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狼的成语狡猾的成语(文案精选12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5 10:50:54 浏览59

含狼的成语

1、含狼的成语有哪些

(1)、豕突狼奔鼠心狼肺使羊将狼枭视狼顾引虎拒狼 狼顾鸱跱

(2)、声名狼藉、狼狈为奸、狼奔豕突、鬼哭狼嚎、狼狈不堪、杯盘狼藉、气急败坏、抱头鼠窜、丢盔弃甲、豺狼当道、跋前踬后、猫鼠同眠、丢盔卸甲、狼虫虎豹、狼贪虎视、豺狼成性、猫鼠同乳、前怕狼后怕虎、狗行狼心、使羊将狼、鬼哭狼嗥、如狼如虎、枭视狼顾、狼奔鼠窜、鸱视狼顾、鹯视狼顾、豕窜狼逋、鸷狠狼戾、如狼牧羊、狼羊同饲。

(3)、狼嗥鬼叫、狼嗥狗叫、狼吞虎餐、狼艰狈蹶、狼飡虎咽

(4)、狼号鬼哭(lángháoguǐkū)形容哭叫声非常凄惨哀愁。

(5)、我们残忍,但是我们从不苛求;我们贪婪,但是我们从不忘宽容!

(6)、声名狼藉(shēngmínglángjí)声名:名声,名誉。狼藉:过去传说狼群常藉草而卧,起来就把草踏乱来消灭痕迹,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名声坏到极点。

(7)、2019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教材书

(8)、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9)、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10)、“狐”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社鼠城狐)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两脚野狐) 比喻奸诈的人。“狐”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狐”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11)、(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12)、朝代:东汉作者:史学家班固翻译:豺狼横行霸道,坏人当权,不应该再去问狐狸这类小人了。

(13)、豺狼之吻鸱视狼顾狗肺狼心官虎吏狼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14)、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15)、拒虎进狼拒狼进虎进退狼狈狼狈不堪狼奔鼠窜狼奔豕突

(16)、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⑤。

(17)、(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8)、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19)、(7)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20)、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2、含狼的成语狡猾的成语

(1)、对于没有到手的猎物,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它抓住,至于口味如何,能不能吃,那是抓住以后的事情。只要有利的,绝不放过;只要无用的,坚决舍弃。

(2)、⑤固定句式。例如“不亦……乎”“得无……乎”“如……何”“然则……”等。

(3)、(1)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给分点往往是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没有把握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4)、 ③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

(5)、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6)、狼猛蜂毒、狼突鸱张、狼狈周章、狼烟大话、狼顾鸢视

(7)、“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8)、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9)、(出自):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10)、狼吞虎噬狼吞虎咽狼突豕窜狼贪鼠窃狼心狗肺狼心狗行

(11)、狼顾鸱跱、狼顾狐疑、狼子兽心、狼吃幞头、狼突豕窜

(1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13)、(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14)、(10)而顷刻两毙       顷刻:一会儿

(15)、鬼哭狼嚎: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16)、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17)、在《成语字典》中查找,有200多个含“虎”字的成语,其中,“虎”字排在第一位的成语有30多个,“虎”字排在第二位成语有近80个,“虎”字排在第三位成语有90多个,“虎”字排在第四位成语有40多个。   

(18)、(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1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20)、豺狼塞路:解释: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比喻坏人当权。

3、含狼的成语及它的含义

(1)、战国时期,孟尝君准备去西边的秦国,门客用寓言谏之说:在淄水听到土耦人与木梗人的对话,木梗人说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说木梗人是东园之桃,遇水漂泊异乡。秦国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尝君才能门客的意见,不敢去秦国 ...

