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
1、
(1)、思路分析:本句考査“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做此类题,要明确各个句子的含义,判断句子到底为否定还是肯定。
(2)、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3)、请写出《山居秋暝》中含有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⑴父爱是一棵大树,让你的身体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拥有一片阴凉;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的欺凌也沉着坚定。
(5)、 人力资源总监杜深龙说道: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是必须。当我们通过改变而获得重生后,我们就能去领略生命新的长度和高度。
(6)、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人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
(8)、(2)这次作文大赛的(截至截止)日期是元月28日,可千万别错过。
(9)、我大学读的是数学专业,毕业后教了不到两年的数学,由于缺少计算机教师,再加上我本人比较喜欢计算机,所以学校就让我外出进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之后一直担任计算机教师。由于计算机是知识更新最为迅速的专业,这边刚学会不久,那边新的知识就会迎面扑来。因此,注定了计算机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和知识。多年以来,我始终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或者去国内外高校进修访问,或者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当然更多的是自学。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更新、补充、扩展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10)、生旦净丑锣鼓喧天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字正腔圆惟妙惟肖(或者活灵活现)感人肺腑(或者动人心弦)余音绕梁 每空0.5分
(11)、(2)父亲平日是很(严厉)的,从不放过我们任何缺点错误。
(12)、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13)、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首观书有感,一共有两首。小学阶段,基本上学习其一就可以了,相对来说语句简单,容易理解。而这其中的两句,现在也经常被引用,那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底什么意思,稍后就会知道。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为什么小学时要学习这首诗呢,那是因为朱熹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注意随时学习新的内容,为自己的学问补充新的知识,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才会有更活跃的思想,才会达到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成就。
(14)、 读了这首诗,我从中得到启发,我也想让自己像小池的水一样清澈,所以我要定制好我的学习计划,规划好我寒假的读书计划,在寒假生活里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丰富更新,让视野更开阔。
(15)、第三句开始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了。问就是询问,渠在这里指的是它,也就是方塘之水,那得的意思是怎么会,这里的那和哪是一个意思,所以读音上需读哪,第三声。清就是清澈,如许是如此,这样的意思。问那汪水塘,你怎么能如此清澈的呢?
(16)、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17)、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8)、名师详解:第⑷句“困难大”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可后一分句却强调“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不是递进的关系,两分句之间的意义为假设关系,可以改为“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19)、这里有一个词不好读,“艨艟巨舰”,跟老师再读一遍。
(20)、四类文:有内容,感情不够真实,有明显语病,字数不足,得19—21分;
2、
(1)、
(2)、欢迎来到句子之家,用你们的火眼金睛给调皮的句子排序吧。
(3)、⑩蔡林反复看着,想着,然后把信小心折叠起来,放进兜儿里,昂首挺胸、欢欢喜喜地朝家走去。他一面走,一面摸着兜儿,好像里面装着宝贝似的。
(4)、 我是一个小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各种知识都知之甚少,如果不从小紧紧抓住读书这个源头,长大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现在开骀,我应当好好上课,认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课后多阅读各种课外书,让各种书上的知识像泉水一样不停地流入自已的大脑,让书伴我成长。
(5)、⑹名师详解:本题考査点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需结合全文作答。差生档案里全是一些世界名人,而这些名人都曾经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域的差生。所以王老师的目的通过这些名人的经历来激励蔡林,让他从“差生”的阴影里走出来,因此王老师的真正用意是使蔡林重新树立自信。
(6)、国家“十一五”规划“新时期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区
(7)、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只是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诗人也以此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8)、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
(9)、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来回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10)、⑷瞧她那_____得意相,一定又有什么高兴事。
(11)、⊙清华班校区:实验小学西门4楼 6082266
(12)、⑵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点是句子内部逻辑顺序、词语搭配是否应用合理,要解决这一题,首先是对字词的积累、把握要好,然后根据语法结构、词语搭配等进行分析解答。
(13)、第31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4)、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界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
(15)、“我在一年级时,老师就带着我们在学校的一堵老墙前诵读朱熹的《观书有感》,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16)、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今天,我试着来给大家讲讲我对其一的理解吧。
(17)、朱熹写这首诗的时候,南宋政府正下令禁止学习他创立的学说。所以,朱熹只有四处讲学。当他来到福建、江西一带的时候发现,这里人才辈出,所以非常欣喜。后来,有对儿来自蛤蟆窝村的兄弟俩邀请朱熹去讲学,他欣然应允。因为在这里的教学非常顺心顺意,所以朱熹就在这个村子里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所以你看,我刚才说什么来着,本诗是在勉励大家读书时也要学习新的内容,也是在告诫大家好好学习。
(18)、二类文:感情较真实,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得25—27分;
(19)、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乐。
(20)、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3、
(1)、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比针尖还小,
(2)、⑶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
(3)、同学们,朱熹是不是很了不起?以几首古诗就把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注重方法等道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不愧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诗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春日》,你们可以再读一读、背一背哦!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5)、⑺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6)、(1)“松鼠鳜鱼”是苏州的一道名菜,我们要好好( )。
(7)、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第60期-《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10)、⑺名师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可以先理清记叙文六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文章的主要人物为新来的王老师,主要事件是老师用“差生档案”来鼓励自认为是差生的蔡林,结果是蔡林找回了自信。
(11)、⑦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级。
(12)、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那就通过自己细心认真的答题来展示一下吧!注意认真书写才能获得整洁分哦!
