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文雅称呼(文案精选9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10 09:27:04 浏览59

水的别称雅号

1、酒的别称雅号

(1)、中国百家文化网(www.zhbj.com.cn)运营管理

(2)、唐人称酒为“欢伯”,取它使人欢乐之意。唐人诗中常见,如武瑾“隔巷闻欢伯,不招客自来”。语出汉代焦延寿《易林·坎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与宋代苏轼称酒为“扫愁帚”、“钓诗钩”之意相似。

(3)、 苦荼——荼为茶的别称,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想来,当时煮饮的茶略苦的缘故吧。

(4)、“诗鬼”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5)、清水。《晋书·礼志》上:“若乃太一初分……酌玄流于春涧之右,焚封豕于秋林之外,亦无得而阙焉。”另,指深泉。晋 潘岳《西征赋》:“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又,指君上恩泽。又,指僧侣。

(6)、“词中之龙” 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唐·李白。

(8)、鸡苏佛。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9)、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10)、隽永。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

(11)、“五言长城”简介: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

(12)、点评: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创造出了很多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14)、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

(15)、“诗佛”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16)、点评: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17)、“凌云诗才”简介:李商隐(约813年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18)、点评: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也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隐逸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故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9)、水有较高热导性和比热,可作为“载热体”在体内和皮肤表面间传递热量,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

(20)、云华。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2、水的文雅称呼

(1)、本义: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如: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响到,牵涉到)。

(2)、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3)、点评: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其诗更是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故人称“诗神”。

(4)、山肴海错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hān yáo hǎi cuò,犹言山珍海味。

(5)、点评: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6)、金饼。古代对团茶、饼茶的雅称。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7)、美味佳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ěi wèi jiā yáo。意思是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也指个人所定义的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可口美味,让人赞不绝口。

(8)、 这类别称一般不直接指茶的名称,却以其带来的意味来命名,读起来令人感觉当时的茶人别样的情趣。  

(9)、 在唐代之前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唐陆羽在《茶经》中曾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10)、指清凉的水。《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另,草名。酸浆。《尔雅·释草》:“葴,寒浆。”郭璞注:“今酸浆草,江东呼曰苦葴。”郝懿行义疏:“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

(11)、点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2)、水在体内起运输作用,可以传递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内分泌物质等。

(13)、河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不同,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河水的物理性质主要指水温、颜色、透明度、嗅和味。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于河流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固体、微生物及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14)、   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15)、点评:孟郊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16)、蔎。茶的古称。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17)、本义:停船靠岸。如:泊船、泊位(航运上指港区能停靠船泊的位置)、停泊。

(18)、 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铁观音”、“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19)、先春。茶的别称。早春时茶已吐出嫩芽,故称。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20)、碧霞。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3、带水旺财的名字

(1)、衍义:引申指“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如: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2)、“黄娇”出于宋人诗“加餐宜白粲,取醉喜黄娇”。“黄娇”与“黄流”相联系而更隐晦,娇是取其媚人之意。

(3)、苦口师。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呼茶甚急。径见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难以疗饥也。’”

(4)、点评: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5)、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教徒用的隐名,出于《释天会要》。唐代长庆年间有一游方僧到一个寺挂单,叫寺里的侍者沽回酒来。寺僧怒其不守清规,夺瓶掷向柏树,瓶碎,酒凝滞在柏树上似绿玉,摇之不散落。这游僧说:“我诵《般若经》,要喝一杯酒,使声音嘹亮。”将瓶拼合,收回泼出的酒,几口入肚。“般若汤”之名由此而来。据《东坡志林》载:“僧谓酒为‘般若汤’。”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6)、出自 元·张养浩《翠阴亭落成自和》诗之一:“安得佳肴锦鲤双。”

(7)、 瑞草魁——唐代杜牧在其《题茶山》写到:“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杜牧给了茶一个瑞草之魁的名号,足见对茶之爱。 

(8)、雨水的别称有:霖、跳珠、甘霖、嘉澍、膏泽、玄液、玄泽、灵泽、龙润、水潦、清露、奇水、滂沱、霡霖、廉纤、夜春、银竹等。

(9)、本义:猛力倒水使散开。如:泼洒、泼街、泼墨(中国画技法之一)、泼水、泼冷水(喻打击人的情绪)。

(10)、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11)、瑞草魁。唐人对茶的赞称。魁即第一之谓。唐代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12)、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

