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学家邓稼先的资料
1、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资料30字
(1)、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
(2)、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物理学家、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正要启航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钱学森800多公斤重的书籍和笔记本被扣留,钱学森本人被指为“间谍”,被押送到特米那岛上关了起来。
(4)、1950年11月,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自左至右)于日本蒙难释放后留影
(5)、他是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病逝,享年91岁。
(6)、在赵忠尧将极大的科研热情投入到中国核事业时,人到中年的他被打成“右派”!1958年,生产“大跃进”的浪潮冲击着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赵忠尧生性耿直、实事求是,这让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也自然招来了更多的麻烦。作为世界顶尖物理学家,赵忠尧有近十几年时间没有机会好好搞研究。
(7)、“前途不明也要回国,国家一穷二白也要回国,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钱先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郑哲敏说。
(8)、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9)、在221厂,王淦昌依然主抓爆轰实验,也就是“冷实验”工作。爆轰实验分散在几个离他住地很远的实验基地进行,这里远比当年17号工地大得多。为了随时掌握实验进行的情况,他便走马灯似的穿梭在几个实验基地之间。每天,人们都可以看到王淦昌穿着一身统一配发的军用大衣,脚上穿着一双高筒靴,坐着吉普车匆匆而过。在基地,小伙子们都幽默地称他为“王老头”。
(10)、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11)、1902年,赵忠尧出生在浙江诸暨,父亲当过私塾老师、行医医生,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痛心疾首,特别寄希望于子女能够有出息。
(12)、这台250万电子伏静电加速器,一直为共和国服役到2000年前后。
(13)、核武器工作保密程度极高,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一丁点信息,而工作人员的行踪、与何人会面也是有着特殊要求的。一次,王淦昌刚从基地回到北京,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就又接到了让他立即返回西北基地的命令,他便不得不马上启程离京。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来北京的日本科学家想要见王淦昌,而他的身份是无法会见外宾的,于是周总理通知他赶快离京,返回基地,同时告诉外宾,王淦昌不在北京,无法约见。
(14)、父亲去世后,我们秉承他的遗愿捐款50万元设立"王淦昌物理奖",奖励在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粒子物理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同时为他的家乡常熟市捐款10万元,用以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
(15)、1956年,王淦昌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并被选为副所长。他领导的物理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
(16)、1937年10月初,在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前,突然跑来一个脏兮兮的乞丐,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抱着一个咸菜坛子,急切地要求见梅贻琦校长。
(17)、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18)、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19)、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物理冶金学家
(20)、更不要说,他以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用“面子”为中国请回多少人才,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与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多少距离。
2、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名人名言
(1)、他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奠定理论基础,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破土动工,有一半的技术力量来自他和他的学生们!
(2)、1941年,王淦昌发表短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按照王淦昌论文中的建议实验,接近完成了中微子验证。这时,身在大西北的王淦昌,嘱咐助教孙沩和学生许良英,希望他们把实验进行下去,可惜他们都没有沿着王淦昌的设计走下去。1995年,美国科学家F.莱因斯因证实发现中微子的存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传来时,88岁高龄的王淦昌淡淡地说:荣誉应当归于最后做出结果的科学家。
(3)、人生并不是短短的一支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一支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把它交给下一代人们。
(4)、还能放心坐飞机吗?上海浦东机场又发生跑道入侵事件
(5)、警惕!牙签弩之后,又一种危险玩具出现在校园,让孩子远离!
(6)、邓稼先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7)、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8)、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我国遭遇了文革浩劫,幸好在周恩来的保护下,尖端科技领域还算相对平静。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王淦昌也依旧无法幸免,遭受到过批斗。尽管如此,他还是顶住压力和委屈,始终以科研为重。氢弹原理实验成功后,聂荣臻激动地握着王淦昌的手,而王淦昌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不轻松!”
