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简介
1、弗朗西斯培根最著名的作品
(1)、慢慢的,戴尔开始酗酒,用昏沉的精神状态来逃避现实,而培根虽然已经厌倦了这位恋人,但因为展览中许多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他,所以培根觉得,虽然戴尔无法取悦自己,但确实只有他在场才是最恰当的——只要他没喝醉。
(2)、因此,如果一个人还要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需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需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3)、2014年2月13日,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培根画作《乔治·戴尔肖像》拍出26亿天价,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现代艺术作品之一。这件肖像作品中,一个人的脸总是有点模糊,好像培根在那张脸上不断地涂抹、挖洞、蹂躏。仿佛那张画里放进了他的灵魂和心。
(4)、《培根论人生》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的精工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5)、在培根21岁时,取得了律师资格。随后又担任了女王法律顾问和首席检察官等,并且开始“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致力于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
(6)、培根从小就喜欢易装,他也因为同性恋的身份惹得父亲不满。许多人推测由于他父亲家族的军旅经历,加上英国中上层社会对男性气质的特别要求,故而无法容忍培根的性取向和易装癖。事实上,不只是培根,他的哥哥也被父亲送往南非锻造完美的男性气质,而这仅仅是因为对长子选择的伴侣不满。培根的哥哥最后在赞比西感染破伤风,因未能及时医治而早早病逝,从小孱弱的培根竟然是兄弟里唯一活过三十岁的。
(7)、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8)、培根之所以偏爱欧洲,和当时英国的环境有关。虽然伦敦的地下同性恋不在少数,但都被社会严厉地打击和排挤着,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就曾说过:「那些男人就该拿枪毙了自己。」。而同性恋行为在英国(包括殖民地在内)也被归为违法,这项法律一直到1979才废止。培根的舅舅带培根入住进柏林最奢华的阿德龙酒店。阿德龙酒店位于柏林中心地标勃兰登堡门前,由末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治下建造,它曾经是欧洲最著名的酒店,王公贵族的流连之所。即使是在多年后,培根仍能精确回忆阿德龙酒店的细节:餐车是银鑄的,每个角都是一只纤长的天鹅,架子床垂着精美的帘幔。这番极致的奢美,可以想像在年少的培根心中有多么震撼。
(9)、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长期经受欧战中人民的痛苦形象的折磨,在他作品中出现一些怪诞的、充满痉挛和恐怖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精神性格被扭曲了,就是长期被囚禁在阴森的牢房里的单个人物。材料多半来自照片,或借鉴影片中某个人物镜头,或诙谐地模拟某个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形象,再予以异化或悲剧化,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崩溃性。
(11)、有一天,培根正在镜子前兴高采烈地尝试母亲的内衣时,被他父亲发现,培根被赶出了家门。
(12)、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13)、我想培根的作品一定不是大众所喜欢的,因为他的作品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审美习惯,画中的人物迷糊不清,扭曲变形,甚至会让人不敢直视,也因此培根成为二战以后欧美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
(14)、1603年,他写了《关于自然解释的序言》、《关于自然的解释》、《论时代勇敢的产儿》等文章。
(15)、培根一生致力于将哲学和经验结合起来,将实验和理性融会贯通。
(16)、1605年,培根发表《论学术的进步》,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也是《伟大的复兴》这部巨著中的第一部分。在该书中,培根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和价值,高度赞扬了科技文明,批判了无知无识的蒙昧主义,为日后提出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本书在欧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阐发的科学分类及由此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新结构,是近代科学分类的先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17)、 About His InnerVoices
(18)、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19)、在巴黎,培根在画廊里第一次看到了毕加索的作品,「就在那一瞬间,我想,我也要试着画画了」。
