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一句爱国诗歌(文案精选12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3 10:54:15 浏览59

林则徐的一句爱国诗

1、林则徐说的爱国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此诗是林公任陕西藩台时所作。武侯,指诸葛亮。每句既写人,又写琴。

(6)、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7)、——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8)、释义:那青葱的山岭,好像一幅千年不变、但不用笔墨图画的山水画卷;那绿莹莹的流水,好像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这句话出自于林则徐的诗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全诗如下: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10)、——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最后一句,我们慢慢品味,其实可以看出,林则徐还是对于重回朝廷抱有很大期望的,他觉得自己还能回去为国效力。正因为有这个希望在,才能支撑着他读过艰难的贬谪生活。

(1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5)、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9)、悲观的是,李白是天才,可他成为大诗人,还是靠“铁杵磨成针”的苦学苦练。杜甫是诗圣,靠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林则徐不以诗名,可他从小就熟读四部之书,所以能写出那样好的诗。现在和今后,青少年不可能再那样背古书了,哪还能出大家和名家呢?

(20)、既然有那么多人爱写旧诗,随着世事的日新月异,人的聪明才智也会变化无穷,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吟唱出时代的最强音来。钱基博老先生曾说,有大众的通俗文化,就有精英的提高文化。闻一多是新诗人,可晚年却“勒马回缰作旧诗”。中国的旧诗,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为什么不乐观呢?

2、林则徐的一句爱国诗歌

(1)、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2)、林则徐写有很多崇敬古代英雄人物的诗,这在初涉官场时尤为突出,如1819年写的《汤阴谒岳忠武祠》和《孟县拜韩文公墓》,1827年写的《武侯庙观琴》等。他行动上的尊崇之心更甚。1822年,他在杭州倡议集资整修于谦墓并撰《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1829年兴工重修李纲祠,他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桂斋旧额并题“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他书写的“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至今还保留着。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7)、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8)、流芳千古的1833年奏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虽然不是诗,但其中“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愆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寝席”等声情并茂的联句,丝毫不逊色。读过的人,无不为林则徐顶着冒抗谕旨的危险,舍身为国的义举、关心百姓的真情及优美的文采所感动。难怪此奏疏一经传出,马上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颂。

(9)、——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10)、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1)、这一句,是本诗中的重点。我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教室里挂满了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其中林则徐对应的就是这句话。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3)、七句:文山,南宋人文天祥。操,琴曲名。文山操,指文天祥弹的琴曲。我查了四库全书的《文山集》,未见标明琴曲的。后来求助于黎传纪教授,他为我查到,林则徐是在沔县武侯庙内,看见诸葛亮抚琴塑像。文天祥有琴,自题云:“松风一榻雨潇潇,万里封疆不寂寥。独坐瑶琴遣世虑,君恩犹恐壮怀消。”林则徐说的“文山操”,主要是指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囚元大都后,在狱中所弹的壮怀激烈的各种琴曲。那么,整个第七句是说,蜀汉时的诸葛亮和南宋时的文天祥,虽不同时代,前者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精神,一定深深影响了后者。

(14)、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15)、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6)、七律开头最难,林则徐开头两句就概括了全诗。他是顺写,从“微时”到“千秋”,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生。字字写人又写琴。

(17)、——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8)、“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我开玩笑跟妻子谈起故事,不如吟唱“这回断送老头皮”之诗为我饯行。

(19)、——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0)、建设和保卫边疆需做好屯兵工作,林则徐寄给梅生的诗写道:“南东疆理思成宪,带砺提封溯旧盟。中外总期无旷土,兵农何必有分名。”他为保卫边疆,使国家长治久安,做了很多工作。除了“林公渠”“林公井”等广为人知外,在推广屯田、划定疆界、整理田亩上也出过大力。虽处人生低谷,但林则徐斗志高昂:“西域遍行三万里,斯哉我亦浪称雄。”

3、林则徐有一句最著名的爱国诗句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3)、——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这句话里,林则徐自我安慰的意味十分明显。他因为虎门销烟遭人诬陷,被贬流放。但是,他并不后悔抱怨,而是认为这些委屈只是暂时的,在经历一番风雨后,一定可以再见彩虹。就好像“时事”得从“过”中立,“达官”是从后天来的一样。

(6)、后人都知道林则徐在禁止鸦片方面的贡献,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却很少人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留给后世的文学著作并不多,但在他为数不多的语录中,有三句名言最为经典,都是大气磅礴,境界高远,其中一句箴言还被无数企业家和成功商人当成座右铭。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一番!