(9)、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d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10)、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1)、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曾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母亲王淑蠲。
(12)、邓稼先为邓石如后人,父邓以蛰,大学教授。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年仅26岁。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第九天决定回国,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客轮。
(13)、梅校长仔细一看,才发现这蓬头垢面的乞丐,竟然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赵忠尧,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
(14)、2018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
(15)、嘀一声,1000元没了!银行卡上有这几个字的要注意
(16)、1973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已经是71岁的赵忠尧,终于恢复工作。
(17)、赵忠尧入南京高等师范就读时,南京高师正要扩建为东南大学,1924年毕业后,他留在东南大学,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叶企孙从国外归来至东南大学任教,赵忠尧成为叶企孙的助教!
(18)、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邓稼先曾在1979年一次核航弹空投试验失败后接触过用于制造其核装置的钚,1986年因身患长期放射伤害导致的直肠癌症逝世。
(19)、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20)、赵忠尧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鉴定书上签字
3、关于物理学家邓稼先的资料简介
(1)、他一生未婚,也无子女,平日生活的起居室不足10平方米,甚至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这样一位生活简朴的老人却多次无私捐赠,帮助有需要的人。
(2)、太平洋比基尼环礁上空升起蘑菇云 图/视觉中国
(3)、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两人年龄悬殊的“老少恋”不仅轰动全国,也触动了一些人,受到他们的讥讽。
(4)、至今,钟南山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除出差等特殊情况,每周四下午都要出诊,每周三上午9点到12点查房,这位被誉为“医学界良心”的传奇人物经常跟人们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5)、别人可以担任的工作,我何必一直担任下去呢?但是有一项工作我是不会辞掉的,就是科研。
(6)、章莹颖案新进展:辩方六项动议被驳回嫌犯最高可判死刑
(7)、他在许多场合公开评价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8)、赵忠尧并没有白白带回那50毫克镭,当年在昆明城北,西南联大物理系师生曾用极其简陋的条件,利用这50毫克的镭做了些中子放射性元素实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激发了一代代中国核物理科学家!
(9)、 ——钱三强
(10)、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11)、1929年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时与导师合影。前排右四正后方为赵忠尧
(12)、王淦昌曾担任大学教授20年,桃李满天下,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是他的弟子。在国防科研领域,他言传身教,周光召、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程开甲、杜祥琬、胡仁宇、胡思得、唐孝威、吕敏、丁大钊、王乃彦、贺贤土都曾接受王淦昌的直接指导。
(13)、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14)、1950年11月赵忠尧(前排右二)经香港回到新中国
(15)、他是我国“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
(16)、8年前,他毅然放弃英国优质的生活,不曾犹豫;8年里,他高速运转在工作岗位上,不曾停歇;8年后,即使疾病缠身,他依然坚持为国攻关,不曾放弃。
(17)、黄大年、钟扬……斯人已逝,追思犹存。从他们的家人、学生,到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奋斗者们,他们以“致敬”追忆着逝者的故事,更以“奋斗”继续着他们脚下的路。
(18)、爱情究竟是谁的事?相信每一个人都认为这完全是自己的事。
(19)、1982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20)、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四老”之导弹和火箭专家,开创中国洲际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
4、关于物理学家邓稼先的资料有哪些
(1)、2011年3月,他出资在上海交大设立“徐祖耀基金”,用于资助教师科研、困难学生,至今已累计捐赠500余万元。2016年4月,正在住院的他捐款100万元,资助患重病的困难老人和孩子。
(2)、目前获得这一殊荣且健在的老前辈仅余5人,分别是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程开甲。
(3)、此时,英法苏中4个胜利集团的盟友代表,应美国政府之邀正在观“战”。当核爆炸的蘑菇云升起时,赵忠尧成了中国第一个亲眼看到原子弹爆炸的人!他默默注视着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将目测出的数据牢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4)、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5)、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为了培养爆轰实验的队伍,王淦昌专门给年轻人上了一周的培训课,从数学到物理再到实验分析。在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就绪后,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燕山山脉古长城脚下的17号工地。
(6)、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一周便踏上了归国旅程。回国后分配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7)、徐祖耀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逾70个春秋,他率先在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相变的研究,是我国研究开发形状记忆材料的先驱者,是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
(8)、1986年,父亲捐出4万元,原子能院成立"王淦昌基础教育奖励基金会"。自1986年至1999年已有616人次获得此项奖金,其中许多学生后来取得了优异成绩。
(9)、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
(10)、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1)、演习完毕,其他国家的观摩代表回到美国本土游山玩水,赵忠尧却“神秘失踪”了。他作为核物理专家深知核爆炸的关键技术就是加速器,他选择“滞留”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设法购买到加速器!