(20)、培根归纳法是基于所观察到的事实,利用排斥的方法,来观察各个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培根的归纳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知识,为科学逻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弗朗西斯 培 · 根
(1)、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2)、年仅36岁的戴尔永远地离开了培根。而在培根的这次展出中,《乔治·戴尔肖像》被认为是培根众多恋人画像中最出色的一幅。
(3)、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4)、 同济大学硕士,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多年科普教育经历,热衷于公益科普活动,与小学生分享科学知识。
(5)、1623年,培根把《论学术的进展》译成拉丁文,并进行了增改,把篇幅扩大为九卷本,书名定为《论学术的进展与价值》。
(6)、培根喜欢畸形和病态的主题,最擅长运用多变的技法以有力笔触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野蛮、恐怖、愤怒和兴奋。并根据自己内心的幻象和痛苦,运用漩涡式样的笔触,表现被摧残后的扭曲和破碎的心态。在培根的笔下,形象不再是按照真人或动物画出来的,他向人们展现了命运被遮盖了的景象。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个人的孤独和苦恼成了他最喜欢表现的主题。他的画面上往往出现的是一个可怖的、痉挛的、孤寂或挣扎的肉体,一个难以名状的“食尸鬼”或是一个咆哮着的恶魔,它或坐或站在一个幽闭着的阴森的空间中,很像一个阴暗的单人牢房。这些怪诞的变了形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痛苦和紧张的情绪震撼了西方画坛,也使培根作为揭示人类生存困境的艺术大师蜚声大西洋两岸。培根的作品大都是即兴的,他的想象力在他的《基督受难图》三联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在他的《基督受难图》中,肉体被随意地拉扯成各种形状。据他自己说,他所要塑造的是一个痛苦和恐怖的世界,是要画出巨头和掌权者的孤寂。 就培根绘画的特殊技法而言,他喜欢利用画笔和颜料的效果,使之沉浸到画布的编织纹理中去。这和他偶然发现的许多方法一样,源于他用光了材料后而不得不在已画过的画布的反面作画。培根从来不使用上光剂,而喜欢在数年后用玻璃将画面保护起来,同时增加画面影象模糊后的效果。培根在作画时还经常直接用手指上色或用海绵、碎布片涂抹、修改画面,有时甚至加以沙子以试验表面的变化效果。他经常选用书里的人作为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使之成为激发自己的想象,寻求更新、更令人惊讶的绘画机会。 培根阅读广泛,思想独立,其作品作为战后描绘人类形体的力作,在英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弗朗西斯·培根或许是战后欧洲最具个人色彩、最强有力又令人不安的艺术家。他在抽象风格为主导的时代,以人的形体作为创作的对象,并且也是首批公开的描绘同性恋主题的艺术家之一。培根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其作品在他1996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去世后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约翰·拉塞尔对培根有恰如其分的描述:“他从来不把自己钉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如一所学校、一个家、一个办公室、一个职业、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个国家……他老是终止他通常给人们的形象感觉:他是大自然万物中不可分类的一个。”培根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不注意社会的准则和禁忌,“远离这一切,达到了否定或违反的惊人程度”。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他的存在完全是个人的。他并不忠诚于油画颜料的传统性质,作画笔法草率,却具有精湛的技巧,他对于一张平庸的彩色照片与一张名画的态度无太大差别,按照他的观点,“每一形象在潜在意义上与所有的形象相等”。他让自己的想象力在画面上驰聘,白日梦的基调屡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在冥想的冲动中不停地创造着。
(7)、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8)、此外,培根有遗传性气喘,在接近动物的时候尤其严重,但他父亲依然热衷于打猎,并曾因此让培根发作得无法呼吸。他曾多次和朋友们开玩笑,说对艺术家而言童年就是一生。童年频繁的迁徙、严苛冷漠的家庭生活可能在他身上烙下了印记。但那未必是他在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而是那种躲在复制品后面那种对人的兴趣和距离。
(9)、“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10)、“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09-1992)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一生都在寻找、伤害伴侣的孤独的人。”
(11)、现在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我报警,要么你跟我上床!
