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唯美的诗句(文案精选11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2 10:54:56 浏览59

屈原最美的诗句

1、屈原最美的诗句是哪一句

(1)、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2)、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3)、出自战国·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今天,我感受到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生生的别离,回忆过去最大的愉快,没有能超过我俩初恋的滋味。

(4)、豪文赤胆萦双斗,悲壮离骚历代留。铮骨凝情昭楚颂,江山溢彩韵风流。汨罗水碧扬馨远,贤士名辉饮誉稠。击鼓龙舟飞竞渡,歌旋丽日漾春秋。

(5)、出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经·大雅·烝民》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

(7)、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8)、出自: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屈原《楚辞·卜居》

(9)、朱熹对《诗经》和《楚辞》极为推崇。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朱熹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10)、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11)、出自: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12)、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13)、出自: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梁书·刘遵传》

(14)、出自: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屈原《九章·惜诵》

(15)、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16)、五言绝句起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它的出现比屈原晚。

(17)、“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在古代也是卫生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挂艾枝。艾,又名艾蒿,茎和叶都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插艾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9)、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20)、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屈原唯美的诗句

(1)、出自: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西晋·陆机《文赋》

(2)、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3)、出自: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里仁》

(4)、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5)、四方的人抬起头来瞻望着你,他们感到舒适,忘记了归去。听!瑟声那么急促,我们相对擂鼓,鼓声咚咚,排箫和悬在美玉上的钟声交响,我们吹着篪呀,竿呀,多么响亮。你想,我们的巫女们是那么美好善良,她们飞起她们的舞袖,像翠鸟举起它们的翅膀。展开我们的诗歌来唱吧,我们全都起来舞蹈,应和着旋律和节奏东君啊,群神随着你降临,日光都给挡住了。

(6)、第二首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沉江而死但诗文传千古的感慨和惺惺相惜之情。

(7)、然而,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缠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睡了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8)、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9)、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10)、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11)、出自:怀瑾握瑜兮。-屈原《楚辞·九章·怀沙》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主编胡乔木评价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3)、《端午日》是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端午日的意思就是端午节,作者写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感叹。

(14)、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15)、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16)、  用菱叶制作上衣,用芙蓉花制作下衣,这是一个十分爱美的男人,是一个在精神上不能容忍丑恶的男人。

(17)、出自: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18)、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19)、乘赤豹兮从文,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

(20)、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3、屈原写过最美的诗句

(1)、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3)、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4)、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出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诗人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

(7)、②杀怀王:这里的怀王并不是客死秦国的楚怀王,而是后来项羽拥立的楚国后裔熊心,项羽灭秦胜利后野心膨胀,派人把楚怀王暗杀了。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9)、此词是南宋陈与义在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

(10)、此词是南宋陈与义在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

(11)、  最悲伤的是生离,最快乐的是结交新知,如果没有当时相知的快乐,也没有今日别离之沉痛。人生总是在快乐与痛苦中转换着,最快乐的经历同时也埋下了最痛苦的种子。

(12)、汪遵(约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

(13)、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14)、出自: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宋·秦观《春日》

(15)、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16)、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人在今日对他产生无限仰慕。

(17)、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信却对我说没空赴约。早晨在江边匆匆赶路,傍晚把车停靠在北岸。鸟儿栖息在屋檐之上,水儿回旋在华堂之前。

(18)、出自:陶然共忘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9)、文天祥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20)、第三首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4、屈原最美的一首诗

(1)、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当时并没有五言绝句这一诗歌体裁。

(2)、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3)、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4)、《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5)、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6)、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7)、眺望涔阳遥远的水边,大江也挡不住飞扬的心灵。飞扬的心灵无处安止,多情的侍女为我发出叹声。眼泪纵横滚滚而下,想起你啊悱恻伤神。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

(8)、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9)、《浣溪沙·端午》是北宋词人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篇描述古代女子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互致节日祝贺的场景。

(10)、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1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2)、寓意:维,维系;桢,栋梁,祯亦是吉祥的意思。

(1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14)、出自战国·屈原《楚辞·渔父》。整个世界是如此的浑浊不堪,唯独我能恪守清白,所有人都是沉醉状态,只有我一个人在清醒着。

(15)、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16)、又《宋史·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这首《临江仙》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17)、出自: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经·大雅·旱麓》

(18)、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6)

(19)、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20)、传说屈原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写了绝笔之作《怀沙》,便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为了不使鱼虾损害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这便是粽子的由来。

5、屈原最好的一句诗

(1)、出自: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2)、《小重山·端午》是元代文学家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此词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绘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

(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怀沙屈子跃罗江,一代英魂万代扬。名著昭昭萦壮志,粽香郁郁缅贤良。尤思橘颂初衷昱,更敬离骚永世芳。上下索求天问地,长城永熠步辉煌。

(5)、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6)、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8)、出自:汤孙奏假,绥我思成。-《诗经·商颂·那》

(9)、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0)、出自:憬彼淮夷,来献其琛。-《诗经·鲁颂·泮水》

(11)、出自: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东汉·曹操《龟虽寿》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3)、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14)、班固评论屈原辞赋”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评价屈原其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评价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话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15)、出自: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诗经·小雅·常棣》

(16)、今天给大家准备50个取自诗词典故的美名,看看有你家孩子的名字吗~

(17)、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语出屈原《离骚》。“坠露”与“落英”都是高洁芬芳之物,诗人说以之为食,是就精神素养而言,与字面意义无涉.此句意象玲珑,境界虚空,读之如醍醐灌顶,使人心地一片澄明。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语出屈原《九歌司命》。此写恋人离别后的惆怅.前句写现实的悲哀,后句更写回味中流露了无限的眷恋.虽然直抒胸臆,不假物象,但却有一唱三叹之妙。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语出屈原《渔父》。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异乎寻常的人格,同时也揭示了他因此而遭受摧残的原因。在诗人看来,他身处的世界充其量只是藏污纳垢的渊薮和充满醉汉的场所。诗人与激愤和苍凉中流露了无限的孤独。

(18)、  只要是我内心认可的东西,即使为之死九次也愿意。这就是百折不回的真心,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要有这个精神!

(19)、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20)、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  因为你我忘记了归途,时光既晚,谁能让我重新获得青春?

(2)、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3)、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4)、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5)、  看到草木飘零,不由得让人想到自己的青春也会老去。东晋的桓温有类似的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木经受不起岁月的摧残,人也是一样!

(6)、翻译: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7)、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

(8)、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9)、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10)、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11)、第三首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12)、望泞美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13)、出自战国·屈原《楚辞·渔父》。沧浪的水是如此的清澈,可以用来洗我的冠带;沧浪的水是如此的浑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这两句话常用来比喻人要适应所在的客观环境。

(14)、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