(2)、(2)似甚垂涎             涎:口水

(3)、(举例造句):在中国战场它还狼奔豕突,随心所欲。★矛盾《东条的“神符”》

(4)、形声字。“狼”字早见于甲骨文,构型与现代相反:左部为“良”,于此仅作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右部为“犬”,说明这个字的本义和动物有关,一说,这就是狼的象形。狼与犬相似,用象形的方式难以分清,于是采用形声结构。

(5)、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7)、小明为了藏他偷偷买的玩具,而把家里弄得狼狈不堪,让妈妈十分火大。

(8)、缀行甚远(zhuì) 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

(9)、(群雄逐鹿)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10)、一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

(11)、狼的本义就是狼这种野兽。因为狼天性残忍,所以它通常成为坏人或恶势力的象征,所以与“狼”有关的词语大多都含有贬义,如:狼狈为奸、狼奔豕突、鬼哭狼嚎等。也表示急速,如:狼吞虎咽。狼的窝内非常杂乱,所以“狼戾”“狼藉”均有“散”“错杂”义。

(12)、狼子野心(lángzǐyěxīn)比喻凶残的人本性难改,用心狠毒。

(13)、朝代:明作者:贾仲名狼吞虎咽白话释义:狼在吞食食物,虎在咽下猎物。出处:《官场现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14)、(反义词): 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15)、狼奔鼠偷狼奔兔脱狼狈为奸狼狈万状狼狈周章狼吃幞头

(16)、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7)、鬼哭狼嚎(guǐkūlángháo)形容声音凄厉的大声哭叫(含贬义)。

(18)、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19)、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20)、“狐”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一狐之掖) 比喻珍贵的东西。同“一狐之腋”。(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董狐之笔)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城狐社鼠)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豺狐之心)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4、含狼的成语褒义

(1)、狼餐虎咽(láng cān hǔ yàn):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朝代:清作者:李宝嘉狼顾鸱张白话释义:像狼一般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出处:《洛阳伽蓝记·平等寺》:“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

(3)、白话文:“这张桌子子微微醉,那张桌子子一半时,酒杯、菜盘杂乱堆放着,语言喧哗。”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5)、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蛇口蜂针、龙蛇飞动、龙蛇混杂、三蛇七鼠

(6)、议论。说明狼无论多么的狡诈阴险,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7)、“虎”,俗称“老虎”。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它体量庞大,性情威猛,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之同时也被人誉之为“百兽之王”。

(8)、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等;有些谚语则表现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 

(9)、(4)直十余金             直:同“值”,价值

(10)、(4)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11)、(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狼狈不堪: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13)、(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15)、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狼奔豕突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狼贪鼠窃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行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眼鼠眉形容人相貌凶恶。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狈万状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狼狈周章指仓皇惊恐。狼奔鼠窜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狼奔鼠偷形容坏人到处扰乱。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飡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狼餐虎噬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狼餐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狼顾鸱张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狼顾鸱跱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狼顾麕惊比喻惊恐万状。狼顾鸢视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狼嗥狗叫形容恶人狂呼乱叫。狼嗥鬼叫形容声音凄厉。狼嚎鬼叫形容声音凄厉。同“狼嗥鬼叫”。狼号鬼哭形容哭叫的声音凄厉。狼艰狈蹶比喻处境困苦窘迫。狼猛蜂毒形容人凶狠毒辣。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狼飧虎咽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狼突鸱张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狼突豕窜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同“狼奔豕突”。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狼烟大话漫无边际的吹牛话。狼羊同饲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狼子兽心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7)、在我国古代,祖先们还把它作为了一种护卫神兽,以便祛邪辟灾。特别在周、秦、汉时期,统治者在帝王陵墓前设置的镇墓兽就多有虎的形象。之后,由于长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为了能达到生前也能辟邪消灾的目的,祖先们又演绎出许多与虎相关的“虎”文化。比如虎有“上山虎”“下山虎”“卧虎”“走虎”之别。“上山虎”寓有“富裕”和“进取”,“下山虎”意含“落魄”走下坡路。再比如在古代,称勇敢男孩为“虎子”,称勇将为“虎将”,在军营里调兵遣将的信物为“虎符”,危险境地称“虎穴”。

(18)、那种目光凶恶,拖着一条扫帚似的尾巴,到处追逐肉食动物的狼,是最贪婪凶残的。一群狼经过之处,任何它们可以吃得下的动物,都会被吃个精光。它们为了吞噬猎物,可以一直紧紧跟踪数百里。只要闻到一点血腥,前面有一点儿“肉食目标”,狼就会成群结队地去追逐。