(7)、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8)、作于1819年的《驿马行》和《病马行》,通过对驿马、病马的遭遇,批评当政者用人不当和赏罚不明,表达诗人爱护人才的心情和改革吏治的愿望。同年作的《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肺肠,毋施箠楚加桁杨,教以礼让勤耕桑”,先是对帮助自己的村民抒发感激之情,而后呼吁官员要爱护百姓。既显示其理想追求,又鞭挞现实。

(9)、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10)、“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时事很难从没有过错中建立,达官也不是生来就有的。

(11)、——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14)、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5)、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16)、张亨甫和林则徐既是同乡、积极禁烟的同志,又是在治理黄河上有共同见识的知己。对于张亨甫客死北京,林不胜悲痛,写下了《哭张亨甫》一诗,既悼念张,又对他未能施展才干而惋惜。

(17)、四句是具体写出如何“鱼水答知音”:形成三分天下,还要兴复汉业。而他并非追求自己或家族的功名富贵,正如他对后主刘禅所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身死之日,不使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以负陛下。”所以,他虽然应刘备之聘,“身为都相,手握重兵,亦何求不得,何欲不遂”,却对后主说了上述一番话。其所以能如此,就因为他从来都是“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18)、五句:挥手鸿飞:嵇康诗:“目送飞鸿,手挥五弦”,时将刑东市,索琴弹之。斜(音“牙”)谷,亮本传:蜀汉章武六年,亮伐魏,扬言由斜谷道取郿,而自率大军出祁山,关中震动。此句言亮平时常弹琴,而志在兴复汉室,然伐魏终于无成。

(19)、四句是一组对偶句,六句是另一组对偶句。但是,它们的句式(句子结构)不一样。你看,它们本身对得多工稳,然而四句的句式,和六句的完全不同。从内容说,四句是写创业,而六句则写失败。从形式看,以“鸿飞”对“龙卧”,多么精巧。

(2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4、林则徐的一句爱国诗句

(1)、爱国诗句:

  •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清)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 (宋)  -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魏晋)  - 《龟虽寿》
  •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宋)  - 《病起书怀》
节日生活:

(2)、林则徐在嘉庆十六年入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3)、释义: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在海的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于是天就成了大海的岸边了。登上山峰往下看,顶天了,自己就成为了最高的山峰了,这句话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非常相似。林则徐的这句箴言出自于他少年时做的一首诗《出老》,他是寓指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通过攀登高峰一事,表达自己立志高远,胸怀远大抱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4)、释义: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这是一副对联,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林则徐看似是写大海的浩瀚,其实说人的宽广胸怀,看似是写高山的英姿挺拔,实际说人的刚强和坚韧不拔!

(5)、“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让我谪居正是皇帝对我的深厚恩赐啊,让我当一名普通的戍卒养拙正好合适。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12340来电,请您放心接听,一起为书香淮安代言!

(9)、这句话,其实出自林则徐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首先要立志,要敢于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胆魄,其次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通过不懈努力到达知识的彼岸,寻找到真理,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了目标后,持之以恒,尽心尽力做出成果,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酣畅淋漓!

(12)、孑孓、仄亾、片爿:这些汉字天生一对,你认识多少?