(12)、《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ThreeStudiesforFiguresattheBaseofaCrucifixion1944)是培根的成名作,用油彩和油蜡笔在一种木质纤维壁板上创作的。这幅画的发想是基于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作品《复仇女神》,画的背景以焦橙色为主,并以基督教祭坛画的经典形式三联画的形式构成,每格中分别有一个扭曲的拟人动物
(13)、在现实世界里,这个故事发生在1963年,54岁的弗朗西斯·培根搬进伦敦南肯辛顿一处马厩改建成的二层楼房,从此也迎来了他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画室摆满了画布、作品、颜料,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那天晚上,这个叫乔治·戴尔(GeorgeDyer)的男子选择了留下来,从此,一个小偷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年的虐恋。
(14)、1954-1961年是培根艺术的新阶段,他开始发展一种变形程度稍低的风格,更直接地基于当时的生活,有时是其特定的朋友、熟人。至1957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绘在深蓝的背景上,新鲜的颜色被小心翼翼地涂抹于被弄污的背景之上。这一特殊技术有时给形体以一种非实体的、鬼魅般的形象。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初,受到凡高的影响,培根的作品开始走出“黑暗”进入“光明”,并开始绘制一些凡高作品的变体,如《路上的画家》。当然,培根作品中与实物等大的形体、作画时的狂暴的笔触,都与凡高的小型绘画有明显区别。1961年以后培根的晚期风格成型。晚期的作品有这样一种倾向:表现强光照射下的单个人体(常为男性),站或坐于一个幽闭恐怖的无窗的室内。培根还经常画他自己及好友的小型头像作品,有时这些画结合成三联画的形式,如《三张头像习作》,同一个头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描绘。与早年对存在诸形的变化不同,培根晚期的作品主要包括他所认识的特定的人的画像,由此也更密切地与他的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其绘画素材不是来自活人,而是出自记忆与照片。培根发现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他能更轻松地以粗暴之力为画面带来紧张之感。为了脱离传统的绘画程序和探索新的可能性,培根开始采取随机方法——往画布上甩溅上一抹颜料,将其视为一种与他所喜好的赌博近似的冒险行为。他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研究过尼采著作、样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并深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他习惯使用人物形象作为图画设计的基础,并使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带上感情色彩。他常从过去大师的画中选材,然而他对这些题材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经验和内在的极度痛苦,这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
(15)、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新贵族家庭;12岁进入剑桥大学深造,从此开始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在他父亲突然病逝后,培根回到伦敦,一面在法学院攻读法律专业,一面四处谋职挣钱。
(16)、培根是一位哲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他说他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是解释他的见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读物。
(17)、主讲人:倪石砂,英语口语教师,西方艺术爱好者,大连市图书馆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志愿老
(18)、年轻时的培根的外表引人注目,这一点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身上也是一样,萨特和波伏娃都曾被卢西安的英俊相貌震撼。不过在培根身上,除了有时代的印记,还有英国社会中的阶层因素——哪怕是那个从二十世纪初已经不断衰败的精英阶层。
(19)、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戴尔被人发现瘫坐在盥洗室,他的身边还有一只空的安眠药瓶。
(20)、培根最受争议的作品可能是十字架系列中野兽手臂上的纳粹袖章。事后他自己承认,画纳粹袖章是很愚蠢的做法,他只是想在那里加个图案,好让画作的颜色得到平衡。对他来说,那幅画中的纳粹标志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不具有意义,因为当时他刚好在读有关希特勒和纳粹的书,看到了很多卍形的标记,也就下意识地将这个标志带入了画作中,不过这个解释恐怕令很多人不满。
3、弗朗西斯培根的读音
(1)、培根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并且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TriptychofGeorgeDyer戴尔三联画,1973
(3)、培根从根本上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他不满意古希腊哲学家以及由此而发端的轻自然哲学,重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神学的学术传统,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妨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使自然哲学处于幼稚状态。
(4)、1854年,培根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后来培根结识了女王的宠臣、青年贵族埃塞克斯伯爵,成了他的朋友和顾问。当埃塞克斯失宠、密谋政变被捕后,培根作为证人和密友在法庭上指控埃塞克斯有罪,埃塞克斯即被处死。因为这件事,培根遭到很多人的非议。
(5)、中文名:弗朗西斯·培根 外文名:FrancisBacon
(6)、弗朗西斯·培根是本世纪唯一的一位享誉国际且具影响力的英国画家。他的绘画风格非常一致,从早期到最后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感受到画家有非常清楚明确的世界观。培根拥有绝佳的绘画技巧,是一位大师。没有任何一位认识人像画的困难的人会对于培根在油画上的处理和表现方式不感到佩服。这种罕见的完善的背后是他无比的毅力及对他所选择的媒介的彻底了解。
(7)、培根的父亲出生于澳大利亚,之后回到英国接受教育、参军,曾随军驻扎在爱尔兰。退伍后做起赛马训练的生意,因为他认为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比伦敦更经济实惠也更宜居住,便将事业和家庭迁了过去。
(8)、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作家、思想家,我们最熟悉的作品应该要数他的《培根随笔集》。