(12)、陈毅高兴的说:“好!有了这个,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就硬了。”
(13)、因此,说赵忠尧是中国“蘑菇云”的打造者,一点儿也不为过!
(14)、赵忠尧(前排中)与高能所实验物理部同志合影
(15)、1946年赵忠尧以观察员身份参观美国试爆原子弹前排左一为赵忠尧
(16)、1984年,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赵忠尧年事已高,但82岁的他仍然积极参加了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
(17)、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8)、过了一段时间后,密立根重新给了赵忠尧一个题目,(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当时,无论是密立根,还是赵忠尧,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题目会把赵忠尧推到一个物理科学伟大发现的门口!
(19)、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20)、赵忠尧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美军在日本监狱的消息披露后,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科学界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周恩来更为此发表了声明!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政府在没有证据可抓的情况下,只得将赵忠尧放行。
5、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简介及成就
(1)、1958年,这台70万电子伏静电加速器被赠送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教学实验和学生学习使用。现在它被安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物馆里。
(2)、就在这个时候,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技救灾团来到了岗底村,李保国就是其中一员。
(3)、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4)、爱国,爱笑,爱数学,这位常常开怀大笑、有数学界“老顽童”之称的大师以一颗赤子之心报效祖国,对我国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5)、▲1946年何泽慧与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的云雾室设备上做三分裂实验
(6)、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d和国家对我的希望。”
(7)、1948年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
(8)、在今年2月份,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更是迅速点燃网络,被网友热议。
(9)、1971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来源:中安在线)
(10)、肯尼亚酒店遭袭 获救中国公民讲述惊险逃生经过
(11)、他创立我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培养了大批理工结合的优秀专业人才。国际同行称柯俊为贝茵体先生,因为他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
(12)、“我们从哈佛大学回来,做中国人的药物敏感性与基因组关联性图谱,通过与创新靶向药物研发相结合,有可能把癌症变成通过吃药控制病情的慢性病,有望解决中国人医疗中的实际问题。”8位归国的哈佛博士后中的刘青松说。
(13)、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14)、资料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中新社发张家瑞摄
(15)、赵忠尧竟侥幸被放行了,可当轮船开到日本横滨时,显然美国特工已经反过神来:抓钱学森,是因为他一个人顶五个师军力,而这个叫赵忠尧的中国人,辗转在美国最顶级的四个核物理实验室混迹了四年之久,他究竟能顶五个师还是十个师已经不好估算了!
(16)、在杨振宁的花边新闻和被曲解的只言片语外,我们或许更该了解他的贡献:
(17)、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18)、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先读私塾,13岁到上海,就读浦东中学。
(19)、1931年,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卢瑟福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
(20)、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王希季(1921年-)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40多年里,他的团队用自制的炉子或淘来的二手“土炮”,在“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件条件下,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让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带领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团队跻身国际前列。
(3)、1968年12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便要搭乘夜班飞机赶回北京研究。不料飞机在北京坠毁。后来人们吃惊地发现,在飞机残骸中郭永怀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中间,紧紧夹着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完好无损。
(4)、如今,杨振宁除了结婚一事“冒犯”了不少人的“道德观”外,“爱国论”也是争议的焦点。有网友拿他与邓稼先比较,称“锦上添花不及雪中送炭”。还有网友认为,杨振宁对美国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
(5)、年过8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她最看重的是自己对学生的引领和影响。“用心育人、用心科研,我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她说。
(6)、《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7)、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8)、1972年后,邓稼先先后任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即第九研制院)副院长、院长。
(9)、“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带着这个梦想,袁隆平钻研如何用知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六十多年来初心不辍。
(10)、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因此多次找杨,都被他顶了回去。杨在美国到处演讲,介绍新中国的情形,许多美国人受他影响,开始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
(11)、这些地方已经上调了失业保险金标准有你那里吗?