(13)、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我力量微弱,任务却很重,这样久了,感到精神疲倦;再次竭尽全力,肯定会衰老平庸,难以支撑。

(15)、新书推荐丨书香伴你度冬日:2022年岁末精选书单,请查收

(16)、——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17)、——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18)、“三岛”指的是英伦三岛,也就是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九垓”指的是九州,这里跟英国相对,也就是指中国。

(19)、——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0)、——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林则徐的一首爱国诗

(1)、1840年底,林则徐写《庚子岁暮杂感》诗四首,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清廷“羁縻”政策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显示他如食荼菜一样苦不堪言,愧对民众送“甘棠遗爱”的颂牌,流露出有负人民期望的思想,从而使诗篇的内容增添了积极意义。诗中号召人民奋起抵抗、保家卫国,“重镇要威名”。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今年这个国庆节也注定不一般。仰望明月千里相思,心存祖国美好蓝图。今年的“静夜思”,让我们更体会万家平安、岁月静好的珍贵。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5)、——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6)、——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1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12)、次句:鱼水:亮本传:“于是先主(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知音:用锺子期听俞伯牙谈琴事。

(1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向疫而行,谱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的篇章。

(14)、现在许多青年都喜欢写旧体诗,这是好事。把旧诗的格律弄清楚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不必担心它束缚思想,相反,因难见巧。关键是要读得多。你看《红楼梦》写香菱学诗,林黛玉是怎样教他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她熟读李白、杜甫、王维,以及陶渊明、谢灵运等大家、名家的各体代表作,而且和她讨论心得体会。这步工夫做得很扎实。你不熟读,那些名篇就不会化为你自己的血肉。读得烂熟,你才知道表述思想感情,该用哪些字、词,句式如何变化,篇章如何结构,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手。我九十五岁了,常有退休人员请我教诗,我就请他像香菱一样背诵。但是,他们背不来,只是看看古人的诗,自己一味写,夹文夹白,半通不通,还要缠我修改,我实在如吃苦药,无法可想。你看,林黛玉给香菱的诗改过一个字么?

(15)、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6)、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7)、——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8)、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

(19)、理解“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句话,要结合最后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看,因为林则徐是用景说事,用景抒情,最后抒发了他不会苟且偷生、一心只为国家的赤子爱国之心。他的远大志向就像这青山绿水一样,亘古不变,绚丽多彩,他坚信自己为国家的所作所为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当代年轻人就应该学习林则徐立志报国、坚韧不拔的思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这句话大气磅礴,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当我们心中有乌云时,读完这句话,马上烟消云散。我们平常多读读这句话,可以让内心宁静,胸怀豁达,更加泰然地面对人生。正是因为这句话如此经典,意境如此高远,非常适合成大事者自勉,所以现代社会无数企业家、成功商人都把它当成座右铭,时刻激励!

(5)、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取自《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是他由西安去新疆留别家人时所作的诗,共两首。诗中显示出林则徐不计个人生死祸福、豁达大度的心态,鄙视朝中投降派的同时,坚信禁烟抗英事业是正确的。全诗气势豪迈铿锵,语言爽朗诙谐。

(7)、三句:三分,亮在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时,即指出天下将三分为魏、蜀、吴。筹策:谋画。成亏理:《庄子·齐物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此句是说,亮明知兴复汉室很难成功,但他仍然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9)、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0)、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2)、儿童诗:小小的船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无数爱国诗词,用文字和真情表达了爱国爱家的热忱。快来一起来感受下吧!

(15)、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6)、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的大臣,因为虎门销烟,严禁鸦片,被后世称为“民族英雄”!在中国,林则徐的大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还说“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就是要学习西方的长处来制衡他们,这句话和清代思想家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个意思!

(17)、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8)、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宋)姜白石 

(19)、其实很多联句就存在林则徐的诗中甚至于书信中。如凭吊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流放之初在杭州谢友人:“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鸟难换白头”;寄潘功甫:“万里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答姚春木:“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答王柏心:“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等。《载书出关》诗中“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表达了他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舆纤》诗中“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0)、——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4)、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5)、但是,这句话应该不算是林则徐的纯原创,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政治家子产也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国家”二字在子产那里是“社稷”,总之也是一个意思。此外,《金史》里的完颜勖也说过:“苟利国家,岂敢私耶!”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