(9)、受早期新闻胶片的影响、迈布里奇的运动研究、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以及直接引用希特勒及其d徒的新闻照片,创造了一种半真半幻的世界,一种公众的恐怖与个人的恶梦。然而,用培根自己的话说,无论这些作品看上去如何复杂、神秘,其目的在于去“诱捕真实”,营造一种尽可能强烈的紧张感,却不陷入幻想之中。它们通常尺寸较大,表现之铺陈壮丽,其用色与笔触让人想到16世纪威尼斯画派提香的作品。凭借绘画作品的独创性和有力的风格,培根声名鹊起。
(10)、弗朗西斯·培根(1909年—199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他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位风格怪诞的表现主义画家。培根通过作品中的怪诞形象来揭露当时世界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难。丑陋的面容和极度痛苦扭曲的表情,让培根的绘画作品极具表现力和煽动性,也让培根成为二战后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
(11)、同时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等。
(12)、培根在1937年与其他年轻画家一起在私人画廊托马斯.阿格纽父子公司展览,同展者包括英国著名艺术家格雷厄姆.苏瑟兰,他成为培根的友人和导师,也是他将培根介绍给泰特现代艺术馆的馆长约翰.罗滕斯坦,促成日后使得培根名声大噪的两次回顾展。1945年,培根在伦敦的利菲弗画廊开办个人展,展出了成名作《三张习作》。1962年和1985年,培根两次在泰特美术馆开办了个人回顾展。
(13)、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14)、戴尔是不是培根深爱过的人。传记这样描述戴尔死后培根的生活: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巴黎,一次又一次地住进同一家酒店,就像需要不停地靠近死亡的场景,来试探内心深处一样。培根说,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乔治,深深感到内疚。即使在戴尔死后多年,培根依然画着他。
(1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16)、培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20岁时开始创作油画,他的画法完全不符合学院派的主流画风,在伦敦一直默默无闻,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画法,画中的人物形象扭曲、愤怒、恐怖、寂寞,但似乎又有一些兴奋,那种强烈的情绪会触碰到观者的内心,会引发你对命运的思考。
(17)、培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个颇有才学的加尔文派教徒。由于家庭的关系,培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岁时即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担任他导师的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三一学院院长怀特姬夫特博士。
(18)、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培根被授予爵士爵位,并且在政界步步高升,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就任总检察长,1618年成为大法官,同年被封为男爵。
(19)、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培根就对具有1500年历史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他宣称,剑桥的教授们把自己的学问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是大错特错的。1576年,培根因不满学校教学内容而中途辍学,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到法国工作。1579年,由于父亲突然病故,培根回到英国。从此,他开始攻读法律,21岁时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一名律师。
(20)、培根仍然以专业姿态完成了当天的展览开幕,维持着迷人的大艺术家形象。但他也对亲密的朋友说:他泼洒金钱,制止戴尔偷窃,剥夺了他的身份,也终结了他存在的理由。不久之后,培根以死亡场景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三联画,其中一幅,是戴尔卧倒在马桶上,往马桶里呕吐,像是一首令人难忘的黑暗哀歌。
4、弗朗西斯培根属于什么流派
(1)、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62年的培根,byJohnDeakinforVogue
(2)、后来,培根搬到巴黎最嬉皮和先锋的区域之一蒙马特。那里聚集了大批文艺界人士,包括超现实派画家、旅法日本艺术家藤田嗣和他的交际花模特Kiki;带着私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到巴黎的美国出版商爱德华.提图斯及其夫人海伦娜.鲁宾斯坦(著名美妆品牌赫莲娜的创始人)。
(3)、当时12岁的他觉得大学里面的学习使得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就开始独自思考人生的真谛。几年之后,他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居住在法国的巴黎。培根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几乎走遍了整个巴黎,这一段经历让他接触到了不少新的事物,吸取了许多不一样的思想,对他改变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几年后,他突然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于是自己的贵族家庭也开始了许多矛盾,他陷入了贫困当中。回国之后,他一边进入法律学校开始攻读法律,一边四处谋求职业以养活自己。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当时他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了,于是他决定把一些脱离自然与实际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改变引入到知识论当中。过了两年,23岁的培根当选了国会议员。后面经历了十多年,他没有得到任何的变化。直到伊丽莎白去世之后,他扶摇直上,被授予了许多的职位,其中包括爵士,顾问,副检察长,首席检察官等。
(4)、▼ 对不起,如果没有遇到你,我会变成别的样子
(5)、戴尔去世5年后,他才有了一个新情人,小他40岁的吧台小弟约翰·爱德华兹。晚年的培根变得平和,他将爱德华兹设立为自己的惟一继承人。虽然一生有数个同性伴侣,但穷尽一生,培根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伴侣。他曾说:我的梦中情人就是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身躯,配上尼采的心灵。他希望对方比自己更强壮,身体上和精神上,完全征服他,掌握他。但培根从未发现过这样一位足球运动界的尼采。他总是在二人关系中占据上风,然后抱怨他的情人过于弱智。
(6)、这天,在伦敦南肯辛顿的一幢马厩改装成的二层楼房里,培根正在屋内收拾东西,忽然听到一声巨响,隔壁房间的屋顶竟然塌了,而且还掉下来一个人?!
