鬓发如霜的父母呢,你还要与爱人牵手白头呢,你还要穿上美丽的衣裙去游历呢!”李宝虹老师痛心的诗句你读到了吗?其实,有一句话憋在心里多日,今天我也含泪相问:李芳老师,你想过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心和凄苦吗?你想过女儿心事万千重,找不到母亲倾诉的心酸和焦虑吗?你想过爱人“尘满面,鬓如霜”,金山陵园成为他“年年肠断处”的痛楚和疾苦吗?

(10)、严正声明:此原创作品,未经本平台正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转载。构成侵权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1)、1940年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西北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晋绥d政军领导机关并转续范亭的家属,接受续范亭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d正式d员。

(12)、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13)、一个成语就是一段历史,芝麻告诉你的不仅仅有成语的出处和含义,还有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孩子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14)、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西社村人,毛泽东赞为“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的抗日名将。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5)、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6)、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17)、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18)、历史上,他曾被元军俘获。在做俘虏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他写下了著名诗篇《过零丁洋》:

(19)、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d费。”

(20)、过去,我们总是习惯将英雄神化。但很多时候,与其仰望一个难以企及的符号,不如走进一段有血有肉的人生。然后你会发现,英雄也有迷失,也有软肋,也有七情六欲,唯一跟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在危难时刻,选择了逆流而上。

2、舍生取义的诗句事例50字

(1)、清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军主力重兵围困金华,在主帅朱大典指挥下,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如此坚持一月有余,至七月十五后,由于叛臣知悉金华城防根底,“西门新筑,土未坚”,建议清军以重炮集中轰击刚修不久的婺城西门。后来,西门被攻破,清军长驱直入,大肆杀戮,婺城惨遭洗劫,血流成河。当时,有文记载:“婺城三日人头如雨落。”危难之际,朱大典继室何氏,夫人盛氏、方氏,长媳陈氏,三媳姜氏,四媳来氏,五媳汪氏,闻之恶讯,均不愿为清军俘虏而遭凌辱,个个抱儿携女,先后投井自尽,以此殉国。

(2)、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4)、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失题》

(5)、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6)、在战友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战友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身边的战友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

(7)、做教研员之前,我在一所农村初中教了17年初中语文,记不清讲了多少次《鱼我所欲也》。每每讲到此篇,我都要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举出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这个问题有一年和中招语文试题不谋而合。当年的学生自然应答自如,但说实话,课堂上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我是不太满意的。一届又一届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无非是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军、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等等,诸如此类,缺乏新意,真可谓年年岁岁答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9)、幽默搞笑的成语嘻哈漫画,不仅帮助孩子加深理解,还大大增加了该书的趣味性。

(10)、文天祥为官,始终恪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他38岁那年,回到家乡江西出任赣州知州。此时元军南下入侵,文天祥决定组织义军抵抗入侵者,苦于经费不够。文母于是把积攒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交给文天祥,并且变卖了老家的房屋和田地,对他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难当头,救国要紧哪。”母子俩舍家救国的事迹迅速传开。

(11)、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决不仅仅停留于“健康”和“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李芳老师那奋力一推,留给我们的是舍生取义的标准答案!

(12)、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圆梦冰雪——正是本套书的创作宗旨。“名家冰雪童话”系列是国内首部以冰雪题材为主题的名家原创儿童文学书系,本系列是国内12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套美轮美奂的梦幻冰雪童话。在这套冰雪童话中,童话作家们将自己对冰雪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呈现给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的童心童趣。可以说“名家冰雪童话”筛选收录了这12位作家历年来作品中以冰雪世界为背景的童话短篇、中篇作品,每位作家的冰雪童话作品自成一册,形成了12本风格迥异,题材多样,妙趣横生的冰雪童话作品集。

(13)、“舍生取义”古今谈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5)、不过,由于父亲突然病逝,文天祥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重回朝堂,他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这个起点对于“应届生”而言绝对不算低。当时,面对蒙古军的大规模来袭,宦官董宋臣提出迁都之策,文武百官皆不敢反对。唯有文天祥愤而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可是朝廷并未采纳。几次三番,文天祥得不到回应,便主动请求去做祠禄官(闲职)。此后他在仕途上几经起落,又因得罪权臣,屡屡碰壁,三十七岁就退休了。

(16)、这首诗写出了文天祥九死一生的抗战经历。惶恐滩与零丁洋,皆是文天祥经过的地方。而惶恐与零丁,又正切合了文天祥彼时的心境。可是,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文天祥还是喊出了那句时代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舍身取义的事例: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18)、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19)、宋朝出了118个状元,真正名垂千古者凤毛麟角。若不是后来国难之中的忠义之举和血泪之作,文天祥的名字,可能也会就此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了。但是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宋朝廷最后的警报,唤醒了文人心中的热血和担当。文天祥也从一个醉生梦死的逍遥浪子,摇身变成了那个救亡图存的铁血战士。

