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四句诗
1、月夜四句诗,简单,五言绝句
(1)、简单来说,就是借他人来写自己,杜甫想象他老婆看月亮,正好借老婆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听上去好傲娇。
(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4)、3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天宝十五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于鄜州。八月,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俘,陷于长安。此诗是杜甫在长安因思念住在鄜州的家人而作的。
(6)、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7)、58)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8)、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9)、——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0)、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11)、 ,北斗阑干南斗斜。 ,虫声新透绿窗纱。
(12)、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13)、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1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5)、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6)、5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7)、——宋·晏殊《寓意》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8)、——李白《静夜思》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1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0)、44)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六首》
2、描写月夜美景的诗句
(1)、68)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2)、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3)、7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7)、——唐·张九龄《望月怀远》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10)、描写月夜美景的诗句: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11)、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12)、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1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1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张九龄《望月怀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6)、此联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19)、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20)、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3、李白写月亮的诗20首
(1)、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3)、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嘏《江楼有感》
(4)、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5)、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6)、《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9)、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0)、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1)、杜甫先说明了为什么妻子是独看月亮,因为孩子还小嘛,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杜甫爸比,没人跟他分担这种苦闷,妻子月下独看的身影显得更凄惨了。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3)、——唐·王维《山居秋暝》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17《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唐·曹邺《故人寄茶》
(16)、“北斗阑干南斗斜”,这一句写的是天边的星星。北斗星倾斜,南斗星也倾斜了,作者以星星的方位来指代月亮的阴晴圆缺,构成了这两句诗当中的内在联系。作者写月亮,没有写它的阴晴圆缺,也没有写他的月色光影;作者写春夜,没有任何一个字能够看出这是春天的夜晚,作者在追求的是那种朦胧的夜色,其中的朦胧之美。
(17)、《生查子》(唐)牛希济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4、月色最撩人的诗句
(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3)、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注释(1)感旧:感念旧人。旧事。
(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5)、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6)、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7)、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槲叶落山路, 。因思杜陵梦, 。
(9)、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10)、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12)、举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3)、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
(14)、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15)、1﹑可以锻炼儿童的记忆力。唐诗有些篇章与儿歌相似,孩子记忆能力好,很容易背会。一般儿歌,艺术性差;唐诗中不少篇章、艺术性﹑思想意境均佳。常背一点唐诗,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16)、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17)、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18)、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0)、(寒暑期国学班)适合年龄:7-15岁 开班时间:寒暑假……从小开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形容月色极美的诗句
(1)、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3)、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4)、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从闺中这个词不难看出,诗中看月亮的是杜甫的老婆,更严谨的说是杜甫想象他老婆看月亮,那么问题就来了。
(7)、——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译文:这首诗的意思是: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到春虫穿透绿色窗纱的叫声。
(9)、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三》
(10)、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1)、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唐·杜牧《旅宿》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