(7)、就在培根仕途达到顶峰之后,1621年培根以受贿罪被弹劾。培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他很快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埋头著书立说。
(8)、任何一样东西,你渴望拥有它,它就盛开。一旦你拥有它,它就凋谢……如果你非常喜欢一件事物,那就绕开它。如果你不想亲手毁掉它的话。
(9)、1620年培根被封为子爵,这是培根政治上最显赫的时期。
(10)、回到伦敦时,培根才19岁。他在南肯辛顿区做起了设计师,恰好碰以后成了他的赞助人的男友。但是培根不安于家具设计,他更喜欢绘画,并且细腻地捕捉了当时绘画的转折点:十九世纪绘画多带叙述性,讲述宗教或历史故事,超现实主义则将此全部推翻。培根的成名作基于古希腊传说,他曾提到自己被诺贝尔文学节获得者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剧作《家人团聚》深深感动,那也是基于希腊古典传说的作品。培根最著名的《三张习作》便运用了宗教三联画的形式。
(1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2)、1964年,GeorgeDyer戴尔在情人培根的画室,byJohnDeakin
(13)、培根在政界春风得意的时期,也是他积极从事理论著述的时期。
(14)、培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个颇有才学的加尔文派教徒。由于家庭的关系,培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岁时即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担任他导师的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三一学院院长怀特姬夫特博士。
(15)、当然他最为特殊的就是1616年到1621年,在这一个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出版了很多的著作,最为著名的著作就是《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等。原以为培根的结果会很好,但是他自小身体孱弱,某次经不住风寒侵袭,支气管炎复发之后就病逝了。
(16)、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乔治•戴尔肖像
(17)、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18)、1971年10月,培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大型回顾展。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巨大成就,他是第二位享此殊荣的在世艺术家,前一位是他的偶像毕加索。这一期间,他和戴尔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培根阴影下的戴尔成了一个酒鬼。但这个展览里很多作品与戴尔有关,培根还是带着他一起去了巴黎。戴尔整天喝酒,展览前夜,戴尔带了一个委内瑞拉小白脸回到他和培根共同的酒店房间,但培根抱怨这位男士有脚臭,搬到了隔壁。第二天,展览开幕前,人们在房间里发现了药物过量致死的戴尔。
(19)、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70年代培根和情人戴尔(GeorgeDyer)
(20)、版权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弗朗西斯培根作品
(1)、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培根伦敦画室
(2)、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3)、此文将读书之法做了精辟的阐述。其见解与中国古代大家颇有相同之处,如“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与孟子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如出一辙;“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和陆游“功夫在诗外”何其相似;“笔记使人准确”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之分类亦极为恰当,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有须咀嚼消化者。书之精品尤要全读,读时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方可慢慢咀嚼之,品味之,消化之。
(4)、换言之,最开始吸引到培根的,就是用现代技术复制一幅经典的宗教作品,培根于是也用他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复制和创作。他购买了大量关于这幅画的书籍,因为「它就是萦绕不去」,而且「在我的内心身处激发了非常深切的情感,也打开了不同的想象」。
(5)、培根喜欢带着戴尔去看展览,给他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为他决定发型,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各种朋友,他试图干涉他的一切,将他紧紧地包裹在自己身边。
(6)、《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7)、他的父亲通过种种办法,试图将儿子从同性恋中拯救出来,他找到以男性气质出名的亲戚哈库特.史密斯带培根去欧洲游历,希望以此改变培根的性向和气质。但事实上,史密斯的生活十分放荡,用培根的话来说:史密斯干过所有会动的东西,不分男女,而这之中当然也包括培根。后来史密斯厌倦了培根,丢下他和一位女性住在一起,于是培根决定自己去巴黎看看。