(20)、审核:朗其全       编辑: 郭锐   

3、有关舍生取义的例子

(1)、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

(2)、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5)、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6)、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7)、后面他连用十二个典故,论证了一个道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所谓浩然正气,都是在关键时刻才显示出来,然后名垂千古。他举例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而他自己早已身体力行成为这股浩然正气的传承者。

(8)、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9)、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d优秀d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0)、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与元军作战兵败被俘,押到船上,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11)、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

(13)、这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作的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

(14)、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

(15)、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6)、当时,蒙元大军挥师南下,南宋政权危在旦夕。刚登基的宋恭帝才六岁,谢太后只好代为颁布《哀痛诏》,号召各地豪杰义士出兵勤王。

(17)、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18)、一般认为《石灰吟》的作者为明代的于谦。于谦,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19)、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20)、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4、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和名言

(1)、舍身取义的事例: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2)、首先,还是要继续自己的观点。大义者,首先要善待家人、善待亲友和一切身边的人。先把这些人照顾好,照顾好了还有能力去关心别人,再不妨伸伸手去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认为不但要帮,还要认认真真地帮,真心实地地帮。有小能力要小帮,有大能力就应该大帮特棒,否则就是为富不仁。你对社会冷漠,是欠社会的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晚还不如早还,不然那利息也会压死你!

(3)、朱大典初任山东章邱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升任兵部给事中。天启七年,升山东右参政。崇祯五年(1632年)升遣山东巡抚兼兵部右侍郎,三年后升左侍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缢,福王朱由崧即位,晋升朱大典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各路军务,巡抚要塞安庆,总理粮储。1645年,清军进攻南京,南京陷,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仍封朱大典为兵部尚书,并兼文华殿大学士,命其坚守浙东重镇金华。

(4)、(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5)、1276年,元军围困南宋都城临安。危急之下,文天祥挺身而出,亲自奔赴元营谈判,结果却被扣留。侥幸逃脱后,他立即招募人马,重新举起抗元大旗,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等地,在和元军的数次交战中,文天祥的妻妾子女悉数被俘,儿子母亲也不幸死去。但无论战况多恶劣,文天祥从未选择放弃抵抗。

(6)、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7)、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8)、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9)、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10)、有人会说,如今这“义”字,既非“忠义”,又非“正义”,而是“义气”。说起义气,自然会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死后,张飞难以抑制悲痛,借酒消愁,鞭挞士卒,命其连夜赶制孝服,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刘备发誓要踏平江东,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命丧白帝城。刘备和张飞为义气而丧失理智,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

(11)、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

(12)、朋友劝阻他说:“就凭你这些乌合之众,对抗蒙元,无异于‘驱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回答他说:“我当然知道这是不自量力。但是现在国家危亡,必须有人站出来,冲上去,这样才能引领更多忠臣义士奋起。”于是,书生文天祥带领义军日夜兼程赶赴临安“勤王”。

(13)、续范亭毕生的战斗经历表明,他不愧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强战士。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跃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由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

(14)、(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6)、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17)、殊不知,英雄背后,也有凡人的一面。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因为他们生来高尚,而是因为他们在那些关键的历史瞬间,选择了逆流而上。

(18)、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35年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自戕,逼蒋抗日。被救后继续奔走,呼吁抗日。

(19)、光明正大以身报国舍己为人乐善好施成仁取义为国损躯舍身求法视死如归大公无私成语大公至正释生取义杀身成仁从容就义以身许国为国捐躯公而无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舍身取义铁面无私视死若归

(20)、《雪人的故事》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的作品集,杨鹏是中国首位与迪士尼签约的作家,他的这部作品包括《雪人的故事》《冰堡之战》两个中长篇冰雪童话故事。作家的文字风格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以科幻小说闻名,书中他将这种科幻精神与冰雪元素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奇幻历险的冰雪故事。

5、舍生取义的诗句和事例

(1)、追悼会上,中共信阳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活动,并追授李芳为“全市优秀共产d员”。信阳市人民政府追授李芳为“优秀人民教师”,信阳市总工会追授李芳“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信阳市妇联追授李芳为“信阳市三八红旗手”。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时期文天祥《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3)、每读历史,往往会为英雄所感动。赴死为求生,愿有追求的人都能活得遂心如意,人生酣畅淋漓。精选八首印象深刻的诗,与朋友们共勉。

(4)、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5)、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6)、这就是说,“义”高于一切。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8)、尽管是“被退休”,但是文天祥本人对做官这件事也没有表现得多奋进。史书记载他生性奢华,夜夜笙歌,左拥右抱,纸醉金迷,吃饭时“每食方丈”。而且他还有象棋瘾,得空就要找人杀几盘,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还把象棋玩出了花——夏天时,他会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

(9)、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0)、(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八婺大地物产丰饶、钟灵毓秀,许多地名的来历、含义,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特别是那些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背后有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历代名人的清廉故事。

(12)、1937年9月,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d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

(13)、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4)、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15)、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6)、朱大典的一生颇为曲折,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他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晚节可歌可泣,也如八咏楼一样千古流芳。

(17)、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