(12)、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
(13)、在清华的工作中,赵忠尧愈发深感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而无法接触到世界科技前沿,更让他焦急万分!
(14)、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大姐邓仲先(姐夫:郑华炽,物理学家)、二姐邓茂先、弟邓槜先。
(15)、李淼,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16)、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17)、20年前,有一位96岁的老人平静离世,他叫赵忠尧,中国原子能之父、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如果不是诺奖评委会的失误,他本应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8)、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19)、之后,赵忠尧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地磁研究所等美国的几个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室做义务工作,为的是能换取一些零件,他甚至紧衣缩食,每天只吃面包和咸菜,把有限的经费和生活补贴,都用来向工厂定制加速器零件!
(20)、但两人的感情却引来了数不清的纷纷扰扰,有赞颂者,有漠然者,有感动者,而为数最多的,显然是反对者。作为当事人的杨振宁对此处之淡然,一句“能不能慢点曝光?”一笑而已。
(1)、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2)、1950年11月28日,赵忠尧劫后归来,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回到南京,赵忠尧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脱下西装,穿上长袍,与家人在鸡鸣寺前合影,表达了自己一心归国的赤子之心。
(3)、命运没有选择赵忠尧,让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相信赵老看到中国的“蘑菇云”升腾时,那一刻,他一定是欣慰的,他没有白白在美国“滞留”四年,拼了命研制出核试验最关键的加速器!那一刻,他也一定是幸福的,“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中,有多位是他教过的学生!
(4)、1983年起,杨振宁花了不少精力收集资料,
(5)、对于徐祖耀来说,他将教学科研、扶危济困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他说他有三个愿望:“第希望大家做好人,正直忠厚;第希望大家要做强人,内心坚强;第希望中国在21世纪能成为工业强国。”
(6)、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7)、但此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美已不通航,赵忠尧本人的回国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直到1950年8月,他才侥幸获得一份过境香港的签证,1950年8月29日,赵忠尧和钱学森、邓稼先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
(8)、当其他国家的代表,情不自禁地为核爆炸的威力惊呼时,赵忠尧沉默不语、百感交集!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这一天还太遥远,因为中国连一台加速器都没有。没有加速器就不可能揭开原子核的奥秘,不可能进行自己的核试验。
(9)、▲何泽慧(1914年—2011年),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0)、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彭桓武教授的领导下从事核理论研究,相继发表了不少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
(11)、医者仁心!中国医生赴美探亲一来一回航班上两度紧急救人
(12)、1948年底,赵忠尧终于完成了静电加速器的核心器件订购,欲回国研制。这时候,国民d政府眼看就要土崩瓦解……
(13)、杨嘉墀(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
(14)、安德逊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83年,也写出了当年的故事:在加州理工学院时,我与赵忠尧同为研究生,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我的研究是受赵的启发才做的。
(15)、当美国最终撤销对钱学森的管制,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所有,回到新中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16)、中学时代,邓稼先已具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怀,成为一个读书认真、成绩优异、富有思想、胸怀抱负的青年。1948年秋,邓稼先与杨振宁之弟杨振平结伴,漂洋过海;
(17)、——“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朱光亚
(18)、你的英语还给老师了吗?他一张嘴一落笔,你就输了
(19)、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20)、↑“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中国原子弹之父”
(2)、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3)、1961年4月3日,刚刚回国不久的王淦昌接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纸通知:刘杰部长约他即刻见面。在办公室,刘杰与钱三强一同会见了王淦昌,并向他传达了中央的重要决定:希望他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并要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他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应用性研究,最后问他是否愿意改名。王淦昌毫无迟疑,当即写下了“王京”两个字,并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
(4)、不趋势,不媚俗,像一峰负重的骆驼,昂首挺胸,在茫茫戈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5)、↑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前左)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2016年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6)、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
(7)、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如何走出过劳的“摩登时代”?
(8)、原标题:“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