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志向的原文和译文(文案精选9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3 10:40:52 浏览59

孔子有关志向的名言

1、孔子有关志向的名言有哪些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5)、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过客是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6)、意思: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7)、16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8)、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9)、(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1)、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1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潜《读山海经》

(15)、舞雩(yú):这里指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南。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8)、(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孔子志向的原文和译文

(1)、(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2)、(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5)、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20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7)、(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0)、(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2)、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3)、(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1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1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6)、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7)、(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8)、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魏源《晓窗》

(19)、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0)、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3、孔子有关志向的名言名句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4)、身心自由,令人们向往,我们似乎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熙,歌的嘹亮,诗的馥郁。同时,它将曾点和孔子二人的神态、语气、音容、笑貌,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令人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7)、(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然鲁国国君并没有继续重用他,孔子感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鲁君所接受,于是弃官去国,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先后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因孔子主张的“仁”“礼”“德”思想与诸侯“霸道”思想不相符,故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始终未得重用。

(9)、(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13)、(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4)、(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9)、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20)、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正是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礼乐崩坏。孔子“博学好礼”,提出恢复周礼、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并身体力行。在鲁国执政三月期间,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孔子强调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的句子

(1)、(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2)、(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3)、(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石灰吟》

(6)、(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8)、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9)、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10)、(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1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2)、(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14)、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7)、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8)、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9)、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5、孔子的志向有什么特点

(1)、另一处是《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10)、“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5)、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