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意思和造句
1、邯郸学步这个词语的意思
(1)、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
(2)、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3)、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战国时代,因为只是一则故事,所以也没有确切的年代。但合理的故事背景时间还是有的。
(4)、有一次,我在家里画画,画的是一架战斗机,弟弟也想画,就模仿我画的,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一点也不像。
(5)、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6)、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7)、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8)、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9)、(释义)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0)、现分享给各位同行借鉴参考,减负增效,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1)、写文章一定明白写作要领和表达的主题,一味地模仿别人岂不是邯郸学步?
(12)、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13)、我在店里和媳妇儿吃着烫嘴的土豆粉,眼睛却看向了门外的学步桥。它的历史很久,往后的历史也会很久。
(14)、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其实是要引出有关成语的大文章。
(15)、就这样,时间不长的光景,他学来学去,竟然连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也不会了,就连回家的路费也花光了,于是,他只好自己爬着回去了…
(16)、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应立足于本国的特点,结合实际,有所去取,切忌采用邯郸学步那种生硬模仿的方法。
(17)、(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别人的人。
(18)、本意: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
(19)、滥竽充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0)、成语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2、邯郸学步的意思与造句
(1)、在那一段时间里,五年级的学生一直在背诵成语。两个星期下来,背得渐渐熟练了。一天,我走进教室,听见琅琅的背诵声,忍不住问道:“同学们,背得真好!知道为什么老师让你们背诵成语吗?”有学生回答“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有学生回答“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听,多么直接的目的!我又问:“还有别的用处吗?”片刻,一个学生说:“我可以用成语来鞭策自己。当我没完成作业想出去玩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时不我待’!”顿时,教室里一片掌声。又过了一会,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说道:“老师,我可以用成语来鼓励鞭策别人。我哥哥做作业时遇到了困难,不想再做了。我就对他说:“只有‘知难而进’,才能‘排除万难’‘柳暗花明!’”“说得真不错!”我正想夸奖几句。忽然,一个男孩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昨天晚上用成语教训了一下我哥哥!”“噢?教训人?”我大惑不解,想听一听他是怎么用成语“教训”哥哥的。“吃完晚饭,哥哥说好要送我一支新钢笔,可是刚过了不大一会儿,他就反悔了。我生气地对他说‘你要是像孔子那样,说话不算数,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啦!’”那学生说完,气鼓鼓地坐下了,看样子想起昨天晚上的事,他还憋着一肚子火哩!可他的话,把我们都给说愣了,这到底是一句什么样的成语呢?教室里静静的,掉一根针到地上都能听见。我想了一会,问那个学生说:“你说的是不是‘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啊?”“嗯!”小家伙气呼呼地点了点头。全班学生一听,也总算明白过来了,哄堂大笑,有几个笑得喘不过气来,直拍桌子。这一回,轮到那个学生纳闷了。我忍住笑,说道:“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我不由赞许说:“说得真好!这句话出自 孔子《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时,只见那个小家伙愣了一下,脸慢慢地红了,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抚摸着他的小脑瓜,笑着说:“你真够幽默的,原来成语还可以用来教训人,真好!”