(8)、也就在这个时候,培根的重要代表作、著名的《伟大的复兴》出版了。这是培根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整个加以重新改造的一部未完成的巨著。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阐述他的科学哲学,1605年的《论学术的进步》是第一部分,现在出版的《新工具》只不过是第二部分。《新工具》中培根批判了经院哲学所坚持的亚里士多德那一套科学推理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实验归纳方法论。培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近代归纳学说的基础,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新工具》堪称近代最有影响的逻辑学、哲学著作之一。
(9)、柏林以性自由和夜生活出名。虽然同性恋在当时的德国属违法行为,但一直要到纳粹时期才会被处以重刑。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英国诗人奥登曾于1929年到过柏林;他回忆道「柏林是乞丐的白日梦」。柏林有170家受警察控制的男妓院,与伦敦的情况截然不同:伦敦的同性恋虽数目不少,但活动空间受到压抑,柏林的自由和有序,使得培根初尝欧陆时就在这方面变得更成熟智慧。
(10)、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11)、培根会被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吸引,他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酗酒、赌博和淫乱。培根的狂欢宴饮非常著名,据说他每天午后时分会准时出现在惠勒饭店,通常他会点牡蛎和香槟,然后转战一些酒馆和俱乐部,直至深夜或凌晨。“我只想漂流……从一个酒吧到另一个酒吧,看看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他热爱冒险,在艺术和生活上皆是如此。而戴尔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崇拜培根,就像一个宠物小狗——这也将他置于危险境地。
(12)、在那片氛围的影响下,培根开始更系统地接触艺术,包括杂志《艺术手册》,该杂志内容从史前艺术、埃及部落艺术到现代设计都有,也评论当时最先锋的《战舰波奖金号》、《疯狂约会美丽都》《拿破仑》等电影,而这些电影已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撰写对运用流动镜头的默片杰作《拿破仑》的影评者,正是日后的超现实电影大师路易斯.布纽尔培根与艺术的最初接触就目睹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和发展。而他日后对超现实主义的抵抗可能与该流派对同性恋的排斥有关。
(13)、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74年培根在画室,byMichaelHolz
(14)、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培根在伦敦凌乱的画室
(15)、1971年的10月的一天,培根带着戴尔前往巴黎举办个展,然而戴尔一下飞机就沉浸在了酒精里。他们两个互相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于是培根离开了戴尔。这一走,竟然也是永别。
(16)、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狄德罗的人物轶事及经典著作 >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0日),生于郎格勒。
(17)、培根大喝一声,戴尔被吓了一个踉跄,差点再次摔倒。
(18)、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19)、离开家的培根并不潦倒——凭着亲友和过去的人脉,他在伦敦的社交圈小试牛刀,为自己找了几份秘书的工作,在包括圣马丁在内的艺术学院听了些课,后来又跟着远房长辈到了欧洲。
(20)、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在狄德罗的自然观中,含有转化的观念。他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还涉及事物质的变化。
(1)、培根认为,古希腊哲人仅有的一点自然哲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研究也是不得门径的。
(2)、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培根画室灵感缪斯戴尔(GeorgeDyer)的照片
(3)、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92
(4)、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5)、戴尔开始作为培根的模特兼情人,出现在培根的生活里。在艺术展上,培根在戴尔面前对着那些作品指指点点;在裁缝家里,培根按照自己的喜好为戴尔定做衣服;在酒吧里,戴尔被培根介绍给朋友,听那些人说着污言秽语;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培根与那些艺术家、社会名流热烈讨论时,一旁的戴尔只是突兀地沉默……戴尔渐渐发现自己非常依赖培根,矛盾的是,培根那世故又刻薄的社交圈又令自己窒息万分。
(6)、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培根被授予爵士爵位,并且在政界步步高升,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就任总检察长,1618年成为大法官,同年被封为男爵。
(7)、在某次酒醉后,他说:“对不起,乔治……如果没有遇到你,我会变成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