(19)、(解释):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20)、(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5、含狼成语的意思

(1)、除狼得虎豺狼当路豺狼当涂豺狼虎豹豺狼横道豺狼野心

(2)、没有利益的战斗我绝不参与,没有任何好处的朋友我绝不结交,只要对生存有利,哪怕是敌人,也可以成为暂时的朋友。

(3)、狼烟大话狼眼鼠眉如狼如虎鼠窜狼奔豕窜狼逋声名狼藉

(4)、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可笑已。

(5)、豺狼虎豹: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6)、“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7)、(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8)、龙飞凤舞、麟凤龟龙、炮凤烹龙、龙蛇飞动、龙蛇混杂、龙生九子、强龙不压 

(9)、像虎和狼那样的威风。形容威严凶猛的气派和声势。

(10)、狼奔鼠偷(láng bēn shǔ tōu):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11)、(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12)、(8)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13)、以“狐”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狐疑不决)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狐听之声) 指冰下水流之声。(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狐鼠之徒)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狐群狗d) 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狐裘蒙茸) 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狐裘尨茸) 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狐裘羔袖) 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狐潜鼠伏)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狐凭鼠伏)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狐朋狗友)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狐朋狗d)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狐鸣鱼书)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狐鸣枭噪) 比喻小人气势嚣张。(狐鸣狗盗) 指作恶偷盗之徒。旧时统治者对造反者的贬称。(狐鸣篝中)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同“狐鸣鱼书”。(狐鸣篝火)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同“狐鸣鱼书”。(狐媚猿攀) 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狐媚魇道) 指行为妖邪。(狐埋狐扬) 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同“狐埋狐搰”。(狐埋狐搰) 搰:挖掘。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狐狸尾巴)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狐藉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狐假鸱张)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狐唱枭和) 比喻坏人互相呼应。(狐不二雄) 比喻两雄不可并存。(狐奔鼠窜)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14)、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

(15)、(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16)、本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狼》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出至少两点。

(17)、 ①判断句。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18)、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19)、狼心狗肺(lángxīngǒufèi)心肠像狼和狗一样。比喻人的心肠凶恶狠毒。也作“狗肺狼心”。

(20)、狼顾鸱张、狼顾虎视、狼心狗行、狼餐虎噬、狼前虎后

(1)、杯盘狼藉、狼吞虎咽、狼狈不堪、声名狼藉、狼子野心、狼号鬼哭、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豺狼当道、引狼入室、鬼哭狼嗥、狗行狼心、拒虎进狼、粒米狼戾、狼贪虎视、贪污狼藉、豺狼之吻、狼贪鼠窃、狼羊同饲、狼顾鸱跱、虎狼之国、出丑狼籍、瘸狼渴疾。

(2)、狼狈为奸: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3)、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4)、豺狼成性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豺狼之吻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如狼牧羊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如狼似虎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豺狼当路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豺狼当涂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豺狼野心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拒狼进虎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同“拒虎进狼”。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引狼自卫犹言引虎自卫。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5)、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7)、苫蔽成丘(shàn)  目似瞑(míng)  眈眈相向(dān)

(8)、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是“老虎”。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一种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于老虎真是畏惧三分。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为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而这些谚语,正是体现了老虎的权力和威严。

(9)、(解释):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10)、(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狼 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1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2)、没有失去就没有获得,所以,在需要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从不犹豫。

(1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15)、(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16)、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17)、“狐”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雉头狐腋) 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鱼帛狐声)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鱼帛狐篝)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鼠迹狐踪) 比喻人行踪鬼祟。(犬迹狐踪) 比喻低弱的身手。(满腹狐疑) 一肚子的疑惑。(狼顾狐疑)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简落狐狸)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虎d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乱。(狗d狐群) 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同“狐群狗d”。(狗d狐朋)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同“狐朋狗d”。(篝火狐鸣)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18)、狼奔豕突:豕:猪。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

(19)、(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20)、(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1)、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