(2)、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词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4)、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5)、邯郸学步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意在告诫人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考虑到实际情况一味去模仿别人,结果只能是学不到别人反而丢掉了自己的特点。
(6)、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7)、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8)、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9)、成语解释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10)、总括上述,每一个成语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寓言传说,一个古老典故,有它的来龙去脉,历史足迹。只要打开尘封的烟云,过往的世事就会萦绕在眼前。历史在烟云中变幻,哲思在雷电中闪耀,文化在沧桑中凝结,真是千古风情成语来啊。
(11)、(语出)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2)、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后人便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如火如荼”出自《国语·吴语》”;“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自《唐书·李林甫传》等,都源于历史故事。
(13)、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14)、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共2页:12下一页。
(15)、(例句)米米总爱邯郸学步,看到别人报兴趣班也缠着爸爸妈妈给自己报,一下学钢琴,一下学围棋。结果,学到最后什么都只会一半是个半瓢水。
(16)、前一个版本对寿陵小子充满了讥讽,后一个版本则堪称励志。
(17)、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寿陵少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18)、我们学什么东西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然将会一事无成,自讨苦吃。
(19)、《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0)、疫情严峻,给宅在家的孩子们进行《木兰诗》范读
3、邯郸学步的意思简写10字
(1)、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2)、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搞笑的故事。
(3)、学步桥横跨沁河,为方便群众出行,赵国把“沁河木桥”这一项目列为了当年的民生实事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为广大赵国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两千年后的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五百年后新中国解放后,又历经了重建。
(4)、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5)、井底之蛙: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6)、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我们学什么东西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然将会一事无成,自讨苦吃。
(8)、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9)、释义: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10)、我们不能像邯郸学步那样,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比如:写作文更不能邯郸学步,要有自己的特色。可老师说我懂得邯郸学步的道理,做得全是邯郸学步的事,说得我脸红。
(11)、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12)、在浏览器中输入下载链接和提取码,即可下载完整资源包。
(13)、请记住邯郸学步的故事,英文没过关,中文啥也不是。
(14)、1963年,我在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中,尝到了成语给人生带来的指引作用。那时候,我们老家安平县只有两所正规中学,一所在乡村,一所在县城,而考生们最渴望上的是设在乡村的后张庄中学,它是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据记载,1960年,其高考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六。这所学校,每年只招收四个班学生,所以小升初的入学率便可想而知了。难是难了些,可是,一旦进入了这所中学,就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只要继续努力,升高中、考大学都不会有问题。
(15)、 (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16)、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17)、(我的卧?湾)马誉炜|寻找胖儿●《磨合人生》连载(42)
(18)、(辨析)“邯郸学步”和“数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数典忘祖”仅有此意;而“邯郸学步”还有“别的什么也没学到”的意思。
(19)、最后,邯郸的舞步能够让周边国家慕名前来学习,应该是作为赵国都城之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将都城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158年。寿陵小子到邯郸应该是在此之后,也就是公元前386年之后。
(20)、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最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4、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的意思
(1)、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2)、(我的卧?湾)王力|词韵和平仄&普及格律诗知识(10)●卧虎文学课堂
(3)、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4)、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的美和怎样的帅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下定决心要到遥远的邯郸,去学习邯郸人“美与帅”的走路姿势去了。
(5)、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6)、米米总爱邯郸学步,看到别人报兴趣班也缠着爸爸妈妈给自己报,一下学钢琴,一下学围棋。结果,学到最后什么都只会一半是个半瓢水。
(7)、多么单调乏味的讲话!他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8)、英译汉)多么单调乏味的讲话!他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9)、古时候,燕国有一位寿陵少年。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别人的好,饭菜是别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别人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0)、成语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11)、西颦东效、寿陵失步、东施效颦、邯郸匍匐、衣冠优孟、寿陵匍匐、邯郸重步、鹦鹉学舌、步人后尘、亦步亦趋、鸲鹆效言、数典忘祖、优孟衣冠、枉辔学步。
(12)、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有独立的思考,决不能鹦鹉学舌!
(13)、哎哟东施、邯郸重步、鹦鹉学舌、步人后尘、亦步亦趋、鸲鹆效言、
(14)、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15)、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16)、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17)、学习经验是必要的,但不能邯郸学步,要用所取舍。
(18)、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19)、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20)、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就像邯郸学步那样,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比如:小朋友总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电视机里的大力士抱西瓜,一会儿学习超人飞,结果把自己给砸了或摔了,这就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5、邯郸学步的意思和造句子
(1)、不管是哪个版本,寿陵小子敢于付诸行动,并且付出了艰辛努力,已经触摸到了当时潮流的最前沿,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谁不知道在家里吃饱喝足睡大觉舒服呢?
(2)、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但是,如果出现认知偏差或对其处理不当,异化翻译也会导致邯郸学步,造成译文表述荒谬,乃至丧失意义。
(5)、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佛教以及外来语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教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悠久深厚,密不可分的,正如一位学者说:“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化。”佛经里边的一些语句和典故,不少就此演化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等。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民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原则做交易”“按劳取酬”等等。
(6)、隐藏部分附完整资源(word版教学设计+PPT课件+课堂学案)下载地址!
(7)、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8)、“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9)、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10)、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11)、 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12)、 坐井观天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 邯郸学步
(13)、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