(13)、乳茗。刚冒出幼芽的茶。清姚鼐《同秦澹初等游洪恩寺》:“明朝相忆皆千里,那易僧窗啜乳茗。”

(14)、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竹、月等。唐 李群玉《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唐 李贺《江南弄》:“吴歌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宋 吕渭老《念奴娇》:“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唐 雍陶《韦处士郊居》:“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宋 苏轼《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宋 辛弃疾《好事近》:“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元 李致远《落梅风》:“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另,玉石。玉质清凉,故称。唐 白居易《苦热中寄舒员外》:“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又,容貌清俊。前蜀 贯休《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15)、“诗杰”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英年早逝。

(16)、这是苏轼为茶取的昵称与专名。因《茶经》首句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因茶叶通常为茶树叶片,所以取茶别名为“叶嘉”。《苏轼文集》载此文,并作《叶嘉传》,文中所言:“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盛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评也。为社稷黎民,虽粉身碎骨亦不辞也。”此传中用拟人手法刻画了一位貌如削铁,志图挺立的清白自守之士,一心为民,一尘不染,为古来颂条散文名篇,这也是茶别名中的最佳名号。

(17)、月团图。饼茶的喻称。唐宋时茶作团饼状,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赐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

(18)、(3)水在体内起运输作用,可以传递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内分泌物质等

(19)、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陆羽的《茶经》对茶的雅称为:一曰茗、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荈。此外还有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20)、 言其神,更多是对茶的的领悟,多有令人惊艳之语,恰如“从来佳茗似佳人”。 

4、含有水寓意的字

(1)、简介: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

(2)、点评: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故有“诗佛”之称。

(3)、点评: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4)、层流:全部水流呈平行流束运动,即水质点运动的轨迹线(流线)平行,在水流中运动方向一致,流速均匀;

(5)、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7)、茶枪。亦称“枪”。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酒帜风外肢,茶枪露中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枪,乃条之始萌者,木性酸,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8)、 晚甘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孙樵曾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其意为用十五片茶饼,供先生享用。这里的晚甘侯其字面意为一段时间后回甘的尊贵的王侯,是指武夷山的茶拟人的说法,后也常用于指代茶叶。 

(9)、“隐逸诗人之宗”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10)、茗饮。对茶的雅称。唐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瓮无谢玉为缸。”

(11)、点评: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2)、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平素极其喜爱饮茶,后被世人尊称为“茶仙”。他写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并著有《茶谱》,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称茶叶。

(13)、大泽有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是云梦的遗迹

(14)、点评: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5)、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16)、水在古代的别称有:川、微波、清淼、细流、饮、碧源、碧虚、寒晶等。

(17)、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特”。

(18)、    因酒能解愁,就像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19)、“诗囚”简介: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由于在官场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孟郊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0)、 除此之外,茶的别称还有很多,释义不但却处处显现着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对茶的喜爱,也诠释着茶友们对茶的理解。重要的也许并非茶的别称,而是当时情景下,当时爱茶人的乐趣。

5、茶的别称雅号

(1)、橄榄仙。对茶的拟称。喝茶后似食橄榄那样回味久长,故称。

(2)、茶的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

(3)、指清凉的水。《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另,草名。酸浆。《尔雅·释草》:“葴,寒浆。”郭璞注:“今酸浆草,江东呼曰苦葴。”郝懿行义疏:“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

(4)、水。汉 扬雄《太玄·去》:“初去此灵渊,舍彼枯园。”范望注:“一为水,最在下,故称灵渊。”宋 宋庠《诏下有感》:“丹穴皆来凤,灵渊并跃鳞。”另,深渊。晋 张协《七命》:“灵渊之龟,莱黄之鲐。”李周翰注:“灵渊,深渊也。”

(5)、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茶的最初字为“荼”,到了中唐以后才变成“茶”。

(6)、点评: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其诗更是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故人称“诗神”。

(7)、点评: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故人称“词中之龙”。 

(8)、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英年早逝。

(9)、  “茗汁茶汤”。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10)、 不夜侯——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11)、“中华诗祖”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年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12)、茶旗。对茶的喻称。茶叶泡开后如一面面小旗,故称。

(13)、简介: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14)、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15)、涤烦子。茶的别称。因茶有去疲劳、除烦恼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

(16)、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17)、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18)、点评:李商隐享年只有46岁,却是唐朝上千诗人中极富才华的一位,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赞誉,故有“凌云诗才”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