(13)、因为这声音是伊丽莎白听到的最后的声音,对她而言弥足珍贵;最为主要的是这声音里是小伙伴们以及周围的人们一颗颗火热纯美的爱心,这声音给伊丽莎白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2分
(14)、 我偶尔读到一首关于读书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并不大,可是,那小小的“半亩方塘”为什么能如镜般映出美丽的“天光云影”呢?南宋诗人朱熹提出了这个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诗人将视线伸向远方,哦,明白了!“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小小的“半亩方塘”并非一塘死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补充,它才不会干枯,才会清澈如镜地映照出“天光云影共徘徊”。
(15)、⊙作文校区:实验小学西门电梯5楼 3012656
(16)、 最近,我学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说理诗,这首诗是由读书生发的感想。这首诗描绘了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好像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那方塘的水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想要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读书学习,温故而知新。
(17)、 诗人虽然写了一番清新的田园风光,但是他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原来诗人是借着美景写出了他对于读书的领悟,说明读书要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道理。
(18)、HI,我是哈哈老爸,这里是我为你们开辟的一个新专栏,叫做《哈哈老爸说古诗》。以后每周三推出,周六复播。让我们一起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认识每一首古诗的古诗,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更可以孩子学习中文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19)、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1个标点,1个错别字,3处语病)(5分,每处1分)
(20)、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4、
(1)、朗读者: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四(10)班 刘佳汶
(2)、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3)、 半亩大的池塘,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停地注入,池水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清澈见底。荡漾的水面映照着蓝蓝的天空和五彩缤纷的云彩,它们仿佛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飘荡,快乐地舞动它们美丽衣裳。
(4)、朱熹的“ ,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
(5)、 如果在车上,应该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抓牢,等地震过后再下车。
(6)、“这个秘密”具体指
(7)、⑶(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8)、伊丽莎白热爱音乐,酷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的耳朵做了一个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将完全消失。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时,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9)、我们慢慢地阅读,细细地品味。小小的心灵立刻充满了在学校的那些美好时光和朗读时的幸福感。
(10)、 《观书有感》是南宋诗人朱熹创作的七言绝句,本首是组诗里的其中一首。
(11)、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13)、 流连忘返 千姿百态 若隐若现
(14)、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伦敦儿童医院病房里的7个孩子。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15)、②放学后,王老师特意在校门口等蔡林,给了他一个大信封。()
(16)、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17)、(1)负隅顽抗:
(18)、⑴思路分析:这是一组送别诗的识记考查,学生要解决这一道题就要对这些关于送别的千古佳句熟记于心。
(19)、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这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20)、 (④)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5、
(1)、(1)沉默的泪水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一首哲理小诗。诗人以象征的手法,把阅读后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他的心灵为何这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在此诗当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亮点。如今,这一句已成为千古名句,不少人都把它作用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最终成为有学问有见识的人。
(3)、 (③)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4)、一类文:选材恰当,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得28—30分;
(5)、名师详解:⑴句为反问句,语气强烈的表明了④句的意义:“这是真理”。③句为双重否定句,语气相对强烈;⑷句为一般性陈述性,表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②句为否定句,直接否定,故与其他三句不同。
(6)、思路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词语中音、形、义的运用是否正确,对于平时的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释义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需从字的最基本识记去入手。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
(8)、皇台酒厂做了一个广告:北有皇台,南有茅台。可是,广告播出后,酒厂的销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宣传科长知道后,仔细研究了广告词,将广告改为“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不出三个月,果然大大提高了皇台酒的销量。
(9)、 同学们,朱子借用池塘活水的道理,教会我们读书、学习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和这个同学一样有很大的收获呢?
(10)、用“ ”画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4分)
(11)、(1) (2)
(12)、思路分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要正确解答,首先是要熟记古诗同时要按不同意象、事物来给古诗分类,然后根据积累,选择出正确答案。
(13)、名师解析:关于咏梅的诗句很多。第一句是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
(14)、“我们爱你—— ,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几句中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 。读完本册课本,我们还欣赏了安塞腰鼓的 ,领略了 的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15)、老先生开口说话了:“听说,你喜欢我写的《观书有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吗?”
(16)、近来,我班读书的氛围更加浓厚了,一有空,同学们就捧起书如狼似虎地读起来。现在,不少同学以读完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家》、《简·爱》等古典名著。我们写的作文也有多篇发表,因此我班被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
(17)、“翰墨书香满校园,经典文化润童心”,同学们,早上好!我是经典传诵人——郭老师(苏老师)。
(18)、古诗是我国文学瑰宝,许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如朱熹的诗句“ ?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又如《示儿》中的 ,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胸怀天下,热爱祖国。
(19)、(3)奶奶说着一口地道(dìdào dìdɑo)的上海话。
(20)、沈玉欣同学在十三中小升初选试中以98分成绩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