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古诗(文案精选11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7 11:55:10 浏览59

游子吟孟郊全诗

1、游子吟孟郊全诗译文

(1)、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3)、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4)、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5)、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6)、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8)、 陈伯海.唐诗汇评(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868

(9)、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0)、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缝得密密的,怕的是儿子久久不能回家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一般慈母的恩情呢?

(11)、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2)、母亲一针一线缝胡细细密密,结结实实,怕儿子出去太久衣服破损没人修补;

(13)、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14)、《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5)、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18)、这首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朴素和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9)、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的恩情呢?

(20)、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2、游子吟 孟郊古诗

(1)、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2)、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3)、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关注后回复“目录”免费收听500多个优质故事

(5)、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

(6)、简单三步,即可进入《小雨讲故事》小程序,不用费心翻阅过往推送,也能在线收听更多小雨姐姐讲的精彩故事啦,赶快来试一试吧!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8)、《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9)、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0)、《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11)、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2)、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5-726

(13)、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4)、现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演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理事、北京家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大众读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15)、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16)、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7)、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18)、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9)、孟郊与韩愈,写诗都好奇异,避熟求生,并称“韩孟”。孟郊与贾岛都以苦吟著名,又“喜为穷苦之词”,所以后人把他们二人并称”郊寒岛瘦”。金人元好问称“郊岛两诗囚”。 

(20)、《豫章行》唐·李白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3、游子吟孟郊全文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2)、《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3)、担心的是儿子很迟很迟才能顺到自己的身旁。

(4)、儿子即将远游,母亲拿着针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5)、《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6)、✦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7)、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8)、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9)、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10)、《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1)、为了方便大家在线收听更多小雨姐姐讲的精彩故事,“听故事”菜单栏即日起隆重上线!

(12)、“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这两句写母亲缝衣服时的情景和心情:慈祥的母亲手拿衣服,针针线线,细密缝补。担心的是儿子久久不能回家衣服破损,所以得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的。但母亲的内心里,又何尝不盼望儿子早点回来呢?诗人就是通过母亲所做与所想之间的矛盾,非常细腻地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与牵挂。

(13)、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这里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古人把农历一月叫孟春,农历二月叫仲春,农历三月叫季春,合称为三春。晖,指阳光,比喻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4)、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的是儿子迟迟回不来,衣服破损。

(15)、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16)、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17)、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9)、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20)、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著名诗篇。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  比喻子女,用(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心,用(三春晖)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4、游子吟孟郊全诗 中体现母爱的诗句是

(1)、游子吟中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2)、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3)、《游子吟》写于溧阳(lìyáng)(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4)、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

(5)、孟郊,别称贞曜先生、诗囚,,字东野,所处时代为唐代,出生于浙江德清,出生时间为公元751年去世时间为公元814年,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游子吟》等。

(6)、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7)、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8)、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

(9)、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

(10)、韩愈对孟郊可以说赞不绝口,一有机会就为他扩大声誉。不查资料,就会以为这是一位长者在奖拔后进。其实,韩愈比孟郊小十七岁,两人只能算忘年义。

(11)、✦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2)、打卡形式:以朗诵和吟诵为主,同时也可以进行笔记的摘抄和默写。

(13)、《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歌颂母爱的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4)、《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孟郊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15)、从2010年起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十子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睡前故事》等20多套《小雨姐姐讲故事》系列光盘。由她编著的《怎样给孩子讲故事》(接力出版社)、《青春闪耀美丽坚,我在美国上高中》(三联书店)、《小雨姐姐的快乐配音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图书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16)、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17)、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8)、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9)、你知道有哪些歌颂母爱的诗歌呢?留言在下方吧~又或者你也可以写一首小诗送给你最爱的妈妈哦~

(20)、✦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吟:诗体名称。

5、游子吟孟郊全诗八句

(1)、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春天的阳光哺育小草来生动地比喻母亲对孩子的呵护,表达出孩子报答不尽母亲的恩情。这一句也成了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

(2)、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3)、《遣兴》唐·杜甫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4)、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

(5)、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6)、临(lín)行密密缝(féng),意恐迟迟归。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7)、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8)、《游子吟》写于江苏溧阳。在这首诗的诗题下,孟郊标注道:“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职位,结束了长年漂泊流离的生活,便将母亲接来溧阳同住。孟郊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发觉得亲情可贵,于是便写出了这首《游子吟》。

(9)、《慈乌夜啼》唐·白居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10)、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

(11)、图片文字来源网络|柚子语文整理|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12)、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13)、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4)、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发愤慨。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指的是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孟郊性格孤直,一生穷困潦倒,世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著有《孟东野诗集》。

(15)、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16)、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7)、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18)、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19)、  本篇有作者题注:“迎母溧上作”。可知这是作者孟郊任溧阳县尉后接母亲来居住时写的。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点击上方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后,即可收藏,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2)、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3)、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5)、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6)、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7)、请孩子们将这首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8)、Step2:点击界面左下方“听故事啦”菜单栏

(9)、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